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關注“乾貨研報”,每天為你精選3-5篇熱門研報內容。

寫在前面的個人邏輯:

小編個人在計算機行業內,最看好的幾個子行業:IDC、金融IT等。原因是這兩個是確定性需求比較大的。今天借該研報,也簡單說一下我看好IDC的邏輯。其中重點看好光環新網和浪潮信息兩個核心標的。

不管現在雲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發展到哪一個階段,最終都要落地到有計算機設備承載上述科技帶來的高速發展,而這些計算機設備都需要一個高大上的房子住。IDC機房就是計算機的房子。這些年房價漲了多少倍,計算機的房價邏輯也是一致的,最近10年大量年輕人向城市彙集,而計算機數量的上漲速度比人口增加的速度快多了。尤其是光環新網等,核心資源還都是北京和上海的機房,其增長的確定性更大。

有對比才有好壞。有一個和上述邏輯看上去很像的行業,但現在日子並不太好過,是CDN網絡(主要是提高網絡訪問速度的)。

按道理說數據增多了,對網絡的要求也會變高,為什麼CDN公司這兩年被戴維斯雙殺呢?具體原因也好理解,修路的總不如蓋房子的利潤高。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網絡已經變成了水電煤,公共設施了,利潤自然下降;而且阿里騰訊等一線互聯網公司也開始自己做CDN,如果去掉微信,可能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少了1/5,阿里雲的CDN服務也都是阿里自己的CDN節點為主,上市的獨立CDN公司也變得不那麼重要等等。但通過本文可以發現,阿里雲和騰訊雲目前還是很依賴現有IDC的基礎實施。

為什麼看好浪潮信息,通過本文下面內容看到浪潮信息面臨著白牌機的競爭,為什麼還看好的原因是:整個IDC領域,核心的玩家有IDC機房(光環新網等)、運營商(本身體量太大,非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客戶公有云和BATMD等(百度、阿里、騰訊、頭條、美團、滴滴)。再往下面看,主要的玩家就是設備提供商。設備提供商中最重要的還是

X86服務器提供商,服務器提供商中的核心標的就是浪潮信息。

備註:以上內容,為乾貨研報的觀點,與研報內容觀點無關。

接下來開始正式看研報正文。

投資案件,結論和投資建議(該部分是申萬宏源研報最有價值的部分,直接提到研報的最上面了。)

看好信息化產業上游的 IDC和硬件板塊,未來幾年在業績增長的驅動下,疊加 PE 估值向 EV/EBITDA估值的方式切換,相關上市公司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建議關注寶信軟件,數據港,光環星網等 IDC標的,同時,建議關注浪潮信息(服務器)、星網銳捷(機房網絡設備)、依米康(機房空調)、易事特(機櫃電源)等上游基礎設備供應商。

原因及邏輯

國內各產業信息化之路正處在初始階段,潛力巨大。以雲計算為主的 ICT技術變革, 驅動 IDC、網絡硬件等基礎設施快速增長。

雲計算的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馬太效應,IDC基礎設施向頭部互聯網和雲計算企業集中,向頭部互聯網和雲計算企業供應 IDC基礎資源和硬件設備的廠商,將跟隨行業發展,維持較高增速。

一線城市土地、電力等資源稀缺,且對單位 GDP能耗下降的訴求較大,對 IDC等佔地廣、能耗高的產業限制明顯。提前在一線城市佈局 IDC資源的公司,將帶來一定的資源緊缺性議價,機櫃上架率維持較高水平,持續給企業帶來豐厚利潤。

有別於大眾的認識(研報邏輯有預期差才有投資機會,有投資機會研報才有價值)

市場普遍認為雲計算行業經過多年快速增長,增速將衰減到較低水平,我們通過對比國內和美國雲計算發展階段,認為國內雲計算發展水平,仍處於初始階段,增長空間較大。未來幾年行業仍將維持快速增長。

1.頭部互聯網企業驅動 IDC快速發展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收入在 2012年至 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 32%,預計未來三年平均增速在 25%以上。數據中心建設和數據中心市場收入的高速增長將逐步釋放積壓的需求,並最終與骨幹數據流量增長相匹配,進入穩定增長階段。

