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聚焦」打贏秦嶺生態保衛戰!漢中在行動!

「聚焦」打贏秦嶺生態保衛戰!漢中在行動!

「聚焦」打贏秦嶺生態保衛戰!漢中在行動!

8月29日,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指出要以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以舉一反三自我排查出的各類破壞秦嶺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提高政治站位,把問題整改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盡銳出戰強整改,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攻城拔寨的勇氣,全面徹底打贏秦嶺生態環保這場苦仗、硬仗,全力改進位於秦嶺巴山之間的我市區域環境質量,久久為功優生態,為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三市”增創生態新優勢、注入綠色新功能,掀開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篇章。

「聚焦」打赢秦岭生态保卫战!汉中在行动!

建立健全整改工作網絡

實行“一把手”負責制

自7月30日,全省秦嶺生態環境專項整治首戰打響,我市抓早動快,迅速掀起專項整治工作熱潮,先後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推進會16次,分階段對全市排查整治工作進行研判部署,制定了整治方案,印發了市級領導包抓生態環境重點問題的《通知》,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督辦秦嶺重點區域生態破壞各類突出問題,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等任副組長,相關市級領導為成員的專項整治工作組,設綜合協調、紀檢監察、宣傳教育等7個工作組,分別由市級領導任組長,11個縣區也分別成立了專項整治協調組,負責各項具體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整治工作網絡。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縣委包塊、市長縣長管條推進機制,市縣聯動,條塊結合;印發全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實施意見》和《生態環境保護崗位責任清單》,突出問題導向,持續精準發力,強力推進整治工作。在29日的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宣讀了《關於成立漢中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通知》和《關於切實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委員會和秦嶺生態保護辦公室工作的通知》,全力以赴打好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殲滅戰。

拉網式排查,摸清底數

建立問題整改臺賬

各相關部門紮實開展工作,以排查秦嶺地區違規建築問題為切入點,圍繞中省環保督察、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省政府生態專項督查反饋問題整改等重點工作以及“兩山”(秦嶺巴山)“兩水”(漢江嘉陵江)、礦山生態治理等重點區域,堅持舉一反三、摸清底數,全面排查各類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問題。截止8月28日,共排查出各類問題475個,其中市縣自查問題317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4個問題已完成階段性整改任務,7個已經銷號、5個已經現場核查、2個已上報資料;省委環保督察反饋的40個問題已經完成28個;省上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反饋的6大類59個問題已經整改42個;全市排查出的555個礦山開採點位,已經完成整改396個;涉及秦嶺生態保護240處,已完成整改165處。

發改委

➤ 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納入年度工作考核

2017年8月,市政府成立了漢中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2018年6月,市編辦批覆設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科作為市發改委內設科室,落實行政編制2名,具體負責秦嶺委員會及辦公室日常工作。2018年7月,委員會印發了《漢中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夯實了18個市直成員部門和秦嶺9縣區政府責任,建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調和齊抓共管機制。目前,秦嶺區域9個縣區也分別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落實了內設機構,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略陽、佛坪6個縣區均不同程度增加了人員編制,確保了秦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為切實發揮規劃在秦嶺保護中的管控作用,委員會於2017年7月啟動了《漢中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今年6月以市政府名義印發,明確了秦嶺的保護範圍、功能區劃、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市環保局制定了《漢中市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已報請省環保廳審批;市林業局出臺了《漢中市十三五溼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了秦嶺保護規劃體系。

為切實加強秦嶺生態環境監管,將景區、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企事業單位等作為重點監管對象,按照市縣鎮村四級網格體系,制定印發《漢中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實施意見》,目前9縣區均已制定細化管理方案。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納入漢臺、城固、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略陽、留壩、佛坪9個縣區2018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按百分制設置考核權重為1分。堅持秦嶺專項整治與秦嶺日常工作有機統一、同步推進,切實加強問題整改,不斷完善長效機制,持續築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

市國土資源局

以涉土問題整改為契機,有序推進礦山生態整治

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秦嶺生態整治,進一步嚴格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高站位、高態勢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一是深入開展“綠肺和綠盾2018”活動保護生態環境。印發漢中市《秦嶺地區專項執法綠肺行動2018工作方案》和《“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在我市天漢長街舉行了全省“綠肺行動2018”啟動儀式,深入持續推進了“綠肺2018”秦嶺地區專項執法檢查和“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二是深入開展了秦嶺破壞生態環境“清零”行動。委託陝西地礦漢中地質大隊有限公司對我市秦嶺地區9個縣區240個礦山進行排查評估。截至目前,已對全市秦嶺地區240個礦山進行資料收集,9個縣區的礦山排查評估工作已基本完成。

