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臺頭鎮位於鄉寧縣境東北,東與光華鎮接壤,西與管頭鎮交界;南與雙鶴鄉為鄰,北與臨汾、吉縣相連,是個典型的石山森林區。臺頭鎮人文底蘊深厚 ,自然景觀獨特。有充滿神秘色彩的紅石洞、有戰爭遺址高家溝石橋、有重新修繕的文峰塔、有孕育生殖文化的高祖石和高母也石,有千年白皮松。王蟒寨、金剛嶺、油房嶺等傳奇故事娓娓動聽,松濤林海般的森林資源,為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保障。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文峰塔是臺頭村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塔(曾在明末清初遭到破壞)。修繕後的該塔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整個塔身高33米,內徑8米,共有7層。文峰塔根據風水理論而建設,具有觀賞性和標誌性雙重意義。整個塔體造型宏偉、莊美、美觀、遊人登塔遠眺,山光水色,街景村貌,淨收眼底。富有建築裝飾美感的文峰塔,與山脈、河流、國道、集鎮、村落共同構築了臺頭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臺頭鎮以盛產優質主焦煤著稱,境內有地方國營臺頭煤

、吉縣沙坪煤礦,大寧縣煤礦、襄汾縣賈罕煤礦以及神角、張家莊、桃花山等鄉鎮煤礦33座,如今整合後僅剩四五家。境內建有郵電所、糧站、信用社、銀行營業所、供銷社、稅務所、工商所、財政所、木材站等單位;有中小學校、幼兒園、文化中心站、影劇院、中心醫院、電視差轉檯等文化衛生設施。農曆每月三、八為集日。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該鎮與管頭鄉交界處之斷山嶺,松濤雲海,層巒疊翠,為鄂河發源地。臺頭鎮地面呈長方形,中間縱貫豁都峪河。境內山嶺重疊、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梁峁交錯,海拔最高1809米(後神角村西北部梁頂)、最低842米(幸福河村)。九五至九六年我曾在此工作兩年。臺頭鎮是一個移民小鎮,河南山東人居多,民風剽悍,喜飲酒,愛鬥毆。曾有一礦長酒後罵三輪車司機,司機二話不說,抽出車搖把在礦長肚皮上打了幾下,礦長酒醒,滿街尋找司機拼命。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還有位經營煤炭運輸的女強人,因車輛過路費問題與收費人員大打出手,從此車輛通行無阻。特別是私營企業開挖新礦時,簡直是將大山開膛破肚,場面極其慘烈,以致於煤老闆都感覺到於心不忍,故而每次開新口必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全豬全羊供奉于山神面前,祈求山神的寬恕,私人煤老闆多信神皆緣於此。九十年代中期是煤礦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資源賣的白菜價,噸煤僅售十幾元,每逢過年過節,煤老闆多數出外避債,即使國有煤礦也概莫能外,甚至於開出空頭支票繳納稅費,要回錢後趕緊存入銀行。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各單位費用均緊張,單位的吉普車多次開到斷山嶺缺油,然後滑行下山,到油站加油再走。位於臺頭鎮凱旋嶺之巔的峰嶺村屬天然森林區,海拔1600多米,峰巒疊嶂,大山雄偉,遠景開闊,氣勢浩大。歷史上峰嶺曾是屯兵之地,春秋晉狄之戰、清朝縣令田文鏡、近代閻錫山及傳說中的劉秀、李世民都與峰嶺有著不解之緣。人文景觀有斷山嶺廟遺址,遷建的抗戰時期的凱旋嶺碑亭,新建的玉皇閣、三清殿、南山寺。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尤其是南山寺群山環抱,依山而建,階梯狀佈局,古建築風格,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峰嶺景區東達堯都,西通壺口,南抵舜陵,北接小西天,209國道、309國道與青蘭高速交匯,交通優勢極為突出。斷山嶺青松滿目,古樹參天,林木密茂,遮天蔽日,溪水潺潺,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天然氧吧。登頂俯瞰,極目所至,盡收眼底,一覽眾山小的詩情意境油然而生。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春觀山花,夏看綠濤,秋賞紅葉,冬看雪松,層層疊疊,場景恢弘,引人入勝。自古為重九登高之勝地,亦古有“絕嶽斷山嶺,重陽登高處”的讚美詩句。特別是斷山紅葉,名聞天下,北京香山曾大量移植。沿著309國道穿過凱旋嶺隧道,進入鄉寧縣境內的斷山嶺,峰巒起伏、松濤林海,常年雲霧遮掩,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這裡一年四季景不同,陽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波浩淼;金秋,層林盡染;嚴冬,雪松迷人,自然風光十分秀美,這便是峰嶺景區。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就在這山巒之巔,林海之中有一個和諧寧靜的小山村,便是峰嶺村。峰嶺景區以峰嶺村而命名,峰嶺村也因為峰嶺景區而更加秀美。峰嶺之長在於林,有巍巍金剛嶺,有浩翰林海,有美景金峰紅葉,有抗戰傳奇故事,自然風景獨特,人文底蘊深厚,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景區的人文景觀主要有玉皇閣、三清殿、南山寺和遷建的抗戰時期凱旋嶺碑亭。南山寺規模最盛,其依山而建,坐南向北,呈階梯狀佈局,古建築風格。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山門巍峨,戲臺突兀,石碑聳然,楹柱林立,加之小橋流水,荷塘游魚,通幽曲徑,懸浮石雕。佔地30畝,建築13000平方米,亭臺樓閣,水榭殿宇76間,大小雕塑百餘座等,各種祭器千餘件,兩個廣場7000餘平方米,人工湖泊3個,景觀樹千餘株,立體草坪18塊6000餘平方米,車道、人行道22公里。人文景觀巧奪天工,自然風光更是得天獨厚,三大亮點美不勝收。松濤澎湃。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景區純屬自然林區,海拔1600多米。登臨山頂,以人為峰,目光所及,峰巒逶迤。一年四季,山風呼嘯,松濤之聲不絕於耳。雲海日出。晴天看日出,日在腳下;雲霧繚繞置身山頭。風光不與四時同。春天,萬物復甦,新綠勃發,山花競放,蝶飛蜂舞;夏日,綠廕庇天,芳草遍地,山風習習,松濤陣陣,是納涼之勝地;秋來,天高雲淡,雁陣南飛,紅葉盡染,野果飄香。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冬至,近看“白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遠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首醉人的詩,一幅迷人的畫。峰嶺景區更有一種無形之景,即奇特的歷史文化之景。劉秀、李世民、田文鏡、閻錫山等歷史文化名人,也為這裡留下許多美麗的故事和傳說。2002年3月2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考察壺口,往返均在此小憩,感嘆這裡的迷人風光,在曠野裡發表即興講話,指示規劃開發。景區東達堯都,西通壺口,南抵舜陵,北接小西天,地處四大旅遊勝地中心。

鄂邑紀事之臺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