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長嫌老師佈置的作業多,作為老師應該怎麼辦?

suncuilian


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大量做題的學習方法,也很反對老師一味增加學生的作業量來提升學習效果,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不同,採取的教學和輔導方法都有不同。

這個情況要一分為二地看,作業量的多少,取決於學科的需要,還有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如果說班裡大部分孩子能夠在預定時間完成課後作業,這樣的課後作業量就可以理解為合適的,而如果大部分孩子需要花費過多時間,那作業量可以理解為太多。

  1. 作為老師要去調查實際情況,通過和各位家長的交流,瞭解不同群體學生完成作業的難易程度。比如成績好的需要多久,成績中等的需要多久,然後成績落後一點的需要多久,如果調查的結果,大家的作業時間都超出預定時間,毫無疑問,作業就是太重。

  2. 老師不能迷信作業,要讓學生以掌握學科內容為目的,作業本身不能成為目的。掌握好這個目標,就不會給學生布置過多重複作業,導致學生時間精力的無效浪費。

  3. 儘量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以課堂掌握為主,課後練習為輔。如果在課堂上能夠有最大化的學習效率,那麼課後用來鞏固和複習,就不需要以大量作業做依託,也能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

總之,我的意見是老師自己要有主見,明白自己的作業和教學目標間的關係,懂得根據教學實際去調節學生作業量,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被家長牽著鼻子走。



素秋慈


這樣的問題這學期也遇到了很多,這學期家訪時,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就說老師佈置作業少了,每天做完作業就只知道盯著電視看,而爺爺奶奶有些知識水平不高,無法輔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很普遍)所以他們期望老師能多佈置點作業,讓孩子多些時間用在學習上。在一種情況也是爺爺奶奶帶,但是很溺愛孩子,回到家學生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玩手機就玩手機,甚至作業沒做完打電話跟老師請假說今天孩子忘記寫作業了,現在天又黑了,明天再寫。但是隻要有一次沒按時寫,累積到下一次,作業就會變多,所以這樣孩子的爺爺奶奶總說我佈置的作業多了,孩子寫不完,總是哭,不想來學校了。還有一類父母帶的孩子,因為有父母的輔導,這類學生作業質量會相對來說好很多,對他們這樣的學生來說,完成作業實在是很簡單,有時在其他副課上都已經寫完了。這類家長往往還會給學生自己買一些資料來做。所以針對作業多少的問題,不能只按老師自己的想法來,比如老師覺得做這些題目,寫這些生字,十幾分鍾就寫完了,所以可以多點。但是學生寫字確實要慢很多,再加上有些生字學生還要思考,所以量的問題就看考慮,可以參照課堂作業的速度,在課堂作業的速度上稍放慢,就應該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速度了(家庭作業比課堂作業影響的因素多,且沒有課堂那麼嚴肅感覺,學生作業時間會比課堂長一點,當然不是絕對)。但也不能總聽部分家長,多了,佈置作業就按照他的學生減少。每天的作業量在1-2小時之間是比較合適的。還有的學生是自己把自己的作業變多,例如每次聽寫,我教的二年級,每次先給學生在課文中畫出生難字詞,組詞,並強調要聽寫,第一次聽寫錯了,下去後認真看錯在哪裡,第二次錯了,錯的字寫10個,第三次聽寫還錯,就要每次家庭作業都把錯的字詞加上,一直到你能正確聽寫為止。實在是有家長說作業多的時候,我會選擇性佈置作業,比如語文生字,每個生字寫不少於5遍。可以寫10遍,但是不能比5遍少,這樣佈置作業,只要把這樣家庭作業一發到群裡,第二天反而寫10遍的很多。這樣雖說有些不負責任,對不會的學生沒有要求加強鞏固,但是至少能平息作業多少的糾紛。






i林G


家長嫌老師佈置的作業多,作為老師我個人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嫌老師佈置的作業多的家長有多少?是大多數還是個別人?如果是大多數家長,那麼老師就真該認真想想自己是不是佈置的作業太多了,導致學生完成不了甚至影響了休息或者其他的時間?如果是個別家長,那麼,老師應該先看看這幾個家長的孩子學習怎麼樣?學習習慣怎麼樣?然後與其他科目的老師溝通下,看看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或者學生的問題。

2.如果真是自己的問題,就向家長解釋清楚佈置作業多的原因,也可根據情況少安排一些作業,這樣學生才有時間去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才能把作業寫工整,這就能提高寫作業的效率。如果真是家長或者學生的問題,就應該單獨和家長去溝通,看看是不是自家孩子學習習慣有問題,比如寫作業不夠專心,磨磨蹭蹭,導致到了睡覺時間作業還寫不完,這樣的情況,家長需要改變的是自家的孩子而不是老師。

3.針對那種愛找茬的家長,作為老師,可以與他進行溝通,儘量與他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不能進行有效溝通,也不要太介懷,畢竟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比較尊重和認可老師的。實在不行,可適當減輕他家孩子的作業量,並向他說明利弊。

畢竟,老師也不是完人,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不能使每一個家長都滿意。其實,我個人更覺得孩子的教育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看孩子的父母,也就會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態了。所以,作為老師,因材施教也是有道理的。對於那種不願積極配合老師的家長,為了給自己少惹麻煩,就向他解釋清楚。免得他家孩子學不好,他還愛老找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更多有關升學、考試、志願填報、學習方法、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請關注今日頭條或微信公眾號“秦學優選好課”。


秦學優選好課


家長嫌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老師應該怎麼辦?