舉一反三,全力推進中省環保督察反饋涉礦問題整改。依據市委《關於成立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組的通知》(漢辦字〔2018〕67號)精神,市國土局緊緊圍繞礦產資源問題專項組工作職責,組建了6個專項整治工作組,分別由市局黨組成員帶隊分赴各縣區開展了專項督導檢查。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關閉各類礦山239個,其中,關閉開山採石礦山145個,較2014年底全市採石礦山總數204個減少了71.08%。全市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22個採礦權已全部關閉,17個探礦權已全部註銷或扣減面積退出。2016年衛星遙感監測秦嶺地區礦山環境問題點位33個,其中,31個點位已基本整改到位,佔整改任務的93.94%。全市555個礦山開採點位(其中,秦嶺地區240個),已有395個點位基本整改到位,佔全市礦山總數的71.17%;160個點位仍在繼續整改;(其中,秦嶺地區整改到位的164個點位,佔整改任務的68.3%,76個點位繼續整改),累計完成整改投資2.35億元;市、縣政府均已印發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11個縣區政府均已設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專項資金。

市環保局

發揮生態環保綜合監管作用,五戰齊打

提高站位奮力打贏環保督察整改殲滅戰。一是充分發揮市環保督察辦的督察督辦作用,緊盯中省環保督察反饋的54個問題和交辦的534件群眾投訴舉報問題、“綠盾”專項行動通報的突出問題,舉一反三排查出的全市11個區域性、流域性、全局性突出問題,按照既定整改方案和市委常委包抓整改總要求,嚴格整治標準,市縣聯動,久久為功,逐個殲滅,確保所有問題全部按要求整改,以實實在在的整治成效迎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確保在“回頭看”中不出問題,不被問責。二是建立環保督察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壓實環保工作責任。進一步壓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體責任,提升各級領導幹部生態文明意識和政治站位,真正把生態環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變為自覺行動,不斷推進三市建設邁上新水平。三是全力做好中省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及時與上級溝通協調,掌握上情,吃透下情,制定配合方案,逐一複查整改落實情況,通過天調度、周通報、月小結等方式,及時督辦縣區及相關部門不斷夯實責任,查漏補缺,攻克碉堡,完成整改。四是啟動市對縣常態化督察機制,將長期督辦與重點督察相結合,與有關部門一起約談一批、移送一批、問責一批、處罰一批、曝光一批生態環境問題,倒逼責任落實,強力推動各類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顯著成效。

打勝青山保衛戰。以秦嶺環境問題專項整改為契機,聯合相關部門,依靠各級黨委政府,主動作為,舉一反三,以採石、採礦、水電、公路、旅遊開發、養殖、飲用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整治為重點,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違法嚴懲總要求,深入開展“清零”、“綠盾”行動,嚴查違法建設、違法生產、違法排汙和汙染環境的環境違法行為,推進秦嶺、巴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打勝碧水鞏固戰。一是鞏固和提高漢江、嘉陵江水質全省領先的成果,以工業點源、農業面源、生活汙水垃圾、畜禽養殖、城市黑臭水體、飲用水源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持續推進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和提升改造;加快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氨氮、總氮等汙染物排放總量;強化尾礦庫、危化品運輸等風險源監管和應急體系建設,有效防控環境安全隱患。二是以《漢中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頒佈實施和河湖長製為抓手,助推兩江建制鎮汙水處理廠等重大水汙染防治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清澈”行動,保證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

打勝藍天攻堅戰。開展新一輪“鐵腕治霾”三年行動,強化揚塵和臭氧治理;合力抓好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企業錯峰生產、散煤治理、秸稈禁燒等八大汙染治理;統籌推進五氣共治,長期實施“春雷”、“清爐”行動;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堅持城鄉統籌、全員參與、網格管理,使全市天更藍。

打好土壤修復戰。全面落實《土十條》,抓好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建立土壤汙染管理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摸清全域土壤環境狀況,精準施策,科學治理。持續推進涉重金屬汙染源整治、汙染土壤修復、垃圾和固廢規範化處置、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畜禽養殖整治等六大治理工程,保護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

漢臺區

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一票否決”

漢臺區以中省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和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為主線,緊盯礦山生態治理、大氣汙染防治、水源地保護、河湖長制落實等重點,壓緊壓實責任,嚴格督查問效,全力推進汙染防治工作,拆除粘土磚廠石灰窯15家和水源地保護區內臨建違建8300平方米,建成3口應急水源井,治理餐飲油煙905家,沒收小煤爐1530個,煤改氣510餘家,完成14處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配備46名河道巡查員和清掃保潔員公益性崗位361個,發放垃圾收集轉運設備5516臺;實施了明珠河、東排洪渠渠首等7處排洪渠清淤整治,建成雨汙分流管網4.9公里;淘汰黃標車、老舊車42輛;實施城鄉聯防聯控,新購置清掃、噴霧車輛9臺,加大灑水降塵頻次,延長清掃保潔時間。截止8月16日,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79天,同比增加8天;褒河入漢江口、漢江出境斷面等均達到Ⅱ類水質;東西郊集中式水源地水質穩定良好。

