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士兵在塞外領到軍餉後,不能存錢莊,難道要隨身帶著軍餉打仗嗎?

小小嬴政


古代士兵在塞外領到軍餉後,這錢如果沒讓人捎回家,那錢去哪了呢?


先給大家講個劇情。《闖關東》裡有個情節,傳武和鮮兒跟著老把頭在江上放排子。一路歷經千辛萬苦,躲過暗流,躲土匪。中途路邊有窯姐呼喚放排子的辛苦漢子下來歇歇腳。


到了地方把頭把錢分給大家。但是這些用命掙來的錢,大部分還是被流落到了窯子裡、酒館裡、賭桌上、鴉片館裡。

只有少部分既能吃得了苦,又能抗拒得了誘惑的人才能把錢存下。是的,古代士兵也是一樣。


特別是在邊城,邊城苦寒之地,除了商人,願意長期駐腳紮根的也只有妓院和賭場。娛樂業發達了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長期定居。


同理大部分當兵的出生入死,砍了無數人頭,拿了軍餉和賞賜之後,打算回家買兩晌地,過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結果思想一鬆懈,一夜之間夢想破滅,不但銀子沒了,還欠了賭場一大筆銀子,最終只好回頭繼續當兵,賺銀子。

明末的一位蒙古族大將滿桂,他一心就是砍人頭賺銀子。


結果每次兵部數完人頭,問他,要官還是要銀子?滿桂則說,我得領銀子,官有什麼好當的?後來有文官指點他,當官也可以賺銀子。滿桂驚訝不已,不砍人頭也能賺銀子?不但可以,還比砍人頭賺得更多。等滿桂當上了總兵後,他才感嘆道,原來“吃兵餉”比砍人頭賺得多。但是昧良心啊!畢竟他是從當兵的出身的。


但是這個靠砍人頭,成為富翁的滿桂,最後卻因為一場沒有賞銀的仗犧牲了。那就是崇禎2年的京師保衛戰。


其實在歷朝歷代中,當兵的軍餉並不高,再被上面壓榨。基本上沒有餘財。再加上出去瀟灑走一回,基本上第二天又得老老實實當兵了。

最後給個彩蛋,歷代王朝中軍餉最高的是清朝末年的北洋水師。


提督的官俸祿是3360兩/月,船俸40兩/月(這個月沒上船就沒有);基層的把總官俸192兩,船俸288兩(主要靠在船上掙錢);水手分三等,月俸祿從10 兩到7兩不等,無補貼。


炒米視角


古代士兵在塞外領完軍餉後,肯定不可能立馬打仗,也不可能出現電視劇中那種拉著軍餉打仗的情況,這之間肯定會存在一個時間段,而這段時間正是處理軍餉的時間!當然,前提是打仗有軍餉拿才行!

秦漢時期,士兵大多時候是沒有軍餉一說的!

秦時期實行的是軍功爵制度,士兵打仗是沒有軍餉拿的,那要如何保證士兵的戰鬥積極性呢,答案就是軍功爵制度,軍功爵制是指你殺的敵數量到達指定數量,你就能得到指定的爵位。漢朝末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艱難,所以很多人都是為了一口飯,為了活命才參軍的,這個時候大多數士兵是沒有軍餉一說的,能保證不被餓死就算好的了!



唐以後有軍餉的士兵處理軍餉的三種方式!

1、有家的託人帶回家裡,或者親自帶回家裡。古代塞外士兵也是有探親假的,所以每當發放軍餉以後,家裡有人的,並且惦記家裡的便會藉著回鄉的機會把軍餉帶回家裡一部分,即使自己不能親自回去,也會託信得住的同鄉戰友幫忙帶回!

2、沒有家人的士兵大多數會在發放軍餉後揮霍一空,邊塞也是有城鎮的,有城鎮的地方便少不了“吃喝玩樂”,特別是賭,幾日便可把到手的軍餉揮霍一空!