圖3:2012-2020我國IDC市場收入規模及增長率統計和預測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申萬宏源研究

從機櫃數的維度分析,按照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 IDC機櫃數超過 210 萬,與2017年底166萬個相比增長超過26%,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增速超過40%,中小型增速基本維持不變。2017年增速比較高,達到 37%左右,隨著經濟形勢回暖,及大型和超大型 IDC快速上線,我們預計 2019年國內 IDC行業增速在 30%左右。

國內 IDC 行業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一線城市供不應求,偏遠區域產能過剩。由於運營商在 IDC 機櫃數的佔比超過 60%,且運營商的 IDC 建設不以核心城市和大企業為分佈, 主要是和當地政府合作共建,在全國範圍內分佈較廣。部分地方政府基於政績考慮,樂於建設 IDC,如雲南、貴州、內蒙古等,運營商在這些地方建量大,而當地對信息技術服務的需求沒有那麼大,導致部分地區供過於求。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一線城市仍將供不應求, 一線互聯網公司和雲計算公司對數據中心的需求維持相對高位增長。

IDC行業發展受 IT技術發展所驅動,包括雲計算、社交媒體和遊戲、電商等產業。我們對 IDC 行業增長驅動力來源進行分析,從全國數據中心建設來看,最大的需求來自於雲計算的發展。由於 IDC 的主要功能是為服務器提供物理存放位置,整體服務器的採購量能直觀反映 IDC需求。從生產週期來看,服務器約為 1-3個月,增速波動比較大,IDC的建設週期超過 1年,導致 IDC的增速較服務器的增速更加平滑。與美國相比,中國雲計算發展落後美國 3-4年,2015年到 2018年美國 IDC增長維持 25%-35%,中國現在也處於這一階段的開始時期,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國內 IDC資本支出增速維持 25%-35%平穩增長。

上游芯片性能的提升,對服務器數量的需求有負效應,對整體 IDC市場容量的增加有正效應。我們看到部分雲計算廠商對服務器的需求在數量上有所下降,比如,騰訊 2019年服務器採購臺數預計會比 2018年減少,主要原因是騰訊對服務器芯片的性能進行了提升, 單臺服務器的算力翻倍。即上游芯片的性能的提升,雲計算廠商能用更少的服務器臺數實現和以往相當的算力。同時,芯片算力翻倍,單臺服務器的功率也基本翻倍,單機櫃的租賃價格隨著功率增長而增長

,整體而言,IDC行業整體市場空間隨著 IT技術的發展,仍向上提升。

1.1中國 IDC機櫃數量維持較快增長

我國數據中心總體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機櫃數量亦隨之高速增長,2016-2017年度數據中心總數由 1641個增加到 1844個,機架數量由 124.4萬個增加到 166萬個。其中大型規模數據中心(規模大於等於 3000個標準機架小於 10000個標準機架的數據中心)和超大型規模數據中心(規模大於等於 10000個標準機架的數據中心)的機架數量為增長主力,新增 33.5萬架,增長 68.0%;中小型規模數據中心(規模小於 3000個標準機架的數據中心)的機架數量增長較為緩慢,新增 8.1萬架,增長 10.8%。綜合我國所有數據中心後機架總數增長 33.4%。

圖4:2016-2018我國數據中心機架數量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圖5:2015-2020全球數據中心和機架統計和預測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我國發展數據中心起步較晚,行業標準和監管規範的及時跟進使得我國數據中心建設進程較快。由於數據中心和機架數量存量遠小於相關流量需求,目前仍以新建數據中心和提高上架率為主,舊有數據中心替代較少。2017年超大型數據中心和大型數據中心的上架率均有 5%左右的提升,顯示出數據中心機架的需求依然強勁。

未來三年內數據中心和機架數量將保持增長,由互聯網企業領頭的數據中心建設傾向大型規模和超大型規模的數據中心,預計大型規模以上數據中心的機架數量將維持增長主力的地位,在我國數據中心機架市場中成為主流配置並對後續的整機櫃等設計產生較高的需求。

