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美媒:研究發現熱帶邊界位移改寫人類歷史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美媒稱,一項最新研究發現,800年來,熱帶北部邊界不斷位移,影響了索諾蘭沙漠、莫哈維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的位置。

據合眾國際社10月15日報道,有種說法是,熱帶的南北邊界線分別是南緯30度線和北緯30度線,但是熱帶並非靜止不動。熱帶是依據降雨量劃定的,隨著氣候格局發生變化,各地的降水趨勢也在改變。

15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月刊網站上的最新研究報告表明,800年來熱帶北部邊界以北緯30度線為基準向南/北方向位移的幅度達4度。

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分析了北半球五個地方的樹木年輪,發現了這些地區降水的歷史規律。通過分析,科學家追蹤了公元1203年至2003年間熱帶北部邊界的位置移動情況。

根據統計,1568年至1634年間,熱帶邊界向北移動。在同一時期,極端乾旱改變了人類歷史,包括奧斯曼帝國衰落、美洲詹姆斯敦殖民地一度被廢棄。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瓦萊麗·特魯埃在一份新聞稿中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氣候變化是導致這些社會混亂的因素之一。”

研究人員還得出結論認為,歷史上的火山噴發與熱帶邊界變化之間存在關聯。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大量火山灰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溫劇烈下降。在歐洲,1816年被人們稱為“沒有夏季的一年”。

樹木年輪分析表明,坦博拉火山噴發導致熱帶北部邊界南移。

最新研究報告的作者希望,他們的分析有助於氣候科學家加深對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熱帶邊界位移的瞭解。此前,科學家僅僅跟蹤研究了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熱帶邊界位移情況。

特魯埃說:“這是第一次再現工業化時代以前的情況,要想了解自然氣候如何變化,我們必須追溯到更早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