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鈑金L型折彎的總結,總結的太全拉!

L折的一般加工

模具選擇:依材質、板厚、成型角度來選用上下模刀具。

模具校對:如圖所示(校模壓力為3ton,上模寬為300mm,下模寬為400mm)。

鈑金L型折彎的總結,總結的太全拉!


折彎示意圖:

鈑金L型折彎的總結,總結的太全拉!


4.L折加工的靠位原則

1)以兩個後定規靠位為原則(兩點),並以工件外形定位。

2)一個後定規靠位時,注意偏斜,要求與工件折彎尺寸在同一中心線上。 3)在小折折彎時,反靠位加工為最佳。

4)以靠後定規中間偏下為佳(靠位時後定規不易翹起)。

5)靠位邊以離後定規近者為佳。

6)以長邊靠位為佳。

7)以治具做輔助靠位(斜邊與不規則邊靠位者彎)。

5.避位

折床下模標準最小厚度為10mm(其中2v,3v,4v,6v,7v,10v經過線割為4mm),受此限制, 工件內部的折床加工部分開口L尺寸不得小於10mm(選用2v,3v,4v,6v,7v,10v 為4mm),X尺寸不得小於( L+V/2 )+T ( 注: L+V/2為V槽邊心距) 否則須將孔口擴大或考慮用易模加工。

1)內部折彎的注意事項是:要注意加工時的靠位方式和在各種靠位加工方式中後定規在加工中的運行方式, 如:

(1) 在模具正裝時折彎, 後定規需要後拉,以防止工件在折彎過程中變形; (2)大工件內部折彎時,因工件外形較大,而折彎區較小,使刀具和折彎區難以重合,造成折彎工件定位難或折彎工件損壞等;

(3)為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可在加工縱方向加一定位點,這樣由兩個方向定位加工,使加工定位方便, 並且避免了工件損壞, 這樣的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的安全性, 又提升了生產效率。

2)外形折彎的注意事項是:在折彎小尺寸時,要注意折彎上模與後定規是否干涉(每種刀具的正反裝的干涉範圍都不一樣)。

6. 折彎拉料和翻料:工件在加工L折時,若圓孔或方孔介於折彎線V/2時,在一定的範圍內均有可能拉料與翻料。在不拉料和翻料時,折彎採用一般L折。在拉料和翻料時,折彎採用特殊加工法。

2.6.2 L折的特殊加工

1. 當L<V/2時,折彎方式不能以一般L折折彎成型時,此時應採用特殊加工方法:

1)中心線分離加工(下模偏心加工)-----用於樣品少量加工(參考L折一般加工之特殊法);

2)壓線+中心線分離加工----有拉料翻料情況 ( 參考L折一般加工之特殊法);

3)小V直接折彎-------用於量產加工 (刀具易損壞);

4)採用添加料折彎,折彎後把多餘料去除(二次加工)。

2. 特殊加工對材料的影響

1)壓線折彎使展開變小;

2)小V槽折彎,外觀有壓印,而且使折彎展開變小。

3. 產品外觀結構以及加工注意事項

1)L折折彎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折彎線折曲時= =>採L折之一般折曲;

第二折彎線折曲時= =>採L折之一般折曲,但A,B兩處有拉翻料之現象; 第三折彎線折曲時= =>採L折之特殊折曲,需考慮D,E兩處之折彎極限尺寸。

2)包料折彎:分外包料折彎和內包料折彎。

包料折彎轉角處要開工藝槽,以便加工後無擠料變形; 內包料折彎==>先折曲A,B後折曲C; 外包料折彎==>先折曲C後折曲A,B。

鈑金L型折彎的總結,總結的太全拉!


3)特殊情況下使用下模V槽之情形

(1)(5T-1)V =>a. 展開係數(實際)大,用小V折曲;

b. 一般折彎無法折曲成形,用小V折曲但折彎係數要加大。

(2)(5T+1)V =>a. 實際展開係數小, 用大V折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