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乒乓球直板技術短板在哪兒,為什麼民間直板多於橫板?

劍嘯中華


所謂的短板,都是相對來說。握板有直板與橫板,兩種握板也各有優缺點。此優點即彼缺點,反之亦然。

直板是亞洲獨有,歐美無論職業與業餘選手,基本上無直板。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由於飲食習慣和握餐具習慣。

亞洲人古來擅用竹筷,歐美人慣用刀叉。一箇中國小孩第一次拿起球拍,多數會是直板,在業餘野球場,幾乎清一色的會是直板,這是自然而然的現象。一個歐美小孩第一次拿起球拍,自然就是橫拍。

但如果接受專業訓練就是另外一回事兒。現在小孩子從小訓練,之所以很少見直板,有絕跡之可能,究其原因就是題主提到的直板的技術短板。

在我看來,直板的技術短板有如下:

一是反手發力,天然不如橫板。儘管經過近二十多年的發展,直板橫打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終究因其握板方式,相對於橫板,反手發力依然是不能跟橫板相比。因為直板要把手腕翻過來,和大小臂也不能完全呈一條直線。

二是因為反手發力問題,自然帶來了中遠臺相持能力的不足。過去為什麼中國強調直板的近臺快攻。就是因為握板帶來的中遠臺的相持能力不足,甚至包括奧運冠軍馬琳,一直以來也被認定為中遠臺技術不足,所以馬琳揚長避短,要在前三板與控制變化上取勝。

民間之所以直板依然是主流,是因為直板有其獨有的優點。因為非專業,握板選擇了最自然的直握,直板在發球,在臺內小球,在快速,變化等方面要好於橫板,民間業餘也不可能把球打到像專業那樣的厚實與高度。不過:隨著人們對握板的認識以及業餘選手訓練條件的改善,有不少人放棄了傳統的直板而改為橫板,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水平也往往能夠提一大塊。

最後說一句,其實無論直板還是橫板,最重要的還是刻苦訓練的精神和態度以及對乒乓球的理解。


微乒乓


如題主所言,這是兩個問題,第六人拋磚引玉分開來跟大家探討:

乒乓球直板技術短板在哪兒?

直板打法最大的短板在反手,因為握拍上有點反生理結構,不能舒展開動作進行擊球,早期直拍反手有兩大技術,一個是推擋技術(典型代表如蔣澎龍),另一個是直拍反面攻技術(如莊則棟、柳承敏)。

但是這兩個技術一旦退臺,擊球質量大大下降,根本沒辦法跟橫拍反手想抗衡,因此,這也直接導致直拍在跟橫拍選手中遠臺的對抗中稍遜一籌!

為了解決反手位的短板問題,直拍選手逐漸演變出了至今唯一流行的直拍橫打技術(王皓是集大成者,但是也就他打出來,還沒有第二個)。但是即便如此,直拍想在國家隊立足,一個字總結:難!細心的球迷可以發現,現在專業隊的直板,幾乎一刀切的放棄了推擋和反手攻技術。以至於現在的直拍頗似橫拍,左來左打,右來右打,大大降低了直拍的靈動變化。

為何民間直板多於橫板?

這個主要還是歷史傳承和傳統飲食文化使然。所謂歷史傳承是因為國乒歷史上誕生了太多太多的直拍大師級人物,如容國團、徐寅生、莊則棟、李富榮、江嘉良、劉國樑、馬琳等等,這些優秀的運動員為祖國爭得了無數榮耀,同時也成為廣大球迷心目中的崇拜偶像,於是乎那些喜歡打乒乓球的愛好者紛紛效仿這些偶像們的打法,包括握拍、擊球動作等等。這就是第六人所講的歷史傳承,所以你在球館打球會發現很多中老年球友都是直握球拍。

當然我們中國人是極為聰慧的,老祖宗發明了筷子這一飲食用具,所以我們在拿起球拍時,很自然的就會採用直拍握法,真可謂駕熟就輕!

然而隨著規則的改變和器材的調整變化,放眼當今世界乒壇,直拍選手已經越來越少,直拍在歐、日、韓等乒壇幾乎絕跡,即便在我們中國乒乓球隊,直拍選手也越來越不吃香,直拍一哥許昕,雖然經過直拍教父吳敬平老爺子的點撥,但是反手位的短板依然肉眼可見,在跟橫板頂尖選手如馬龍、樊振東的對抗中明顯下風。

未來,可以預見:打直拍的只會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的娃娃們大部分都是橫拍起家!如何傳承發展直拍?如何讓直拍更有生命力?這些問題值得國乒深思!您說呢?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認可請點贊和關注第六人,讓我們一起暢遊國球世界。


