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長大後如何擁有更好的人生?

周小鵬


原生家庭糟糕,也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原生家庭對家裡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強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世界。”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意識到原生家庭中的問題,然後再尋找解決之道。

1.理清家庭規則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也會有運行的規則。理清原生家庭的規則,包含顯露的規則,和“潛規則”。更重要的反而是“潛規則”。

比如,雖然沒有明說男孩子不許哭,但很多家庭,男孩子一哭,父母就會暴躁,焦慮,更火大。所以,在這些家庭裡,“男孩子不能哭”就是潛規則。但這個潛規則,會讓男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敢表露情緒。

2. 解決之道——學會自我分化

在《超越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羅納德·理查森介紹了自我分化的概念。



自我分化 ,就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追求自我,同時保持關係親密。不為了維持關係而犧牲自己,也不為了做自己放棄親密關係。

那如何才能學會自我分化呢?

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你”或者“我們”。

· 做一個能自理的人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吃別人的,才能拒絕。

·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坦誠的表達。

· 接納家人的不同。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求同存異,沒必要完全相同。接納他人的不同,用自己的態度去影響他人,來接納你的不同。

· 遠離複雜關係,做透明人。

儘量遠離“三角關係”。這條有點像職場定律,不要在背後說領導同事的壞話,家庭關係中也一樣。真誠的對待每一個家人,專心經營感情和親密關係,就夠了。

· 改變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人,但不強求他人改變。

學會尊重他人,直面自己的恐懼,堅持自己,愛自己,減輕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


媽媽充電屋


我有一個小朋友,叫凡凡,她在八年級時看了我寫的《不要以為生命貧弱,那是你還不夠努力》。當時她的感受是:“哥哥好慘啊,和我一樣慘。”

幾經周折,她加了我微信,但從沒和我說過話。

直到她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發來一條消息:“學長在嗎?忍了好久不敢找你說話怕打擾到你,現在實在撐不下去了,方便的話可以陪我說說話嗎?”

那一晚,她向我傾訴了藏在她纖弱身體裡面的所有秘密。

凡凡小時候常被媽媽無緣無故地打罵,她只當媽媽性格不好。六年級時爸媽分居,媽媽情緒變得更加不穩定。

“很多次我買菜做飯等媽媽下班,結果媽媽無緣無故把飯倒在我身上,拿碗和勺子砸我,打我。”

凡凡媽媽患有子宮肌瘤,常常肚子疼。

“七年級那年的春節,媽媽肚子疼得更厲害了。”

“除夕夜,我做好年夜飯看著因疼痛而罵罵咧咧的母親。”

八年級,凡凡媽媽逼凡凡向爸爸要錢。“價格按我住旅館,在飯店吃飯算。一晚上要多少錢,一天要吃三頓飯一頓飯多少錢等。說她不能讓我在她那裡白吃白住。”

八年級的冬天,凡凡在睡夢中被媽媽恐怖的叫聲喊醒。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名字可以以如此可怕的聲音喊出來。她眼睛瞪得很大,頭髮凌亂,神情恐怖,嘴裡全是血,瘋言瘋語。那天晚上只有我一個人在,她撲過來要打我,我很害怕。我那時才知道媽媽有精神病。”

凡凡說:“從小媽媽對我的打罵,可以找到原因了。”

“所有人都知道她犯病時有多可怕,可是從來沒有人和我說過,他們知道媽媽精神不好連藥都不一定知道吃,依然讓我一個人和媽媽住在一起,在我沒有任何自我保護意識和措施的情況下。”

第二天,凡凡爸爸要把凡凡帶走。

“我躲著媽媽,我害怕她!可是我外公、外婆、大姨、小姨、舅媽等都說我自私、不孝順、無恥、沒良心。”