請勿著急上火,這個好說!先對照教育部減負三十條看看,用這杆稱稱量一下,如果超重,請毫不猶豫立即馬上全面徹底深入地整改,還要主動反思,誠懇感謝這個家長的溫馨提醒,堅決承諾把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並且表示熱烈歡迎家長繼續給予監督。 如果對比三十條,發現既不超重,又不缺金少兩。那怎麼辦?對頭!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並且要理直氣壯,大大方方。



可以是“熱伴”。找到家長溝通一下,告訴他作業量符合要求,自己是有理有據、奉規守正,建議他要給予理解和支持。同時,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也要告訴他,有的家長反映作業少了,孩子吃不飽,讓他自己激活自己的自知之明。但是,沒有這種情況就算了,也不可以瞎說。



也可以“涼伴”。老師帶一個班,學生幾十個,家長一大群,說東道西,夾七夾八,好像一刻也沒有消停過。老師該怎麼教,只是服從教育規律,聽從有權部門發佈的規定,而不是為個別意見所左右,畢竟老師不是聽命於哪一個家長的家庭教師。當然,要是做得藝術一點的話,似乎也沒有必要如此我行我素,可以在家長會或班級微信群上,以適當的方式委婉技巧地講講這裡面的實際情況,努力和出一團暖氣來。這樣,眾人的麵皮上好看一些。



還可以“混伴”。就是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在三十條的規範下,給每個學生量身定製課後溫習任何,到天到人到細節,學生基礎好、家長熱情高的,多留點,學生吃力、家長又不耐煩的,少給點,量體裁衣,溫情操作,不搞一鍋煮、一刀切,這樣保證大家都滿意。不過,這個要求似乎有些一廂情願,在現有班額條件下,老師恐怕得把工作時間改為二十四小時工作制!



三伴方案,比較齊全,可以選擇,也可單幹。

總之而言,光明磊落,符合規範。不求有譽於人,但求無愧我心!

哈哈哈,大笑一聲,又迎來了美好的一天!


摩心譽處


一個班級內如果有四五十個孩子,每個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和家長對待作業的態度都不一樣,難免會出現一兩個不同的聲音,這一兩個不同的聲音往往就會干涉到老師的教學態度,甚至會影響老師的對待教育教學的一種責任。

你說在對待老師作業多還是少這一個問題上,每個家長都應當客觀的分析一下,是真的多,還是自己的孩子寫時間太慢,或者說寫作的時候,容易走神,用心不專一造成的,如果真的是老師的作業多,應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寫作業時間太長這一現象,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現象的話,家長可以和學校進行反映。

很可惜的說,如果僅僅是一個孩子或者說自己家的孩子出現這種情形,家長就應當主動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教法有錯誤,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學習習慣和作業習慣沒有養成良好的一種狀態,所以家長要客觀分析之後,再決定向老師反應是不是作業多還是少的現狀。

上面是針對家長來說的,如果真對老師來講,老師應當客觀的分析一下,尤其是高年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作業佈置的時候,語數英三科應當協調一下,避免每個科目佈置作業都超過了一個小時,這樣的狀態對於孩子們來講將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因為三門課程加在一起的作業時間有可能超過三個小時,對於孩子長時間的學習,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是很現實的一種狀態我們都知道,老師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就會進行題海戰術,這種題海戰術現在看來是非常低效的,但是卻被老師們廣泛使用,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實,解決這一個問題真的不是通過簡單的減少作業,提高作業的佈置水平能夠完成的。畢竟每個孩子對於作業的知識學習理解都不一樣。孩子的高校作業對於另一個孩子來講,卻不一定也是有針對性的。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極端狀態,作為一名老師,應當做到的就是讓家長自己篩選,如果孩子真的寫作業時間太長,可以放棄,比如說從放學後6:00寫到8:30,這樣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如果孩子仍然完不成作業,就可以進行主動放棄,老師也不應當去批評和指責孩子,畢竟孩子身體健康才是第1位的。

這種現象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可能比較多一些,另外對於一些老師,常年也可能會使用這種類似方法。


義誠老師


老師想通過多一些作業讓學生掌握的更好一些,或者拓展瞭解更多一些的初衷是好事兒,但是如果遇到家長不滿意,認為作業太多了,這種情況我認為先不要“失望”、“惱火”之類的。

落實一下孩子們寫作業的時間問題

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各科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還會相互通通氣、核算一下學生們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

特別是現在這個期末複習階段!一般來說各科老師為了確保學生們取得一個好成績往往就有可能佈置的作業多了一些!

每個老師都不會覺得自己佈置的多,甚至還會覺得“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但是每科老師“都不多”可是加起來卻真的可能是很多的!
所以學生們的作業是否真的多,這個問題只需要在班裡問問學生即可知道。

如果大多數學生寫作業時間確實太長,那麼應該做出調整的!