表 1:2016-2017 中國數據中心上架率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1.2主流雲計算廠商的 Capex支出及雲計算增速

國內主流上市雲計算廠商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海外主流雲計算廠商包括Amazon,Apple,Facebook,Alphabet(Google),Microsoft,IBM等。近年來雲計算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商業模式接受,雲計算廠商的資本支出和業務收入隨之大幅擴大。

圖6:2008-2017主流雲計算廠商的資本支出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備註:1. 各公司統計口徑有一定差異,列出的 Amazon 的資本支出主要為 AWS 相關支出, Apple 資本支出在 2014 年及之前剔除了零售店支出;

2.騰訊的資本支出用港幣列報,以每年全年平均匯率換算成美元為單位。

(補充說明: 這裡面最猛的是蘋果,蘋果也不是雲計算廠商,支出不知道是什麼鬼,看絕對值1600億$,應該是蘋果1年的全部硬件支出)

海外雲計算廠商的資本支出規模大幅超出國內廠商,一方面因為海外雲計算廠商運營範圍更廣,客戶基數大,國內雲計算廠商的海外佈局主要以中資企業為主,份額較小。據Gartner數據,2017年阿里雲在全球市場份額約為 4.7%,而 Amazon的 AWS則高達51.8%,因而在數據中心的需求上產生較大的差異,2017年美國互聯網公司擁有 130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中國互聯網公司僅擁有 16個;另一方面國內的數據中心建設符合政策導向,不僅在稅收、土地使用、用電價格等享受一系列政策優惠,設備採購成本和研發投入成本也有一定的優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本支出總額。

表 2:2017 年中國公有云廠商市場份額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雲計算廠商的收入仍維持在高速增長,其中阿里雲立足中國拓展海外,增長最為迅猛; 騰訊在這兩年的爆發中獲得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增長空間大;亞馬遜佔據了最大市場份額, 基數最大且保持穩健增長。

我們預測未來三年國內雲計算業務總體仍可以保持 50%以上的增速,由雲計算增長帶來的數據中心需求仍非常旺盛。

圖7:主流雲計算廠商各季度雲計算收入增速

2.阿里、騰訊、字節跳動 IDC建設規劃

我們預計從 2019年開始後三年內是運營商 5G投資的波峰期,而 2022年隨著運營商投資的回落,中國將進入到一個互聯網企業驅動 ICT投資為主的新時代,屆時互聯網企業資本支出將有望超過運營商的資本支出。互聯網企業 IDC建設龍頭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當下今日頭條和抖音的火爆為字節跳動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提供了高速追趕的動力和資源。

2.1阿里 IDC規劃及天蠍機櫃解讀

阿里未來幾年都有持續大規模採購服務器。我們預計阿里 2017年採購服務器 17萬臺左右,2018年採購 32萬臺左右,預期未來兩年整體採購 100萬臺服務器,其中 2019年40萬臺,2020年 60萬臺。阿里的天蠍單機櫃對應服務器大概是 20臺,考慮到數據中心除了服務器外還有存儲、交換機、路由器、電源櫃這些零散的機櫃,所以大概 15臺服務器對應一個機櫃。如 2019年需要部署 40萬臺服務器,將產生約 2.67萬個機櫃的需求,2020年約 4萬個機櫃的需求。

目前給阿里建設 IDC的供應商主要有萬國數據、數據港、科華恆盛等。

天蠍機櫃解讀

天蠍計劃在 2011年提出並確定最初的技術規範,由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發起,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相繼加入,英特爾擔任技術顧問。眾多廠商共同研發制定整機櫃服務器解決方案。在阿里的數據中心規劃中使用的整機櫃服務器 AliRack 均採用天蠍計劃的標準, 百度、騰訊、中國電信也都部署了天蠍整機櫃產品。