其實凡凡爸爸那邊的情況也不好。

“當時欠了一屁股賬,他是住在他朋友家的。”凡凡爸爸有腸梗阻,也是經常半夜肚子疼,也是脾氣不好。“爸爸有時會把我東西扔出去讓我滾到媽媽那裡住。”

在學校,凡凡也感受不到溫暖。

“九年級的班主任和我媽媽原來是同事,她知道我家庭情況,看不起我,心情不好就在我身上發洩,還在學校說我的家庭,其他老師也因此看不起我。”

中考前兩個月,凡凡健康出現了狀況。

一個月高燒住院三次,淋巴結腫大,滿臉痘痘因為用錯藥而發炎。凡凡爸爸擔心她得了白血病或者肺結核,但檢查也沒查出來什麼。

“但是我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經常肚子疼。”“中考前一天晚上肚子很疼,第二天咬牙去考試。”

凡凡以為自己只能考上職高,結果卻依然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

可是好景不長,凡凡後來去省會的大醫院檢查,“我的身體很不好,醫生說不治的話就會發展成癌症,但是西醫又沒辦法,而且我胰島素抵抗,還有可能得糖尿病。”

最後,凡凡說:“我喜歡文學,我想考北大中文系。家庭不好又怎樣,還好我學習沒落下,我還可以好好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學長,我相信人只要活著總會有希望的,我還是不會放棄的。”

聽了凡凡身世,我感到很心疼,給凡凡轉了幾次錢,她卻一次都沒有收。

前不久,我收到了她的禮物,一條藍色的領帶,還有她寫的幾封信、一堆卡片。

她說:“哥哥不認識我,卻願意相信我,不把我當騙子,給我轉錢(可是我怎麼能要哥哥的錢呢?哥哥一個人在北京一定很辛苦,也是需要錢的),給我寄小熊,給我寄詩集和明信片,安慰鼓勵我。我也要給哥哥買條領帶……”

當時的女朋友對我說:“你可不可以不要對陌生人這麼好,不是每一個在微博上向你傾訴的人你都要幫助他們,你要把有限的愛給予真正值得你珍視的人。”

其實我能夠給予凡凡的也只有小熊、詩集、明信片、安慰鼓勵而已。

人生的路終究需要她一個人走,我只是想讓她知道世界上除了苦難,還有溫暖;除了失意,還有善意。

凡凡信賴我的原因是我和她有著相似的經歷,是我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

小時候一直以為離婚是電視中才有的劇情。

雖然爸媽經常吵架,吵得兇了以至於動手。但我又小又慫,大氣都不敢出,別提勸架了。

雖然吵得更兇的時候媽媽會回孃家。但爸爸去接媽媽回家,說幾句好話,姥爺總會對媽媽說:“那你就跟他回去吧。”然後媽媽就又回來了。

我曾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

直到十一歲那年,媽媽一去,我知道她不會再回來了。

那天,她和我說對不起,不是不要我了,只是實在撐不下去了。當時,爸爸的病令她又害怕又絕望,家庭的重擔也全都壓到了她的身上。

更令她絕望的是她與爸爸越來越深的矛盾,她與爺爺、奶奶關係也素來不和,似乎從家庭中得到的只有冷漠。她說如果不走她會喝農藥。

她哭了,我也是。我知道她扛不住了。是我批准她走的。

她走以後。再也沒人和我說話。

爸爸性格沉默,有時幾近冷漠。我晚上看書,他會認為打擾他睡覺,直接把燈關了。我惹到他時會和我說:“你媽都不要你了,你還自我感覺不錯呢!”讀住宿學校後,每次向他要生活費都是我最羞恥的時候,遇到他心情不好會對我冷笑。

我曾經想過離家出走,但是沒有勇氣,只能繼續充當爸爸的累贅。

親戚鄰居常對我說:“你爸媽感情走到今天這一步,你也有責任,你沒有把你媽勸回來。”

“你爸獨自撫養你太累了,他應該再找一個;你不應該再讀了,應該幫你爸在家幹活。”

是的,我沒有把我媽勸回來,是我批准她走的。好的,我做好了準備爸爸會成立新的家庭;但是,我絕不會放棄讀書!