3、最後一個便是攢起來,古代貧民百姓很少會把錢存入錢莊,往往錢在自己身邊才最踏實,所以大部分士兵在存錢的時候都是把錢藏起來,存錢的理由有很多種,很大可能是為了娶媳婦吧!

我是歷史白話君,歡迎大家關注我,觀看更多歷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歷史白話君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今部隊待遇非常好,不僅有高工資拿,吃喝住行都會由部隊包。這其實非常好理解,軍人們的付出非常多,因此才會有這麼高的回報。在古時候的士兵們,待遇也是這樣好。那時候的窮人很多,大部分人吃不起飯時,就會選擇主動參軍。還有很多人,是因為朝廷徵收,所以不得不參軍。但不管他們是因為什麼原因去到軍隊上,這些人的確是受到了好的待遇。除了每個月固定發放工資之外,他們若是在戰場上立了功,還會有額外的獎賞。

但是古代的士兵們領工資可不像現如今這麼方便,如今的軍人領工資,都是由國家直接將錢打在賬號上。但古代沒有這種賬號,他們的工資都只能發到個人的手上。但是發在這些古代士兵手上的錢,基本上都是以銅板或者銀子,不可能給他們銀票,因為銀票數量太大。既然如此,士兵們收到了這些錢財,難道一路攜帶嗎?這會給他們增加負擔,甚至會影響他們在戰場上的發揮。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古代士兵們也是想到了解決之法。他們的工資通常有三種途徑解決,不會成為累贅。

第一,郵寄回家。軍隊裡有專門郵寄物資的地方,當士兵們領到了錢,或者領到了發放的衣服之類的。他們覺得有用的就留下,用不了的就可以全部郵寄回家中。古人們非常注重孝道,雖然遠在他鄉拼搏,很多人卻也沒有忘記家鄉中的親人。有了好東西,他們就希望寄給家裡人,讓他們日子能過得好一點。畢竟在部隊中,他們會用到銀子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第二,如果士兵並沒有什麼親人,那麼這些東西他們當然就不會郵寄出去。他們可以選擇先不領工資,直接在朝廷那邊寄放著。等他們退伍以後,這些工資會一次性全部給他們結清。如此一來,這就等於存錢。等退伍回家,就能利用這一筆錢娶妻生子,過上平凡的生活。

第三,領了錢就留著用,用不完的在打仗的時候,可以寄放在軍隊裡。在軍隊中生活,雖然不用擔心吃穿住行,但他們也有要娛樂的時候。想要進行娛樂活動,那自然就得用到銀子,所以領了工資之後,他們可以選擇留著自己用。而用不完的,等到了要開戰之前,可以選擇寄回家,或者選擇寄放在軍隊,等打完仗,再問軍隊要。


環球知識科普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今部隊待遇非常好,不僅有高工資拿,吃喝住行都會由部隊包。這其實非常好理解,軍人們的付出非常多,因此才會有這麼高的回報。在古時候的士兵們,待遇也是這樣好。那時候的窮人很多,大部分人吃不起飯時,就會選擇主動參軍。還有很多人,是因為朝廷徵收,所以不得不參軍。但不管他們是因為什麼原因去到軍隊上,這些人的確是受到了好的待遇。除了每個月固定發放工資之外,他們若是在戰場上立了功,還會有額外的獎賞。



但是古代的士兵們領工資可不像現如今這麼方便,如今的軍人領工資,都是由國家直接將錢打在賬號上。但古代沒有這種賬號,他們的工資都只能發到個人的手上。但是發在這些古代士兵手上的錢,基本上都是以銅板或者銀子,不可能給他們銀票,因為銀票數量太大。既然如此,士兵們收到了這些錢財,難道一路攜帶嗎?這會給他們增加負擔,甚至會影響他們在戰場上的發揮。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古代士兵們也是想到了解決之法。他們的工資通常有三種途徑解決,不會成為累贅。



