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銀行“冒險”殺進P2P,意味著什麼?

在最初看著P2P平臺飛速發展、蠶食鯨吞自己傳統領地的時候,

銀行們有沒有過自己搞個平臺或者開展個類似業務的想法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實際上,銀行們不僅動過這樣的念頭,有一些也真的去嘗試了,比如最近宣佈業務退出的多盈財富,就是由泊頭農信社直銷銀行打造的平臺。

多盈財富官網將自己定位為“直銷銀行”,主要提供投融資、在線存款等直銷銀行服務,其運營主體“泊頭農信社”成立於2013年7月,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繳註冊資本1.06億元。

運營5年多,現在為何選擇退出,多盈財富官方給出的原因是“政策叫停,平臺不得不停止相關業務”。並表示將以20000元額度為標準,分兩種兌付方案在18個月內完成兌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贏財富的官網發佈退出公告後,泊頭農信社向用戶發送短信稱,方案系團盈網絡科技單方發佈,未經泊頭農信社授權、同意。泊頭農信社已向監管部門反映上述情況,同時亦在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調查工作。

銀行“冒險”殺進P2P,意味著什麼?

除泊頭農信直銷銀行,提供這種“P2P”產品的直銷銀行還有甘肅銀行、寧波銀行、江西銀行、廊坊銀行、晉商銀行、齊魯銀行。而早在2013年,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一批傳統銀行就曾低調試水P2P業務。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小企業e家投融資業務”一經推出就引起市場熱議。自2013年10月上線到11月被監管叫停,共發佈融資項目8期,參與者826人,投融資交易額3835萬元。雖然三個月後又重啟,但重啟後的平臺取消了本金保證,有業內人士稱,正是因為本息擔保問題,該平臺才被監管叫停。

招行、民生等銀行的入局一度被認為是敲響了P2P網貸平臺的喪鐘,但以實際情況來看,二者間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體現在傳統銀行與P2P公司的基因上的,前者的存在是“自上而下”式,而後者的存在是“自下而上”式。

在資金體量上表現為,招商銀行版P2P,極少有百萬以內的項目,大多數項目資金體量都在千萬級;而P2P網貸公司項目資金體量,80%都在十萬元以內,極少有超過百萬的。在投標門檻上表現為,招商銀行版P2P投標金融最小投資單位為1萬元/份,而現有P2P網貸公司大多數投標門檻都在50元起步。

1萬元/份的門檻較之以往已經降低不少,但仍然將大部分剛畢業或者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以及渴望白手起家的工薪族拒之門外。從這個意義上說,招行等銀行本質上走的依然是“高富帥”路線,而P2P平臺才真正具備“草根屬性”。

銀行“冒險”殺進P2P,意味著什麼?

以泊頭農信為代表的直銷銀行在接棒傳統銀行P2P業務後,雖然平臺路線更加親民、更加貼近普惠金融的本質,但其暴露出的問題也仍然是巨大的。

一方面,招行等傳統銀行在試運行P2P產品的時候,收益率基本都能維持在6.8%~7.3%之間,而直銷銀行的產品收益率卻普遍只有5%左右,江西銀行直銷銀行“金e求金”產品,項目預期年化收益最高為5.5%,甘肅銀行”隴盈e投”,提供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5%到6%之間。相比於純P2P平臺,即使如今的收益率已經大幅降低,大部分也仍然可以達到9%以上,幾乎是直銷銀行收益率的兩倍。

那是不是直銷銀行提供的產品安全性更高呢?事實也並非如此,直銷銀行和P2P平臺一樣,僅提供居間服務,並不承擔風險,也不對本金和利息負責。有學者指出,這些城商行實質上是把自己的外銷銀行外包出去,將自己擁有的銀行信用給P2P公司,一旦出現問題,這些產品會嚴重損害銀行業的信用。

“任何一家正規銀行的直銷銀行,都不應該把直銷銀行業務板塊拿去與互金平臺共同冠名,說到底就是拿著銀行的信用去做網貸業務,這實際上是一種信用錯配,嚴重誤導消費者。這樣的行為涉嫌違法違規,必須叫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直言。

在流動性上,直銷銀行銀行的P2P產品也要遜一籌。市面上大多數網貸P2P都有鎖定期後債轉功能,但是大部分直銷銀行的“P2P”產品不支持提前退出。

所以說,那些以為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就一定安全的出借人還是要擦亮雙眼,辨別項目安全性仍然要靠自己。大家在潛意識裡認為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更安全是因為相信銀行的風控水平和專業資質,但銀行理財也依然面臨合規問題,這種合規性所針對的,是所有網貸產品以及廣義上的類網貸業務。

網貸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並非是針對P2P平臺的,這些問題是互通的、是有共性的,並不會因為你是銀行,你所面臨的問題就要小一點。那些以“銀行運營”為投資依據的出借人在本質上仍然是“背景論”,並不是說這樣的考量不對,但在合規備案的靴子尚未落地之前,出借人在考察這些平臺的時候,仍然要回歸本質,團隊背景、風控流程、資產真實性等等也依然是出借人要深入瞭解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