天蠍機櫃有三方面價值:一是標準化的整機櫃做到了一體化交付(每日可部署服務器大量提高),模塊化設計(包括集中供電、集中散熱),自動化管理,降低了採購、管理和維護的成本;二是通過標準、資源池化,提高服務器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天蠍機櫃逐步將服務器內部更多部件解耦出來並池化,可以靈活創建滿足不同業務的服務器機型,滿足業務的實時快速交付和靈活的配置需求;三是 BAT互聯網巨頭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上有較強的服務器定製需求,天蠍機櫃在標準上規範化,減少供應商在定製化機型上的話語權,從而降低採購成本。(補充說明:從這個角度上看,浪潮信息是利空的,該部分後文還有更多信息介紹)

圖8:天蠍機櫃部署數量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2018 年 10 月開放數據峰會上,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宣佈天蠍整機櫃 2018年市場部署預計達 2.2 萬架。天蠍計劃的推進極大促進了大型以上規模數據中心建設速度和運營效率,進而利好參與整機櫃製造的各級供應商。

2.2騰訊 IDC規劃及進展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工程 2017年 10月開工,2018年 4月已經開始放置 IT箱體。佔地 70畝,數據中心安放在六個隧道中保證安全和防護,用於放置騰訊業務最核心的數據。

我們預計騰訊雲對服務器的採購更多是滿足自身業務的發展。整體來看,我們預計2017年整體採購服務器的量在 25萬臺左右,2018年 40萬臺左右。2019年預計採購 30 萬臺,數量有所下滑但服務器版本有很大的升級,CPU、內存、光模塊這幾個主要的服務器構建都進行了翻倍的增長,算力和處理能力方面所支撐的業務業務體量相當於 2018年60萬臺的計算量,維持 50%增長。服務器價格從 2018年 3 萬/臺的均價上升到 2019年的 5萬/臺,2019年騰訊服務器資本支出增長 25%以上。未來騰訊雲計算還將維持比較高的增長,從 2018年 10月 1日以後,騰訊對內部組織架構調整,把 to B的業務作為後續重點發展方向,以雲計算、政企云為主的發展方向未來會帶給騰訊集團可觀增長。

2.3字節跳動 IDC規劃及進展

字節跳動在 2013年 3月僅有幾十臺服務器,2013年底增至一千臺;2017年初在租用的數據中心擁有 2 萬餘臺服務器。首個集中化交付使用的數據中心位於懷來的秦淮數據官廳湖新媒體大數據產業基地,70%電能為清潔能源,電價低廉。2017年 12月開始放置服務器,一期園區約 5萬臺服務器已投入使用,建設的二期園區,計劃放置 9萬臺服務器。

我們觀察到,字節跳動在 2018 年上半年每季度平均採購 2-3萬臺,三季度猛增到 8 萬臺左右。從側面反映,頭部互聯網企業 BAT由於體量較大,電商、社交、遊戲等互聯網應用對頭部互聯網流量增速的影響不大,但視頻、媒體分發驅動依然非常快。2018年四季度抖音在美國增長也非常快,單季度增長几千萬用戶數,我們預計字節跳動未來對服務器的採購量仍將維持較高增長。

3.IT設備(服務器、存儲)需求快速增長

傳統數據中心使用 CPU進行計算,存在 Cache佔據較大空間,計算能力浪費等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基於深度學習框架下的視頻、神經網絡等需求發展迅猛,更適合使用

GPU進行計算,GPU最大化並行計算,有高效的圖像處理能力。GPU服務器在人工智能方面逐漸取代CPU服務器,2017年GPU服務器市場規模為5.65億美元,IDC預測2017年到 2022年之間,GPU 服務器市場銷售額複合增長率為 43%,主要供應商是 Nvidia, AMD和英特爾等。

使用 FLASH 閃存芯片和 DRAM 來讀寫數據的固態硬盤(SSD)作為存儲設備,在讀寫速度方面的相對於機械硬盤(HDD)要快,隨著單服務器算力提升帶來的讀寫速度加快,固態硬盤將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