第一,郵寄回家。軍隊裡有專門郵寄物資的地方,當士兵們領到了錢,或者領到了發放的衣服之類的。他們覺得有用的就留下,用不了的就可以全部郵寄回家中。古人們非常注重孝道,雖然遠在他鄉拼搏,很多人卻也沒有忘記家鄉中的親人。有了好東西,他們就希望寄給家裡人,讓他們日子能過得好一點。畢竟在部隊中,他們會用到銀子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第二,如果士兵並沒有什麼親人,那麼這些東西他們當然就不會郵寄出去。他們可以選擇先不領工資,直接在朝廷那邊寄放著。等他們退伍以後,這些工資會一次性全部給他們結清。如此一來,這就等於存錢。等退伍回家,就能利用這一筆錢娶妻生子,過上平凡的生活。

第三,領了錢就留著用,用不完的在打仗的時候,可以寄放在軍隊裡。在軍隊中生活,雖然不用擔心吃穿住行,但他們也有要娛樂的時候。想要進行娛樂活動,那自然就得用到銀子,所以領了工資之後,他們可以選擇留著自己用。而用不完的,等到了要開戰之前,可以選擇寄回家,或者選擇寄放在軍隊,等打完仗,再問軍隊要。


紫禁公子


古代士兵那是刀劍上耍跟頭,劍尖上舔血,是玩命的事,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上戰場(意志力超強的除外)。很多家庭為了不上戰場,寧願花錢免兵役。

古代國家用兵,要麼徵兵,要麼募兵,最基本這兩種方式。徵兵,那就是國家出臺相關政令,每個家庭有成年男丁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服兵役。這是項制度,每個人都必須執行,現在還有很多國家還實行徵兵制。比如,韓國,他們現在還在實行嚴格的徵兵制。徵兵嗎,是項制度,按照一般的理論是義務兵,是沒有工資的。不過很多國家為了鼓勵徵兵,還是會給很多的補貼福利,這些錢基本上都會給士兵家屬。士兵有了榮譽家庭也能得到褒獎。徵兵時,政府給家庭一定的補貼,要是戰士在戰場上額外的軍餉,一般會郵寄到家中,畢竟出生入死,還是想家裡生活更好些。古代軍隊中一般都會設置專門的郵寄人員,負責物質和信件的運輸,大多數士兵都是通過他們把錢送回家。

古代士兵另一種途徑就是募兵了。我出錢你打仗,按照事先的約定給錢。士兵戰死,一般會給寫補助,畢竟是國家信用,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相信的。


夢迴長安g


我以一個現代軍人的角度來說一下隨身財產的問題吧,跟古代肯定有點不太一樣,但是大致接近,並且也有第一手最準確的看法。

首先,軍人行李分攜行,運行,隨行。隨行就是帶在身上和包裹裡的戰鬥物資,還有少量的貴重物品。攜行就是拎在手中跟在部隊行軍中的物資,比如多餘的襖子,被子,床單衣物之類。運行就是士兵個人拿不了物資,需要放在車上來跟隨部隊進行搬運的。現代軍人的不說,古代的重型鎧甲,糧草等等,是肯定要車載的。

其次,每個部隊根據單位大小,都會有類似於司務長之類的後勤人員。對各自單位的將士,進行財產登記和保管,特別是衝在一線的士兵,後勤保管人員會更加嚴格對待,不然那些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士兵,真的會為了財產拿刀拼命的。

最後,那些士兵也不笨,最貴重的肯定都會兌換成又小又保值的進行隨身攜帶。比如銅錢會換成銀子,銀子多了換金首飾。確保安心放心。做將軍的都知道,也都睜隻眼閉隻眼,甚至為了維繫戰鬥力而鼓勵大家攢錢,比如古代攻城戰之後的放手劫掠,就是對士兵賣命的獎勵回報。士兵們往往也更青睞搶掠金銀首飾來進行財產的快速提升。


天下榜


在古代因為戰爭會比較多,所以各個國家都會對自己的士兵很重視,那時候不像現代有高科技,基本上打仗都是靠人數和武力的。所以,一般普通的士兵過得都會比老百姓好一點,這些士兵要是在戰場上能夠多殺幾個人頭的話,還有機會可以升官,做個隊長之類的。

