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A股牛市需要七年嗎?要多長的時間?

從A股的歷次牛市行情來看,有人發現其中還存在一種規律,那就是幾乎是七年來一次牛市行情,但是總的來看,牛短熊長是基本的格局,至於是不是必須七年才會有牛市那就不一定了,下面給大家分析下吧。

每逢市場稍有起色,就可能引起市場看多情緒的高漲。然而,縱觀中國股市的歷史股票走勢,卻基本上離不開“牛短熊長”的格局,甚至A股牛市行情還存在“七年一遇”的現象。

1999年的519行情,對老股民而言,印象非常深刻。從1050點附近的啟動點,到2001年6月14日創出的2245.43高點,累計漲幅超過一倍。然而,市場好景不長,自股市創出當時新高後不久,卻面臨長達數年的熊市行情,並於2005年6月6日創出998.23低點。換言之,歷經多年的時間,股市重返多年之前的啟動點。

2006年至2007年,中國股市又一次走出了一輪大牛市行情,而此次牛市行情的撬動,或多或少得益於股權分置改革,且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問題。受此影響,股市從1000點附近飆升至6124高點,用時近2年的時間。然而,回顧2006年啟動的那一輪牛市行情,其距離1999年519行情也已有七年之隔。


A股牛市需要七年嗎?要多長的時間?


不可否認,股權分置改革會解決不少歷史問題,但同樣也會產生出新的問題。隨之而至的,則是改革後上市公司持股成本的差異化,以及大小非解禁的後續問題,卻困擾著市場的後續表現,而2007年年底至2014年,中國股市也基本上處於下降通道中運行,也恰恰印證了市場“牛短熊長”的特徵。

用時近七年的時間,在2014年下半年,隨著滬港通的正式通車,伴隨改革牛、槓桿牛的崛起,中國股市又一次迎來了短暫性的牛市行情。不過,自2014年下半年啟動以來,那一場槓桿牛市,卻僅僅運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此期間,股市完成了近3000點的漲幅,而部分上市公司憑藉“互聯網+”或併購重組的熱門概念,由此獲得了股票市值的大幅膨脹,大股東自身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槓桿資金,本身具有助漲助跌效應。漲起來兇猛,跌起來慘烈,這也是14、15年槓桿牛市行情的真實寫照。時至今日,距離15年槓桿牛市的泡沫破裂,已經有接近2年的時間。但,經歷了一輪轟轟烈烈“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過程之後,股市元氣也有待修復,而市場投資信心的修復也緩慢進行。

縱觀過去多年的時間,中國股市的牛市行情似乎存在“七年一遇”的現象。很顯然,這對本身投機性較強的市場而言,也是一種難言的煎熬。

從2007年的大牛市泡沫破裂,到2015年槓桿牛市泡沫的快速擠壓,這兩輪大牛市後的市場表現,都幾乎存在一個漫長的“去泡沫化”過程。

實際上,對於長期處於“牛短熊長”的中國股市來說,牛市的激活並不容易,而當市場賺錢效應得到全面性激活,則是各路資金的蜂擁而至,乃至陷入至極度狂熱的投資氛圍之中。但,一旦牛市行情形成重要性的拐點,則市場的恐慌情緒也基本上達到了極致,而股市完成“由牛轉熊”的過程,也是悄然無聲的。最後,一輪牛熊轉換過程完成之後,股市財富也基本上獲得了重新洗牌的結局。

牛市“七年一遇”,這往往體現出市場心理層面上的恐懼情緒。然而,當前一輪行情泡沫得到充分擠壓,且多數投資者基本上可以走出前一輪下跌行情陰影的時候,則往往暗示出股市有望重獲生機,下一輪牛市的出現也為時不遠了。

除此以外,我們需要注意中國股市頗具“政策市場”的特徵,而以政策作為主導的市場,卻會提前為市場釋放出更具有標誌性的信號。隨著股市政策環境的持續回暖,配合股市泡沫的充分擠壓,才能夠重新吸引更多的資金步入股票市場,進而刺激股市的上漲,乃至牛市行情重新激活。

時下,股市自15年5178高點,已經有40%左右的跌幅,市場“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過程,也幾近尾聲。但,重新激活起股市走牛,也並不輕鬆,而股市得以走牛,還得需要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動。

“抑制資產泡沫”基本上為股市的發展大方向定了調,而提升直接融資功能,加快實現股市IPO堰塞湖的洩洪作用,也似乎成為了市場多方的共識。由此一來,中國股市確實需要具有適度的投資活力,才得以滿足股市完成這一系列的目標任務。

距離15年下半年的股災風波,雖然時隔近2年的時間,但仍有不少投資者難以走出股災風波的陰影。或許,要讓多數投資者走出股災風波的陰影仍需要不少的時間。在現階段內,股市實現大牛市的概率並不高,且底部震盪的過程仍不夠充分,但維繫股市適度的投資活力,以維持股市投資與融資功能的相對均衡發展,還是可以有所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