3.1服務器、存儲隨雲計算需求增長而快速增長

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對服務器的需求仍在維持快速增長。從服務器需求的計算標準來看,國內雲計算的技術水平,一臺服務器大體能支撐 4-6 萬雲計算收入,如阿里在 2017年(日曆年)雲計算收入是 112億,預期 2018年全年超過 200億,增量 88億,按照 4-6 萬雲計算收入對應一臺服務器計算,2018年用於阿里雲的新增服務器為 14.6-22萬臺。也就是說 2018年阿里採購的 32萬臺中,有 14.6-22萬臺用於雲計算,另外的服務器用於電商、螞蟻金服以及其他業務增長需要。從行業的發展來看,2019-2021年雲計算增速維持在 40%-60%,阿里雲百億級的收入增量對服務器仍有大體量的驅動。未來幾年,我們預計一線互聯網企業對服務器採購維持相對快速增長。

3.2上游芯片帶來的服務器更新換代

上游芯片性能的提升,有力的推動了服務器的更新換代。受摩爾定律的影響,處理器每隔 18個月,性能翻倍。而正常服務器的使用壽命有 4-5年,即舊的服務器被新的服務器替換時,性能能提 8倍左右。如果按照服務器的壽命週期去替換,新舊服務器的代差明顯。實際採購中各 IT公司有差異,大的互聯網企業服務器的更新週期比較短,小型互聯網及傳統行業服務器更新週期比較長。

芯片的價格波動,對服務器採購量影響較大。2017 年底服務器芯片尤其是 CPU和內存的芯片漲價幅度非常高,導致服務器供應商在 2017年下半年不願意供貨,部分訂單轉移到 2018年,2018 年前三季度服務器臺數增長超過 35%,金額增長達 68%。預計 2019 年行業會恢復到正常增長水平,且長期來看,服務器的採購金額維持相對快速增長,短期內芯片價格波動對服務器出貨量的影響較大。

圖 9:國內服務器金額及臺數增速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3.3雲計算廠商服務器白牌化成為一種趨勢

雲計算需求帶動數據中心建設,進而帶動服務器銷售增長。由於公有云涉及到較複雜的客戶定製需求,品牌廠商應對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配置和價格,導致採購過程複雜化和成本提高,ODM廠商根據 OCP、ODCC或 OPEN19制定的標準和硬件開源的資源進行服務器設計和生產。不搭載品牌軟件的白牌服務器成本低廉,規格標準,對客戶定製要求接受度更高,在雲計算廠商中廣受歡迎,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從 2016年第一季度的 14.0% 到 2018年第一季度的 24.4%。

圖 10:服務器市場份額變化情況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由於白牌廠商和品牌廠商之間存在上下游業務關係,雲計算廠商直接採購白牌服務器實際上是越過了中間的品牌廠商。品牌廠商在中間獲得利潤的關鍵在於技術提供的維護等服務。傳統企業服務器數量有限,運行時往往負載較高,服務器穩定性出現問題可能有較大影響;

雲計算廠商的分佈式架構對個別服務器故障敏感性較低,有充分的應對空間。

雲計算廠商需求如今是服務器行業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白牌廠商能滿足要求的同時降低數據中心建造成本,因而在短期內能佔據更多市場份額。長期來看,品牌廠商利潤和份額受到的影響有限。品牌廠商如浪潮等,也開始依據 OCP、ODCC或 OPEN19制定的標準進行生產,已經接近與白牌化生產,雲計算廠商的在數據中心建設高速擴張期結束後對成本敏感性下降,對品質的要求將提高。另一方面未來雲計算廠商希望對服務器的各個組件進行解耦並池化,有軟件技術優勢積累的品牌廠商更可能在這一層面上提供解決方案。

4.CT設備(交換機、防火牆、路由器)國產化替代明顯

數據流量的持續爆發增長考驗了數據中心的承載能力,雲計算廠商自研成本較高,向現有交換機廠商購買成本更優。白盒交換機在數據中心低端交換機中的普及,後續將成為主流,將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軟硬件捆綁銷售壟斷。為此,思科提出軟硬件分離的銷售方案,這意味著技術上有一定劣勢, 但佔據硬件成本優勢的國內廠商,可能在白盒交換機上有更多機會,如

星網銳捷為阿里雲提供白牌化的交換機

4.1中國 CT設備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各個行業信息化的需求加大,傳統企業用的 CT設備市場規模逐年穩步上升。最近今年,隨著國內大量數據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拉動了交換機和路由器市場規模,同時也提升了網絡安全方面的需求。