但是即便是獲得的軍餉再怎麼多,前提是你要有命拿,要知道一次大的戰役最起碼也要死好幾萬人,別搞得你錢還沒拿到手命就丟了。

那時候的普通士兵考慮到這一點,於是他們通常就會將自己的軍餉提前領到,然後留給家裡,畢竟在打仗的時候都是有軍糧的,而且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錢,所以帶著也沒什麼用。

要是帶軍餉在自己身邊的話,萬一死了,也不能保證有人會幫你送到家裡,當然了,要是實在不方便的話,可以存到專門的錢莊裡面。

那麼,要是有普通士兵在塞外打仗的話那麼軍餉該怎麼辦呢?

要知道,在古代的話有很多士兵會被分配到塞外去打仗,而在那裡不僅僅是距離他們各自的家鄉很遙遠,而且通常沒有一個專門的錢莊,那麼,在塞外打戰的士兵要是領到軍餉了,那麼他們應該如何去處置呢?

首先,在任何一個朝代包括秦朝,對最基層的士兵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他們每年僅僅只有一次探親假,其餘的時間都必須生活在軍隊裡,當然了,如果你選擇退伍的話就會有退伍金。

那些駐紮在塞外的士兵便會利用這一次的探親時間將全部賺到的錢都寄回到家裡,因為塞外的士兵工資普遍都很高 所以每年都能夠寄回去一筆不小的收入。

要是有的士兵還沒有到探親假的時候就戰死了,那麼這支軍隊的長官便會命令同鄉會的人幫忙寄回去。所以,古代的軍隊也還是非常人性化的,至少不會出現士兵白死的這種情況,而且戰死的士兵獲得的軍餉也會更多。

在古代一些普通的家庭裡面,要是生下來一個男兒的話,讀書不好當兵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雖然說大部分當兵的都要出生入死,很可能會丟掉自己的性命。但是在你砍了無數個人頭之後,就會建立軍功然後拿到額外的軍餉和賞賜,雖然不奢望你會戰功赫赫升官加爵之類的,但是最起碼你也能拿這些錢會到自己的家鄉買地,然後再娶個老婆生個孩子,至少也能擺脫貧困過上較為舒服的生活。

記得在明朝末期的時候,就有這麼一位普通的士兵,他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想著依靠人頭數量來賺錢,然後退伍回家生孩子。他的名字叫滿桂,本來他的人生跟他身邊的大多數人會一樣,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回家種地,可是直到他遇見了一個高官。

這個高官想為自己培養一個手下,於是就問滿桂:“你是想當官還是想領銀子?”滿桂想都沒想就答道:“官有什麼好當的,我多殺幾個人就能領更多的銀子好回家娶老婆”結果這個高官就告訴他當官可以領更多銀子而且不用殺人,滿桂一聽還有這麼好的事,於是就答應了。

結果滿桂很快就當上了總兵,再也不用上戰場殺敵,只需要坐在後面指揮就可以了,不過前提是必須要聽那位高官的話,這時候他才明白了自己以前賺的錢究竟有多麼的辛苦。


貓眼觀史


古代的士兵,久居外地,離家遙遠,回家是很不方便的,他們的軍餉,得想辦法留下來,找機會給家裡,改善家裡人的生活。

當兵入伍之時,先兌現部分軍餉。

古代的戰事,有的朝代比較頻繁。當時士兵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如果命大混得好,當個軍官,混不好,死在戰場上也是很平常的。所以,在入伍之時,就先要兌現一部分軍餉留給家裡,提前讓家裡條件好一些,剩下的,士兵會在軍隊裡平時開支。當然,軍隊裡是管飯的,這一點不用花錢,如果花不了,方便時,也可以存到錢莊滴。