國球第六人


題友的問題是直板的技術短板問題和為什麼那麼多的群眾打直板。在這裡嘗試著從兩個大的方面解答下。如有不好請多指正。

一、直板的技術短板

其實我覺得與其說是短板,不如說是難點。直板技術的難點主要在於:首先是反手位的難點,因為握板的原因,直板反手的進攻受限比較嚴重,雖然說有直板反手攻,還有橫打技術,但是高手太少了。因此直板在比賽中會被抓著反手突破,壓左調右再壓左,就是經典的戰術,就算是步法好,側身能力強,也會被壓制的非常難受。

其次,直板的技術優勢在於臺內,球體直徑越小,直板越佔優勢。但是隨著一系列器材改革,球體直徑現在增加到40+,有機膠水改到無機,直板原先的優勢臺內技術,比如挑打等技術,操作難度越來越高,但是最後的威力卻不盡理想了。

最後就是中遠臺相持方面的劣勢。退入到中遠臺,一方面是反手技術劣勢,直板很難用反手在中遠臺進行相持或者反拉,很多時候是被動防守,甚至放高球;再者直板擊球的力量並沒有橫板大。物理學上來看,在擊球發力的時候,是有一個發力半徑的,一般來說就是肘部是支點,肘部到擊球的球板上那一點之間連接起來的直線就是發力半徑,直板的發力半徑相對橫板是比較短的,因此最後的力量效果相對較差。

二、為什麼民眾多喜歡用直板?

首先是有情懷和歷史因素的,中國直板有過輝煌的時代,容國團、徐寅生、莊則棟、李富榮、江嘉良、郭躍華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直板選手,為直板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其次,乒乓球是一項對抗性運動,富有陰陽哲學思想。你攻我防、你防我攻、你攻我攻、你防我防。在乒乓球技術裡,沒有不變的東西,除了變化本身。而直板握板更加靈活,相對於橫板更容易衍生出很多的變化。一般來說打直板打得好的人都很賊,尤其是傳統直板,比如馬琳,就是戰術大師,你看連老瓦都在發球的時候採用了橫板直握,就是為了打出更多的變化。

因為有變化,所以乒乓球才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是最難入門的運動。不管是直板還是橫板,都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乒乓球打法中還有膠皮的分別。希望各種打法都能大放異彩。





乒談


乒乓球直拍技術短板在哪兒呢?這裡所說的直拍我個人認為是指傳統意義上的直拍 ,也就是說反手位技術只有推擋、側切 ,高球的話也有反手打,既直拍反面功技術(老球手很多會,典型代表如劉國樑、柳承敏)。然而直拍橫打契入以後,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已經由直拍演變為橫拍打法的的另一種詮釋,左來左打,右來右拉,但不管怎麼升級演變其反手位仍是短板。

1、反手位進攻沒有進攻或進攻不強烈。反手技術只有推擋、側切,無論推擋、側切技術再高,推擋推直線也好,推斜線也好,均沒有殺傷力或殺傷力不足,嚴格來講只是防守。對手遇到直板會利用壓左手偷襲正手戰術 ,如果正手搶拉,自己正手會失去位置露出很大的空擋。

2、大球時代來臨,一些規則限制了直拍。直板快攻打法前三板待出現臺內擰拉技術後,收到了限制 。直拍會推擋側切的代表是馬琳 ,他也是後期練的橫打和橫帶。但無論如何還是彌補不了反手的弱點。民間的直板改練橫打均是靠自己領悟琢磨出來的,技術動作等一些要領無法掌握,實戰中根本無法得到有效運用,幾乎都是二把刀 ,沒有堅硬的基本功支撐,反手依然存在漏洞。

為什麼民間直拍多於橫拍?

1、直拍能輕易上手,比橫板容易學。等慢慢玩出習慣的時候,圖個娛樂,更不易更改橫板。

2、適合中國傳統拿筷子手法。由於由拿筷子習慣,即使不會也能推擋幾下。

3、容國團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電視上人們見到的是容國團、江嘉良直拍的輝煌歷程,耳濡目染所致。

總之,直拍反手位是技術短板 ,民間直拍多於橫拍。





花式乒乒乓乓


乒乓球直板技術的短板當然是在反手位。即使是有直拍橫打這個技術橫空出世。不得不說對於民間愛好者,直拍的反手位仍然是比較薄弱的地方,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大部分的愛好者都是半路出家,原來打直拍都是練習推擋,直拍橫打這個技術都是後天加上去的,所以對這項技術的熟練程度,掌握程度和推擋沒法相比,關鍵時候還是要靠推擋去處理球更為安心。

第二個原因是直拍橫打這個技術,雖然過了很多年,但是在民間,真正有系統性的教練訓練的辦法,流傳的更不廣,很多人只能通過電視上的專業比賽轉播,加上球友間的交流去慢慢自行領悟直拍橫打技術的要領,所以走的彎路也比較多,單純的技術動作想要完全掌握都沒有能夠做到,更不用說在實戰中靈活的運用,面對不同條件的來球,用直拍橫打、橫拉這樣的技術進行處理了。