圖11:2014-2018中國網絡設備市場規模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圖12:中國防火牆/UTM市場預測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國內交換機市場最大供應商在 2018 年上半年是華為和紫光股份,均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且保持較快增長;思科佔一成市場份額,其他公司佔比都較小。在 2015年以前國內交換機市場以國外廠商為主,主要包括思科和惠普,國內廠商有與之抗衡的華為和份額較小的星網銳捷和中興通訊。2016年惠普將新華三出售給紫光股份,離開了國內交換機市場;

思科近五年來在國內交換機市場不斷萎縮,難以再與華為或紫光股份相抗衡。

國內防火牆硬件市場和統一威脅管理硬件行業格局較為分散,比較大的有北信源、啟明星辰、綠盟科技、深信服等。

國內路由器市場中華為佔據絕對優勢,剩餘部分市場份額被高度分散在包括紫光股份、中興通訊、思科和諾基亞等廠商手中。如今 88.4%國內的路由器均從中國產出。

圖13:2018上半年國內交換機市場份額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圖14:2018上半年國內路由器市場份額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4.2 阿里、騰訊 CT 設備主要供應商轉為國內廠商

阿里主設備商曾經是新華三,由於新華三母公司紫光股份進入公有云市場,與阿里雲形成競爭關係,

阿里逐漸將供應商換成星網銳捷。星網銳捷以“融合、虛擬化”為核心特色構建符合雲計算特性的下一代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

騰訊 CT設備保持由新華三供應,現在使用超 500臺 H3C 數據中心交換機,2萬臺H3C接入交換機。從 2010年騰訊雲推出到 2013年合作 SDN升級,新華三的各種設備大量部署在騰訊雲中,更在 2016年騰訊雲“黑石”項目中提供基礎網絡、SDN控制器、NFV 控制器及網絡編排系統。

5.機電設備(電源、製冷、服務)技術驅動明顯

數據中心主要運營成本在於能源費用,傳統的不間斷電源 UPS轉換效率較低,難以實現大規模數據中心降低 PUE的目標。2018年下半年開始,阿里雲已經開始採用“HVDC+市電直供”方案,其 HVDC供應商包括中恆電氣、艾默生、臺達等。騰訊採用模塊化 UPS方案,主要由易事特供應,有向“HVDC+市電直供”的方式進行技術轉變。

由於數據中心除 ICT 設備外,最大的能耗在製冷方面,目前,

阿里雲主要的空調供應商為依米康、艾默生,騰訊主要的空調供應商為英維克、艾默生。

5.1電源設備技術發展方向及供應商佈局

數據中心主流電源設備最早 ACUPS+後備電池,可靠性差,維護難度大。另一種是HVDC方案,系統結構大大簡化,逐步取代 AC UPS。隨著市電供電質量的提高,1路市電+1 路 HVDC 在大型數據中心中開始使用,可能是未來的主流之一。百度進行的 1路市電主供+1路HVDC備用的市電主用,Facebook的半集中式市電主用方案需要輸入電源一路引自市電,一路引自 48V開關電源的 DC UPS,定製要求高。Google提出深度定製服務器,完全取消 UPS系統,用單路市電。市電斷電時用電池後備和可靠的油機系統保證不間斷,這一方法對電池提出了更高的集中化的要求。

電源設備有一定的門檻,由於數據中心對電源往往有定製要求,較小的廠商難以應對, 導致行業集中化更強。供應商主要包括施耐德電氣(Schneider)和艾默生(Emerson),艾默生早期收購華為電源事業部,並藉此佔領大量市場份額。市場份額較小的其他廠商包括美國的 Eaton,歐洲的 Rellio和 Powerwave,國產的 UPS廠商易事特,科士達,中遠通,HVDC 廠商中恆,科華,動力源,臺達等。