探親假 是最好的帶軍餉回家機會。

不論是哪個朝代,對於士兵,都有規定,可以享受探親假的。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情況,士兵可以經過一年或更長一段時間之後,請到探親假,可以回家省親,這樣可以帶上自己的餉銀,送到家裡。而士兵們每個人的探親假並不多,這樣相互之間,就有了照應,一個人回家,同鄉的數人十數人或者更多,會將自己平時省下的餉銀,一併交給這位士兵,幫忙帶到家裡去。

軍隊駐地附近都會了錢莊的,餘錢可以存到錢莊。

雖然在塞外,平時用不到的錢,也可以存在附近的錢莊。錢莊會給付憑證,由士兵帶在身邊,好似現在的存摺一樣,見到憑證,可以支錢。如果士兵這點事處理不了,上戰場總擔心自己的餉銀被人偷取,那還能打好勝仗?所以不必擔心,這點事,國家是會給辦得妥妥的了。

以上回答,歡迎拍磚,方便請加關注,方便交流和討論,謝謝!


跟我學公文


古代兵種有很多,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徵兵制和募兵制。下面就說說這兩種兵制下,士兵們的軍餉是如何處置的。

徵兵制

我們以秦朝為例,那時候的士兵就是徵兵制。當國家需要打仗的時候會進行徵兵,被錄取的士兵家庭可以免除徭役,但是軍營裡需要用到的生活物品都要自己準備,國家只提供武器,包括錢糧都要自備!

在1975年,湖北雲夢縣出土了兩封秦朝士兵的書信,內容是向家裡要衣服、布匹和錢。從這兩封書信可以看出,當時秦國的士兵是需要自備錢糧的。因此在這種兵制下,士兵們就必須要隨身攜帶錢財了,不過這時候士兵們帶的錢也不會很多,能夠滿足短期的生活費用就足夠了。

像這種自己掏腰包打仗的制度,對於士兵來說完全沒有吸引力,那麼吸引大家當兵的是什麼呢?那就是秦朝的《軍功爵制》。

商秧給秦朝制定的軍功爵制規定,凡士兵斬殺敵人首級一顆,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爵位,然後這個爵位可以享受相對應的福利,如田地、房子、奴隸,也可以選擇做官。按這種制度,斬獲敵方的人頭越多,爵位就越高,對應的福利也就越好。這有點像積分制一樣,用人頭來計算積分,然後拿積分去換取對應的福利。

因此,秦朝的徵兵制雖然是需要士兵自備錢糧,但士兵們都是鬥志昂揚,因為軍功爵制度可以使他們有機會翻身。

募兵制

募兵制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多起來,宋朝的時候最達到頂峰。

募兵制招收的士兵是由國家發工資的,還有衣食也是國家提供,在這樣的情況下節約一點的士兵們可以把工資存下來養家餬口。那麼在戰場上,士兵們是如何安置軍餉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 1、在塞外服役的士兵,他們的工資有一半是直接發給家裡的。宋真宗時期有規定:“軍士外戍,家屬在營者半之。”還有另一半工資留在士兵身上,他們可以在服役地區消費,也可以存起來託人帶回家,或者是委託軍中專門運送物資的人員帶回來;

  • 2、對於沒有戰爭的區域,士兵的家屬是可以隨軍的。比如長期在塞外邊關駐守的時候,家屬也可以跟著過去。《漢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然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這裡說的是守在邊塞的士兵一年換一次,很難摸清胡人的情況,不如讓士兵長期居然在那裡,讓他們的家室也跟著過去,在那裡耕作生活,也可以作防備之用。

  • 3、募兵制所招募的士兵很多都是災民,有些還是單身漢一個,這些人拿到軍餉後一般就拿來揮霍了。在王翰的《涼州詞》裡就描繪了這樣的場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在戰火瀰漫的沙場,誰都無法預知自己能否在這場戰爭中活下來,因此單身的士兵沒有家室的牽掛,拿到軍餉後揮霍一空,這也是一種無奈。

古代軍餉是戰前發還是戰後發?