跟家長解釋清楚為什麼要佈置這些作業

我認為老師不能只把家長當成一個“教育輔助”的存在!而是應該把家長們當成自己的“同時”來引導!換句話說就是你雖然是在教學生,但是你應該讓家長們明白:你在教孩子們什麼、為什麼要教這些、你需要家長怎麼配合……

說白了就是老師儘可能的讓家長們也能夠清楚孩子們的學習。

有一些家長只是通過“時間”來判斷作業多少,而不是看孩子是不是效率太差這個問題,這點老師也可以跟家長介紹一些經驗。

總之就是不要把家長只是當成一個輔助的工具,而應該儘可能的讓家長們清楚明白你們在做什麼,對孩子有哪些好處,需要家長怎麼配合等等

如此一來多數家長我相信是會理解、支持的!

班風如果真的太差,那麼就“妥協”吧

這個沒辦法,如果一個班裡存在好幾個事兒媽型的家長,我覺得為了少給自己惹麻煩,那麼你還是妥協吧。

同樣的,也要說清楚原因。

最後可以加上一句:其他的可以自行補充,如果自己不清楚可以隨時聯繫我!

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家長願意為了孩子學業進步而諮詢你的,對於這些家長和孩子你可以給他們單獨提一些建議。這也算是分層教育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首先謝謝邀請!教育斑馬線,關注教育的真諦。歡迎關注!謝謝點贊!


一、如果作業真的很多,那麼老師就應該減少作業。作為一名老師,我也不喜歡那些作業太多的同行。佈置作業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還在考慮學生對各科學習的安排。有的老師,感覺學生就只需要學習他教的那一科就行了似的。也有一些老師,平時不佈置作業,要到期末考試了,作業“鋪天蓋地”,最典型的就是離期末考試最近的元旦節,三天假期,有的老師發5張試卷,初中七、八科要考試的科目,試卷加起來達到20多張,學生驚呼:寧肯不放假!這種情況下,建議老師還是減少作業吧。少安排一些作業,學生才有時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把作業做得更工整有效。



二、作業本來不多,少數孩子做作業的習慣不好,速度慢,給家長形成了是作業多的錯覺。這種情況下,要麼家長應該主動與老師溝通,要麼老師可以主動和家長溝通,加強對孩子做作業的指導與管理。



三、作業不多,但是有的家長就見不得教育,總想找茬,故意說作業多。不過這樣的家長僅佔少數,不成主流。當老師的大可不必去計較。當然,如果分別有不同的家長都在反映這個問題了,那麼老師一定得思考自己的做法了。



四、面對這樣的問題,怎麼辦呢?


一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家長進行解釋。儘量與家長達成意見上的一致。有的老師可能會說,等家長來找我溝通。如果家長能有這種找你進行溝通的認識,他會去抱怨你佈置的作業多麼?所以就不要抱他來找你進行溝通的幻想了。主動點吧!



二是減少自己的作業佈置量,增加學生自主選擇的作業。反正要學的孩子,你安排的自主題目,他也是會做的。增加了作業的自主性之後,家長自己會去安排他們家的寶貝的學習情況。做老師的也就輕鬆了。



三是省事省力氣,不留作業,但是做老師的良心受折磨。當今的教育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教育了,被少數人牽著鼻子走,被媒體架著刀在脖子上走,被社會無情地批駁著前進。要暢快地做一回老師,或者只是想做一個本真的老師,已經很難了。那咱就在刀口上砥礪前行吧。


德陽第一條


媽咪樂享邦,家庭教育高級講師,近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市級骨幹教師,擁有國外教育工作經驗,樂於與各位愛孩子,愛學習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老師佈置的作業是針對全班同學,其主要目的還是想讓全班同學都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得牢固一些。所以,有些作業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但是面對一個班的班級管理,面對一個班班風的形成,老師一般還是會要求都做作業。

如果確實是作業過多,而且是機械作業,孩子都掌握了這些知識的,老師可和家長溝通,有些作業免做,其實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就提倡抄寫類的作業,如果家長在家聽寫過關,孩子就不用做抄寫的作業,其實抄寫就是為了孩子能把字寫對嘛,第二就是練一下字,如果孩子寫字也寫得好,也寫 是多,多抄三遍五遍完全沒有必要的。


媽咪樂享邦


首先明確家庭作業最大量,小學一二年級1小時,三四五六年級1.5小時適可,也就說語數英三門主科各半小時為宜。其次作業應為學科重點及代表性習題。最後,家長應把孩子錯誤的習題和知識點歸納,交給老師第二天課堂專題講解。若老師不考慮學生實際,隨心佈置一大片作業,家長無奈幫助孩子熬夜至十一二點完成任務,因作業量大,對錯無時間糾正,第二天老師自籤個閱完事,這樣不但沒起到提升學習成績的作用,反而導致學生精力下降,厭學怕學,頭疼作業!勸老師科學規範佈置作業,勸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實際,不要暗中埋怨卻接受題海戰!


潤心數理化精品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