5.2製冷設備向液冷發展

製冷技術在過去以風冷為主,廠商傾向於把數據中心開在溫度較低,開闊的環境中。有兩個侷限,其一是我國空氣質量不佳,暴露在空氣流動中對機櫃壽命有一定影響;其二是部分數據中心需要低時延,因而修建在主要服務區域的周圍,例如重慶等地的平均溫度較高,通過冷機和風冷手段降溫耗費大量電力,PUE 過高,不具備成本效益,且存在一定的監管風險。液冷技術中浸泡式和冷板式已經有商業部署實例,較風冷而言在安裝和維護上更為複雜。將液冷技術應用於整機櫃進行一體化生產和安裝,提供更容易操作的運維流程,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製冷技術主要供應商仍是風冷為主,冷機廠商 Tran, Carrier, York 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5.3IDC工程服務供應商逐步集中

我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迅猛,面臨運維管理和人才問題,西部地區更為突出。大型數據中心對降低 PUE和提高響應速度有配套的要求,產生專業的運維服務需求,運維服務市場隨著數據中心告訴建設而累積擴大。

我國數據中心運維人員和美國大型數據中心運維人員相比,人均管理機櫃數量較少, 專業運維人員的培養週期長,不符合雲計算廠商當前高速擴張,大量新建數據中心的發展規劃。短期內雲計算廠商需要頻繁管理和干涉新的數據中心以保證滿足公司業務需要和客戶需求,因而傾向於派遣內部人管理;長期來看數據中心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後,業務干涉少,運營維護多,對雲計算廠商而言採購運維服務比培養運維人才更具成本效益,運維服務供應商可以保持穩定增長。

運維服務供應商有相當的規模優勢,包括人員招募、培訓、整體解決方案等方面的能力。行業集中傾向明顯,前期優勢企業容易成為行業龍頭。

隨著頭部互聯網企業對 IDC建設和運維需求量的激增,國內相關的人才在短時間內難以補全。目前來看,運營商 IDC建設的主要也是有華為、艾默生、施耐德等。阿里選擇 IDC建設與運維一體的供應商,主要有萬國數據、數據港、科華恆盛。騰訊目前主要以租賃數

據中心為主,直接向供應商提 IDC建設的要求,待建好後將自己的機櫃部署到供應商的 IDC中,主要供應商有萬國數據、寶信軟件等。

圖 15:2012-2020中國數據中心運維服務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6.投資建議及風險

國內 ICT行業從傳統 IT向雲化遷移的變革在加速。隨著國內經濟發展,企業信息化將逐步加深,以往煙囪式的 IT架構在可擴展性、易維護性方面落後於雲架構,信息化行業逐步從傳統 IT向雲計算架構轉變,目前國內企業 IT架構雲化仍處於初始階段。隨著 IT設施雲化的深入,對上游 IDC 基礎設施、服務器、通信設備的需求激增,ICT行業變革正在加速。類比美國 2015年-2018年的雲計算、IDC產業發展趨勢,中國雲計算發展規模和增速與美國 2015年相當,處於企業 IT雲化的初期,整體雲計算資本支出增速維持相對高位。按照諮詢機構的預測,IDC行業未來幾年增速在 25%-35%區間,維持平穩快速增長。

國內各行業的信息化發展處於初始階段,潛力巨大。按照信息產業發展的邏輯,當一個國家人均 GDP超過一萬美元時,各行業對信息化改造的需求激增,主要原因來自於人員成本上升,迫使企業對信息化進行改造,以提升人均生產效率。對比來看,中國目前的人均 GDP水平與美國 1980左右,日本 1985年左右,臺灣 1995年左右處於相當水平, 這幾個國家(或地區)在此後的一二十年內,各個行業都進行了大規模的信息化改造。我們預計中國到 2030年,企業整體的信息化需求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6.1聚焦一線城市及頭部互聯網的供應商。

