11.10 你見過跟紙一般的煮水神器嗎?

你見過跟紙一般的煮水神器嗎?

壹紙壺

砂銚自古為煎茶中重要的器皿。《辭源》對“銚”字解釋為“有柄有流的小型燒器。”因此,茶銚是用來煎茶的烹煮器,其形制通常為有柄有流。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過一篇雜言詩《一字至七字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形象的展現了唐代品茶的場景:“用漢白玉的茶碾將茶碾碎後,放進用紅紗製作的茶羅中篩茶,然後將茶末放入茶銚中煎煮,不一會兒,芳香的茶湯烹製完成,就可以倒入茶碗中飲用品飲了。”

唐代的《蕭翼賺蘭亭圖》中,有一老一少僕人正煮茶的畫面,風爐上正是砂銚。

你見過跟紙一般的煮水神器嗎?

古代的壹紙壺

清代震鈞所著《天咫偶聞·卷八·煎茶說》記載:“器之要者,以銚居首,然最難得佳者。古人用石銚,今不可得,且亦不適用。蓋銚以薄為貴,所以速其沸也,石銚必不能薄;今人用銅銚,腥澀難耐,蓋銚以潔為主,所以全其味也,銅銚必不能潔;瓷銚又不禁火;而砂銚尚焉。今粵東白泥銚,小口甕腹極佳。蓋口不宜寬,恐洩茶味,北方砂銚,病正坐此,故以白泥銚為茶之上佐。”文中粵東即潮州一帶,當時工夫茶興盛,對茶器具要求極高,煮水的砂銚開始講究胎薄,銚形小巧。

清末中國向日本傳授製陶技藝,日本譽為“陶業祖師”的金士恆記載:“一紙壺,因甚薄之至也,再曰一紙壺之名者,乃將此壺炊湯,即化一紙於爐中,瓶中湯則熟矣......。”描述了一紙壺砂銚,輕薄如紙製,煮水極為快速。為什麼工夫茶中對煮水要求快速呢?“沸速則鮮嫩風逸,沸遲則老熟昏鈍,兼有湯氣。”明代許次紓所著《茶疏》明確記載燒水快慢,直接影響口感。而且,用木炭、橄欖炭燒水,只有薄胎砂銚,才能將炭香滲入水中,泡茶更具香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