這個問題的爭議就比較大了,很多人認為是戰後發,這樣就避免了軍餉的保管問題。不過士兵們願意拿著空頭支票去戰場上拼命嗎?我認為軍餉應該是在戰前發,因為歷史上有出現過軍餉不夠而士兵解散的情況。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金人乘間衝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行司銀碗只數千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怨憤,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其餘將士退保平定軍。”

當時宋朝與金人對戰的時候,宋軍採用“神臂弓”進行攻擊,並且用銀碗來獎賞有功的射手。結果銀碗不夠,士兵就產生了怨憤的情緒,紛紛散去了。最後領軍將士被對方射中,剩下的士兵只能撤退了。因為軍餉不足而導致士兵譁變的還有明朝的關寧軍,也是因為錢的問題。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的時候軍隊要考慮糧草問題,士兵也要考慮軍餉問題,這是一個嚴肅且實際的問題!


水煮汗青


這種事情確實也有,不過一般來講,樹挪死,人挪活,要因為這屁大點事兒,弄得當兵都當不了,這是不可能的。

古代當兵更多的時候是衝著軍餉過去的,也就是什麼時候發響了,這個時候當兵的人也就變多,或者也可以這麼說著兵的時候,就一開始吧,一定的軍餉直接給發了,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拿著兩塊大洋說當兵就直接能夠領錢了,實際上這兩塊大洋相當於提前透支了。

自然我們說的是古代,在古代的話,唐朝之前那是沒有僱傭兵的,當兵之前肯定也是在就地集結軍隊,然後招兵買馬,這些軍隊進入軍隊以前總會拿到一定的軍餉,這些軍餉那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當地人家的手裡面。

如果說在打仗的時候,因為斬殺敵方人頭拿到那些軍餉,那也不可能一直帶在自己的身邊,被人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就有可能死掉的危險,那這個軍餉自然是能夠揮霍掉就揮霍掉,比如說賭博……

不過對於那個時候的非僱傭兵來講,他們為國家作戰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圖得一個自己家庭免稅幾年這樣一個優惠政策,我已真正想要拿到的錢並不多,況且的那個時候糧食是主流,有糧食有吃的,那才是真正的當兵。

但是等到了唐朝出現了一批僱傭兵,這些人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對於他們來講,這個政策它的優惠性大打折扣,他們需要的是錢,打仗,殺人我需要錢,調動我的積極性也必須需要錢,一些人的軍餉現在都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或者是各種各樣的珍貴物資。

這些人的錢,到底是怎麼用的呢?第一,如果掙得了軍餉,和自己的家屬平分就是封建王朝時期一段時間的規定,由於那個時候當兵是一種僱傭兵的工作,他掙得的所有收入也跟自己家屬有很多的關係,(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在宋朝那個歷史時期,家屬是可以進入軍營生活的,比如說你這不對可能有5萬人,但事實上有十幾萬,其中多出來的人全是家屬。

那士兵拿到的軍餉很大一部分就直接交給自己的家屬,或者是直接分一些給自己的家屬,反正都沒區別,都是自己人花嘛!這算得上是一種軍餉的處理方式。

第二種,錢莊,那也算得上是被現代人所接受的一種方式,唐代的時候出現的交子也就是名義上面的紙幣,在各之前裝之間,你將錢存到了這個錢莊,拿到了一定的憑證以後,再過一段時間或者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憑藉這個憑證來獲得一些錢了,而且這個憑證無論是時間地點都有著明確的規定,所以也不怕有人過來冒領。

對於這些士兵來講,錢財帶在自己的身邊極有可能丟失,或者是被別人給掠奪到,還不如存在錢莊裡面,如果能夠活下來那自然就有一份錢可以花。如果活不下來錢就便宜了錢莊,但是也便宜不了自己的敵人,所以也算不上太虧。

當然士兵也可以有自己的假期,去把這些錢拿到自己的家裡面去,這些假期也是軍方特意批給這些軍人,讓他們可以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當然更多的對於這些把腦袋別在褲腰帶裡面的人來講,他們拿到這些錢很多的時候就是能夠花掉就花掉,不然自己拼了命拿到這些錢有什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