針對“散亂汙”清理取締、清爐行動、清澈行動、秦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等重點工作和專項行動實行專項督查、限期督辦。將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進一步細化分工,釐清責任,明確時限和質量要求,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按照《漢臺區生態環境保護和鐵腕治霾工作考核獎懲辦法》扣減相應分數直至“一票否決”。對工作推進不力、推諉扯皮、出現重大失誤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實行責任追究,確保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重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環境質量取得實質性改善。

南鄭區

“督政”與“查企”並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南鄭區將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以及“三個必須”規定,堅持“督政”與“查企”並舉、“鐵腕執法”與“嚴格問責”並重,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堅決打好打贏鐵腕治霾藍天保衛戰。以巡查執法、環保督察為抓手,倒逼責任及措施落實。嚴格抓好建築施工“六個100%管理+紅黃綠牌結果管理”聯動管理,對所有工地裸露土地和建築垃圾進行清理、圍擋和覆蓋,達不到要求的一律高限處罰、停工整改。對石樑路、南區辦事處等揚塵汙染突出的重點路段,持續開展聯合執法,嚴查冒頂裝載、沿路拋灑、超速行駛、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行為,一經發現立即查扣停運並高限處罰。嚴格執行漢江干流全段禁採規定,嚴厲打擊違規偷採、運輸砂石行為。開展城市幹道路面清理修補,加大道路清掃保潔、灑水降塵頻次,減少道路揚塵。二是加快治理餐飲油煙汙染,以集中約談為促進,督促中心城區3個鎮辦完善清單臺賬,每週彙總通報,逐家治理銷號,確保10月底前完成年度319戶治理任務。三是紮實開展“清爐”行動,強化鎮辦屬地管理,對使用燃煤爐灶的餐飲單位和商戶,逐個整改或清理取締。採取拉網排查和獎勵舉報結合方式,嚴格清理城區煤炭銷售攤點,並同步提高城中村、安置區清潔取暖比例。四是抓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由各行業牽頭負責,對加油站油氣、汽修和廣告噴塗廢氣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行清單化管理,整改存在問題,嚴格進行驗收並進行常態化監管監測,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行。五是全面推進綜合治理,嚴格抓好禁燒工作,確保重點禁燒區禁燒率達100%,秸稈還田利用率達90%以上。堅決治理整頓“散亂汙”企業,強化機動車汙染治理,開展煙花爆竹經營整治,11月底完成城區煙花爆竹禁售,持續減少汙染物排放。

對28個問題礦山,按照“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要求,夯實整改責任,全程跟蹤督促企業迅速整改、限期銷號。二是強化聯合監督執法,加快梁山礦區問題治理,對已關閉礦山嚴格落實“兩斷三清”,限時拆除設施設備;逾期未拆除整改到位的,依法頂格處罰並實施強制拆除,形成嚴厲打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的震懾態勢。三是加快生態修復治理,重點抓好梁山礦山生態修復,打造樣板工程;嚴格按照“邊開採、邊治理”要求抓好問題礦山生態修復,嚴格對標驗收,責令治理標準低、效果差的礦山,提高恢復質量。

略陽縣

明確整改時限,實行銷號管理,問責問效

略陽縣是典型山區縣,地質條件複雜,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同時也是傳統工業縣,礦產資源開發歷史較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任務十分艱鉅。中省環保督察反饋該縣涉及秦嶺生態問題8個,省秦嶺生態環境專項督查反饋該縣問題21個,自查發現問題30個。通過分析研判,問題集中在採石採礦方面,有22個是企業管理不夠規範、棄渣亂堆、廢舊設備亂放的問題,以及個別採礦企業存在生態恢復治理不到位的問題。其餘問題是個別農家樂、經營戶設施不健全、臨時佔地等。針對問題,該縣成立了縣委書記為組長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明確了牽頭部門和具體人員、職責分工,層層夯實責任。明確落實編制及人員,加強整改專班工作力量。

目前,中省環保督察反饋略陽縣涉及秦嶺生態8個問題已整改到位6個,省秦嶺生態環境專項督查反饋該縣21個問題已整改到位20個,其餘正在加緊整改。自查30個問題28個已經取得進展。針對排查出的各類問題,逐條制定整改措施,逐個落實包抓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明確整改時限要求,實行銷號管理,並同步開展進度督查、問責問效工作。以採石採礦問題為重點,全面開展礦山生態問題修復行動,通過強化執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認真做好廢渣棄渣清理、礦區覆土復綠、廢舊設備拆除清理等工作。對於其他問題,加緊督促責任主體迅速整改,確保在工作時限內所有問題全面整改到位。同時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整改為契機,全面落實好河長制、湖長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等制度,嚴格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三同時”制度,並以此為基礎,細化強化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全面夯實生態環境工作責任,堅決打好“秦嶺保衛戰”。

「聚焦」打赢秦岭生态保卫战!汉中在行动!

監製:付海旗

審核:高 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