我真的很喜歡上學,在流利地回答出老師提問的那一刻,在拿獎學金的那一刻感覺自己不是廢物。

在學校,會有女生傻乎乎地勸我去參加快樂男聲,說會為我加油為我鼓掌,也有女生在以為我再也不會理她了的時候趴在桌子上慟哭,那一刻感覺自己被愛著。

後來在外地讀大學、讀研、工作,寒暑假總是找藉口不回家,比如實習、考研,或是新書的出版。

爸媽成為我熟悉的陌生人。偶爾見面彼此也分外客氣。我知道自己一直在逃避。

我知道在我感到不幸的漫長時日裡,爸爸、媽媽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我知道他們其實是愛我的,畢竟是他們供養我完成了學業。

他們至今沒有各自組建家庭,雖然我已經能夠接受。在背後,他們為我的小小成就驕傲著。

反躬自省,我二十六歲了,用十五年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現在我已經足夠成熟,成熟到可以回過頭來,成熟到可以成為一束光。就像波德萊爾所說:“你給了我泥土,我煉出了黃金。”

爸媽總是抱歉:“我沒能成為你的榜樣。”但是我想說:“我一定會成為你們的驕傲。”爸媽總是抱歉:“沒能給予你更多的愛。”但是我想說:“我一定會給予你們最幸福的晚年。”

因為兒女也是爸媽的原生家庭。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對父母的愛。凡凡常和我提她爸爸曾是大學生,媽媽曾很漂亮很漂亮。在她千瘡百孔的心裡,永遠為父母驕傲著。

我也時常想起小時候爸爸騎自行車,我踩著後座,雙手摟著爸爸脖子。

再小一點,爸爸自行車車架上有我一個小座位。再小一點,爸爸把我舉到半空,騎在他的頭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生活在或曾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他們又是如何走出陰影的?

像凡凡一樣在絕望中充滿希望,或像我一樣成長到足夠成熟,強壯到不會再受傷?

如果你還沒有長大,會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討厭鬼,被父母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還是足夠幸運,擁有足夠多的愛?

你害怕過年嗎?在那個團圓夜,會不會糾結和媽媽過,還是和爸爸過?或者乾脆找藉口自己一個人,一場宿醉?

你後來怎麼樣了?有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沒有要好的朋友?健康地長大了嗎?戀愛了嗎?組建幸福的家庭了嗎?

還是你和我一樣,就是這樣的孩子?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棵樹,你無法選擇出生的土壤,但也不能永遠停留在童年的土壤裡。

你必須努力向下壯大自己的根系,這是你生命的深度;你必須努力向上爭取更多的陽光,這是你生命的高度。

每一個生命都是奇蹟,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愛惜自己。無論你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你的生命都會綻放,都會成為美麗的風景!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丁鵬創作


十點讀書


通常,糟糕的父母,他們也有糟糕的父母。而你能夠在這個時候思考如果擁有“好的人生”,說明你不想再把“糟糕”延續下去。這很不容易,因為有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意識,而是無意識的重複著“糟糕”。

怎麼擁有自己好的人生?

第一步,你需要學會愛自己。當你懂得愛自己的時候,你會更有力量走進未來,會更有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好的人生”。否則你即便擁有了大眾認為的“好的人生”時,你內心總會冒出莫名的焦慮,恐懼。

因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內化父母的特質。這內化的父母會不自覺中影響著我們。如果內化的父母是充滿愛的,那我們在開心的時候,他們可以陪著我們享受快樂;在難受的時候,他們可以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力量。

