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唐朝末期出了一個奇人,名叫鄭注。

鄭注(?—835年),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縣,位於絳縣東北)人,此人是一個江湖遊醫,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眼睛近視,為人詭譎[guǐ jué]狡險,善於揣摩別人的心意。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舊唐書》記載:元和十三年(818年),鄭注到了襄陽。當時的襄陽節度使李愬,就是《李愬雪夜入蔡州》中那個唐朝名將,患了肌肉萎縮病。吃了鄭注的藥非常有效,於是很欣賞並厚遇他,讓他當了節度衙推。鄭注於是參與軍政,妄作威福,招致了一些人的非議和擔心。宦官監軍王守澄就把眾人的心思告訴了李愬,建議除掉鄭注。李愬說:"鄭注雖然如此,然而他是個奇才。將軍可與他交談一下,如果沒有可取之處,再殺他也不晚。"李愬即令鄭注前去拜見監軍。王守澄起初還面有難色,不得已而見之。與鄭注坐著交談不久,王守澄大喜過望,忙把鄭注請到中堂,兩人促膝交談、歡聲笑語,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第二天,王守澄就對李愬說: "確實像您說的那樣,鄭生真是個奇才啊! "從此,鄭注又得到了王守澄的寵愛,權勢赿發擴張。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後來,王守澄調回京師,擔任了樞密使(相當於宰相),也把鄭注帶上了。王守澄專門為鄭注建了一座大宅子,負責他的一切生活用度,並把他推薦給皇上唐穆宗。唐穆宗也很厚待鄭注。王守澄勢傾朝野,鄭注日夜出入其家,兩人常常"言必通夕"。依靠王守澄的權勢,鄭注交結朝臣,"數年之後,達官車馬滿其門矣"。後來,鄭注又在山東、京西諸軍做幕僚,先後歷任衛佐、評事、御史等職,又檢校庫部郎中,為昭義節度副使。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太和七年(833)九月,侍御史李款見鄭注"依倚王守澄,權勢燻灼",就數十次上奏章,彈奏鄭注的罪行。王守澄把鄭注藏匿於右軍中保護起來。左軍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素與王守澄不和,也都很厭惡鄭注。左軍將李弘楚勸韋元素除掉鄭注:"中尉可詐稱有病,召鄭注前來治病。來後,您可請他坐下,我侍立在旁邊。等你抬起眼來,我就乘機把他擒出來杖殺"。韋元素很是贊同,於是召鄭注前來。鄭注來後,"蠖曲鼠伏(huò qū shǔ fú),佞辭(逢迎討好之詞)泉湧"。意思是,鄭注見了韋元素,像尺蠖(一種蟲子)蜷曲、老鼠俯伏一樣卑躬屈膝,逢迎討好的話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滔滔不絕。"元素不覺執手款曲,諦聽忘倦"。意思是,聽著聽著,韋元素不覺拉住鄭注的手,向他殷勤致意,仔細諦聽他講話,以致忘記了疲倦。李弘楚示意再三,韋元素皆不理睬,最後"以金帛厚遺注而遣之",就是厚贈鄭注金帛,把他禮送走了。

兩權貴欲殺此人,一見即被他折服,一個薦他做官,一個贈他厚禮

後來,王守澄引薦鄭注給唐文宗治病。唐文宗服了鄭注調製的藥劑,很是見效,於是,鄭注又得到了唐文宗的寵幸。太和九年(835年),鄭注遷工部尚書,充翰林侍講學士。後幫助唐文宗殺王守澄,出任鳳翔節度使。隨後,鄭注與人秘商,準備一舉消滅宦官勢力,結果事敗被殺,屍體送往京師,梟首示眾。

一代奇人就此謝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