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兩代《野豬林》

 《野豬林》的故事,最早演於崑曲的《寶劍記》和《靈寶刀》,京劇第一個排出《野豬林》的是李少春之父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演於第二本《水泊梁山》中(第一本《水泊梁山》是《九紋龍》)。李桂春自飾林沖,趙如泉飾魯智深。為了迎合觀眾看連臺本戲的胃口,在野豬林一場出現野豬——魯智深預藏林中,把一隻臥睡的野豬誤認為石,坐而小憩,驚醒野豬,趵起而撲,人獸相鬥——雖是一場精彩的舞蹈,但卻想入非非了。

 一九二九年左右,楊小樓看到郝壽臣創造了《桃花村》裡的魯智深的扮相,袒胸露腹,別緻可喜,動意排演《野豬林》,自飾林沖,由郝配演魯智深。劇本是吳幻蓀寫的,分為兩本演出——頭本《野豬林》,二本《山神廟》。

兩代《野豬林》

郝壽臣之魯智深扮相 

 楊小樓的扮相,前半部是扎巾、褶子,“公堂”是甩髮、箭衣,“發配”是罪衣罪裙。郝壽臣的扮相,是從一位上海居士名叫申子云的照相啟發而來。申體肥胖,篤信佛教,有意模仿寺院裡的彌勒佛的塑像,拍攝了一張袒胸露腹的和尚相片。時郝體亦豐腴,仿其意而戲劇化了。郝於扮相,非常講究,絲毫不苟,為了一雙僧鞋,曾數易其制。所以他最初的一張魯智深戲像,因為僧鞋尚未做好,還是穿著靴子照的。 

 楊小樓最精彩的表演,是“發配”一場的甩髮功夫。在【二黃散板】的間隙鑼鼓中,他舞動又長又厚的甩髮,掄、抽、甩、抄,表現林沖不甘欺凌而又鉗手於銬難於用武的憤怒心情。遲月亭、傅小山演的董超、薛霸順著他的甩髮技巧,翻“毛兒”,走“搶背”,緊湊火熾而又秩然有序。尤為難能的是:楊小樓用傳統的“疙瘩步”,乍乍地走,表現出林沖被董、薛二差用滾水燙傷兩腳的忍痛之行,並不是一般襲用的蹣跚老步。而在舞動甩髮、百脈賁張之際,腳步毫不變易,通場如此。

兩代《野豬林》


兩代《野豬林》

楊小樓之《野豬林》 

 楊小樓很想在“菜園”一場增添一套舞劍,歲月蹉跎,迄未實現。他的志願,終於得到李少春的完成。

 一九四六年,李少春動意改編《野豬林》,就商於我。我建議把《野豬林》和《山神廟》連貫成一個晚會,少春非常同意。在改編時,他刻意以求的是林娘子、陸謙、高俅、高衙內、董超、薛霸的“戲”,他認為這些人物與林沖的矛盾發展、感情交流,不在魯智深之下,次而至於菜園子裡的四個潑皮、白虎堂上的八個牢子、山神廟前的八個打手,他都儘量充實。所以演出後的評論:不只李“林”袁“魯”繼楊郝而光大發揚,全體人物也輝映得花團錦簇。一九四九年在容納四千餘人的天蟾舞臺,連演六十天,每場座無虛席,贏得了“滿堂雙彌月”的奇蹟。 

 李少春的林沖,除完成了楊先生“菜園舞劍”的遺志之外,在“白虎堂”又增加了犀利的對白、麒派的【導板】;在“長亭”又增加了唱段和做表;在“發配”一場又增加了戴手銬翻“吊毛”的技巧,並改唱北派京撥子,利用鑼鼓,顯示了甩髮功夫。

兩代《野豬林》

李少春、袁世海之《野豬林》

 但是他沒有繼承楊先生用甩髮抄、兜董超、薛霸走“毛兒”、“搶背”的絕技。主要是當時劇團裡沒有固定的武丑角色,孤掌難鳴。同時也因為他要求於董超、薛霸的是“戲”而不是“技”。在“山神廟”一場,他創造了甩衣奪槍、環戰八奴的開打,也比楊先生的武打多。這套開打的設計,是他和他兄弟幼春,煞費苦心地用棋子變換舞臺開打的部位,共同研究出來的。

(《翁偶虹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