但如果父母是糟糕的,我們內化了糟糕的父母,那很可能我們在可以快樂的時候,糟糕的父母也會讓我們不敢快樂;在難受的時候,他們會讓我們更難受。

所以,如果你內化了糟糕的父母,那就先學會好好愛自己。在學習愛的過程中,去教會你心裡“糟糕父母”怎麼去愛。

親愛的,我瞭解很多關於愛需要做的功課,也知道很多。但每個人要學習愛的功課是不一樣的,我沒法靠想象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最適合你,只能在這裡簡單談一個適合很多人的方法——多誇誇你自己。

很多內化糟糕父母的人,內心有很多指責自己的聲音。通常這些話就是現實中糟糕父母的責罵聲,甚至有些人很難回憶起父母對自己的誇獎。所以,愛自己的第一步是需要學會誇自己。

擁有好的人生,需要肥沃的土壤,而愛是最好的滋養。所以開始學會愛自己吧~更多的愛的學習可以私信瞭解喲~咱們這幾天剛好有群活動練習:好好誇自己^_^

喜歡的話,別忘了分享和關注我們哦!想有更多互動,學習更多知識,諮詢情感婚姻問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周小鵬情感培練營 微信號:aiwm-3321


周小鵬


原生家庭給一個孩子刻上的烙印,是深刻且難以磨滅的。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環境中,那麼,這種童年陰影和痛苦可能會刻在他的骨血裡,明著暗著地左右他的人生和幸福。

可是,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長大後就一定不會幸福嗎?這也未必的。重點是,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無處不在的影響。只有先看到,才有可能說改變。

同時,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痛苦,只有真正得到了釋放,並且學會將責任歸於應該負責的人,對於自己的解放才有可能實現。

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將父母的認可或反對當做衡量自己好壞的標準,長大以後,如果仍然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有可能陷在其中。嘗試將衡量標準從父母的意見轉變為自己的想法,嘗試相信自己對於現實的認知,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擺脫父母帶來的影響,成為自己的主人。


壹父母


有個鄰居家的大哥哥,年長我十歲。在我還上小學的時候聽說他母親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過。他父親吊兒郎當沒有什麼正經職業,串東家跑西家,掙不上什麼錢。為了維持家裡的開支和弟弟上學,他開始出去打工。當時沒什麼他能幹的活,大都是靠力氣賺錢。在他那個年紀,應該是和學校的男生一起打籃球的日子。他卻早早地走上了社會,承擔起這個家庭的重任。

弟弟學習還可以,但當時因為在學校把一個女同學肚子搞大而被迫輟學。眼看家裡毫無希望的時候。這位大哥哥的母親突然出現在了村裡。樣子變得更潮流了,在農村女人中間顯得格格不入。說什麼的也有。但她不是自己回來的。她回來後帶回了一門技術:理髮。她開了一個理髮店,大哥哥的父親開始慢慢賺錢,但也會喝酒抽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大概是受夠了工地的生活。這位大哥哥和求他母親讓他重返校園,而且是從小他五歲以上的初中開始學起。大家都說他是瞎折騰。初中高中,不知道這位大哥哥的學校生活怎麼樣。後來再見的時候他已經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這個消息在小村子裡炸開了鍋。他的父親母親也跟著沾光驕傲。再後來考研究生,成家立業。成了村裡很早一批“走出農村的大學生”。

這位大哥哥前二十年的生活的苦難沒人得知,但他現在的幸福生活常常被人津津樂道。成了以後大家考大學的榜樣和典範。

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不如意的時候還不放棄希望,生活總不會愧對於你吧!


浩子先森


我和我的很多同學,朋友,甚至同事都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只能說或多或少而已,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父母吵架,打架,被打罵、被無視的童年,可是我們都過得好好的。毫無疑問,可能童年的傷和痛至今都記得,那又怎樣,畢竟都是過去式,人生有更多精彩的內容需要探索,向前看。只要活著,不管有多少傷都會過去。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第一次當父母,也可能不會當父母,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所以不要再糾結它了。擁有拿不走的知識,擁有偷不走的健康,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加油吧,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