民間打直拍的運動員多於橫拍,其實還是歷史原因,因為中式直拍快攻的打法,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打法,雖然正膠可能現在沒落了,但是左推右攻的打法風格,還是在當時影響了相當多愛好乒乓球的人,那個時代也中國乒乓球舉國之力,如日中天的年代,所以這些人目前可能都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但他們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雖然說現在年輕人練習橫拍的可能要佔大多數,因為橫拍打法易於練習,進步的速度比較快,但是橫拍的缺點也有,就是臺內球不好處理,反手位的進攻同樣需要練習。所以是總的來看,還是民間直拍愛好者要多於橫拍。


乒乓雜誌


乒乓球國家級裁判員,歡迎大家多交流探討!

根據問題,分兩部分來回答。

一、乒乓球直板技術的短板

直板的特點在於細膩,尤其是在使用手腕甚至手指上,具有橫板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處理臺內短球,以及小球技術上效果顯著,在實戰比賽中,能夠積極的調動對手。

但其短板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反手。因人體生理結構和直板持拍方式,在處理反手位的來球時,相對被動,很難直接發力,容易被壓制。而有些人打球時又因為特別注意保護反手位,或者拼命想側身,那麼很容易造成正手位空檔,也就是常說的“調左壓右”,對對方在正手位突破。

二是正手發力方面。相較於橫拍,直拍持拍正手發力要相對弱一些。所以,經常看到直拍橫拍選手相持中,即便是正手對拉,直拍選手也會稍微吃虧些。

二、民間直板多於橫板的問題

應先予以說明,在中年人群體中,直板顯著多於橫板。

但總體來看,尤其是在新學球打球的人群中,橫板因其正反手左右開弓、沒有明顯短板的優勢,正佔有著更高的使用比例。

為什麼直板使用很多呢?

其一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影響。直板的持拍方式,與使用筷子有很類似的地方。一個從沒打過球的中國人,可能下意識的就會用參照使用筷子的方式去拿球拍,這就是直拍的持拍方式。而西方的人,刀叉使用習慣的原因,更可能是橫拍持拍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刀拍”。

其二是打法的影響。我們上面提到了直拍的短板,但是直拍的優勢也非常明顯。通俗的講,就是比較靈活。中國人打球更習慣用腦子,使巧勁,反倒不太喜歡西方的那種大刀闊斧,瘋狂對拉,護住全臺等方式。這一優勢和特點對於民間使用直拍打法有著很大的推動。當然,現在直拍橫打的出現和發展,對於直拍的使用更是很大的鼓舞。


理教117倚門曬太陽



直板的技術短板主要是反手位,由於人體結構的影響,反手發力的力度是要低於正手的。即便引入了直板橫打,這麼多年也就只有一個王皓打出來了,也無法驗證直板橫打能夠解決這個難題。


準確來說,只是中國的民間直板多於橫板,這主要是歷史的傳承,其次還有中國人慣使筷子(與直板握拍類似),而不習慣刀叉(與橫板握拍法類似)。但近十年通過銷售渠道我們瞭解到,以往賣乒乓球底板通常要以 2:1 的比例來準備直板與橫板,現在已經是旗鼓相當,直橫各半了。

此外,由於直板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中國官方還會出臺一些規則來鼓勵大家使用直板,這也是一個原因。所以,大家也不必擔心直板是否會消亡,幾十年內,應該是不會的。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直板對手指手腕的靈活度和力量要求高,一般人做不到最頂級。業餘愛好者相對低了很多層次,差距不明顯。

許昕號稱人民藝術家,但橫打力量仍然不夠,不足以像王皓一樣和橫板相持。王皓能相持,但直到快退役了才解決正反手交換的問題,前期一直正手不足。

個人認為目前直板的優勢還是手腕靈活造成的臺內稍靈活,發球略好點。直板的劣勢還是正反手轉換不如橫板快速高效。

直板橫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天外雲意


直板頂級高手為什麼都會有超強的正手,因為反手吃虧呀,馬琳巔峰時期是以全臺正手著稱,腳底下功夫也必須頂級才行。說了半天,直板劣勢就是反手,國內業餘因為習慣使用筷子的原因吧,自己上手玩一般是直拍握法,要是一上來就有教練指導,直板就會少得多。


半冬乃某


哦,乒乓球直板技術短板就在其直板反手,直板反手相對橫板反手漏洞百出,懂身體力學的都應該知道。刀叉握法與筷子持行,肯定是舒服與彆扭的矛盾。許昕迴歸,乒乓不再會有直板,更沒什麼反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