6.1行業投資聚焦在一線城市、一線互聯網的供應商

三家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建設方中阿里供應商增速是最快的,但是阿里給供應商的利潤率比其他公司要低。阿里系供應商主要有三個:萬國數據、數據港、科華恆盛,其中科華恆盛在 2018年四季度才進入阿里供應商,另外兩家一直是阿里供應商。阿里在全國五個地方規劃了數據中心建設,以張北、南通、河源的投資量最大。調研發現數據港和萬國數據在這三個地方都各有兩棟樓在建設,每棟樓基本都是兩千個機櫃,三家都有超過一萬個機櫃的在建量。為了支撐阿里在 2019 年 2020 年上架 100 萬臺服務器的需求,我們對阿里系 IDC供應商維持相對增速可觀的判斷:未來兩年內的增速判斷至少 40%-50%,萬國數據 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長超過 80%,EBITDA增速超過 120%,數據港 2018年收入增速預期超過 80%,利潤增速 40%-50%,主要還是因為來自阿里收入佔比提升導致毛利下滑。

騰訊系規劃在四個地方,北京周邊的懷來,上海周邊以上海和南通為核心,還有華南這邊廣州以北的清遠,西部的重慶。騰訊以電信、移動的 IDC租賃為主,後續也會像阿里這樣採用與供應商綁定,自建數據中心的模式,自己的運維和業務發展的可控性更高、成本更優。騰訊雖然是與運營商綁定的,例如寶信軟件給電信做 IDC,再租給騰訊,雖然寶信軟件直接客戶不是騰訊,但也是騰訊系的供應商。我們看到寶信一二三期機櫃功率都是3-4kW左右,四期功率基本接近 8kW,也驗證了騰訊 19年服務器功率有大幅上升,基本翻倍。寶信軟件在 2019年 1季度和 2019年 3季度會分別給騰訊交付 3200個機櫃,另外四期裡 2400個機櫃給太保,在 2019年 4季度交付 800個,後續 2020年 2021年每年交付 800個。寶信軟件 2018年三季度開始有明顯加速,主要來自三期 IDC機櫃的上架帶動的業績,2019年四期還是會有將近 7200 個機櫃交付,預計會帶來寶信 IDC 板塊 35%以上的增長。

字節跳動也在大規模興建數據中心,由於崛起比較快,對 IDC 需求比較急迫。目前來看真正屬於字節跳動單獨供應商的公司是秦淮數據,秦淮數據以前是網宿科技的一家子公司,2017 年底給字節跳動供應了將近 3000-4000 個機櫃,現在在建的機櫃有 2.6 萬個, 主要在北京以北的懷來。

總體來看,IDC供應商中,給阿里供應 IDC的萬國數據、數據港、科華恆盛,給騰訊供應 IDC的萬國數據、寶信軟件等,以及零售型的光環等行業龍頭增速較快。另外,可以關注阿里設備供應商浪潮信息、星網銳捷、依米康等,騰訊的設備供應商紫光股份、易事特、英維克等。

由於 IDC行業屬於重資產投入行業,機櫃投入運營後,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佔比較大。在美股等成熟市場,普遍用 EV/EBITDA的方式進行估值。國內目前對 IDC 的估值主要還是以 PE為主,隨著外資流入及國內對 IDC行業認知的加速,我們預計 A股 IDC公司逐步從 PE估值切換成 EV/EBITDA估值。對未來幾年,一方面由於業績增長帶來估值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估值切換,帶來估值的提升,將利好整個 IDC板塊。

6.2主要風險

1、國內供應商在細分行業技術或生產能力不能達到互聯網廠商要求;

2、一線城市對 IDC 建設的限制力度加大。

請在我的主頁右上角,點擊“發私信”,回覆“熱門研報”,即可獲取本篇文章研報和課程資料包。如果你有需要的研報想學習,我盡全力提供,加 ghyb201808

數據中心深度報告:IDC投資快速增長,堅定看好2個核心標的

寫在後面:

關注“乾貨研報先生”,每天為你更新3-5篇左右深度研報,堅持深度閱讀,跟蹤行業趨勢,透視數據變化,釐清投資邏輯。持續閱讀一年以上的時間,你看待新的投資機會,會多了一份淡定從容,而投資心態的穩定,是穩定持續盈利的開始。

你的“留言+私信+轉發+點贊+收藏”,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我們努力將最好的研報內容,帶給今日頭條關注我們的粉絲們!祝2019年投資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