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覺得《老中醫》中最讓你受不了的情節是什麼?

一帆69


這部電視劇,在最初宣傳的時候,真的期待很高的,畢竟都是老戲骨,實力出演。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隨著劇情的發展怎麼感覺演的不是關於中醫藥方面題材的電視劇。倒有點和懸疑電視劇的情節相似。劇情給人的感覺就是挖個大坑,在不停的黑中醫。再有在劇情語言表達方面,是不是也應該尊重下當時的時代人物。這一口一個(粑粑)叫的怎麼讓人這麼不舒服。總感覺不切合當時的年代。劇情看得給人鬧哄哄的感覺,看來再有實力的演員,在一個沒有靈魂的劇本里,表現的也是如此的空洞,讓人“嘖嘖稱奇”。這也體現了國內影片在影視製作及題材的選用捨不得投入,造成現在粗製亂造的影視劇,雷人劇,遍地開花。再叫好的演員,如果不切合生活的表演,也是叫好不叫座,老百姓不會買賬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到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指正與批評。





逝去的信仰


現在央視熱播的“老中醫”說實在的我一眼都沒看,一直忙於生計根本無暇顧及。

說起中醫的很多弊端,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醫生我倒是有很多話要一吐為快。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寫過一篇短篇小說“藥”,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一個咳嗽不得好的病人,居然用饅頭去沾人的鮮血做藥引來吃,我們先不說這種人血饅頭到底有沒有用,這種沒有經過任何檢驗檢疫的人血直接拿來吃,絕對是極其愚蠢至極的行為,假如對方有艾滋病或者乙肝之類的,肯定被傳染無疑,咳嗽病不但沒治好,又添加了新的病症。

還有我們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小孩子感冒發燒,現代醫學來講是通過物理降溫或者藥物來退燒,而古老的中醫卻叫人去抓蟑螂小強,然後泡水給小孩喝,我不知道這種退燒的原理在那裡,效果怎麼樣,有沒有科學依據?

還有更聳人聽聞的畫面,老中醫開了方子,說還需要患者去自取一種材料做藥引,這個藥引就是農村老式茅房裡面的供人蹲著拉屎的兩塊糞坑板,刨開外面那層以後取少許木料來做藥引和藥方一起煮來喝。這種畫面想起來就感覺噁心,吃起來不知道口感會不會有大便的味道,只有當事人知道。

說起中醫真是有太多不夠科學和嚴謹的地方,希望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能夠用真正科學的眼光去對待他,我們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全盤接收,應該在理性思維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是利國利民之道。



疼痛診療劉醫生


做為一個民間業餘中醫,對央視熱播的"老中醫"一直在看,最看不下去,受不了的就是翁泉海的那所謂的“仁愛"吧!

也許這是電視劇所刻意宏揚的"正能量",自古就有"醫不叩門","道不輕傳"與醫六不治的古訓,翁泉海在劇中多次登門,送藥,可以說有些死皮賴臉了。

這樣的行醫方式,我認為並不是高尚或偉大,而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首先是對患者選擇權的仁愛梆架,不尊重病人的意願,再有是對中醫及自己的不尊重,在一種接近死皮賴臉式的乞求濟世蒼生中失去了,中醫六不治與自己的尊嚴。

事情可以做假設的,換做你是主人公,你會這麼做嗎?看待一個人的真偽,不是從道德美善層面去看的,而是從人性醜惡的方面觀察,人性的醜陋往往是真實的,而道德美善往往會有虛偽!

再說該劇的翁泉海原型是丁甘仁,丁甘仁的醫學著作是真實存在的,但這種死皮賴臉的仁愛是否存在是個疑問?



愛民頤舍醫話實說


看了兩集《老中醫》實在看不下去了,治病劇情亂七八糟,但劇中提到非常有名的一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句話出自"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這句話雖寥寥幾句,但關於中醫辨證有代表性,按中醫五行學說,人體五臟相對應如下,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五行相生即,火(心)生土(脾),土(脾)生金(肺),金(肺)生水(腎),水(腎)生木(肝),五行相剋既,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腎),水(腎)克火(心),火(心)克金(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就是說五行學說的,肝(木)克脾(土),木克土,肝臟病變的傳變首先是脾臟,脾生血,肝藏血,實脾就是補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補脾使氣血充益,防止肝病傳變轉化,但也不可一概而論,脾未虛,也可以不補脾。


國醫張大夫


首先要肯定的是幾位演員的精彩表演,其中首推馮遠征與趙妻的表演。可能也是編導們的安排吧,臺詞生動有趣,表演入木三分,常常給觀眾帶來輕鬆的笑聲。

其次,這部戲的情節非常不連貫,有時讓人不可思議。比如高小樸母親去世,翁泉海與武御醫打賭的情節,讓人看不懂。據說是因為某一個演員被封殺而被剪掉了好多情節,這讓人難以理解。

最後一點,是很多電視劇的通病,為了能多拍幾集,無端地生造出許多狗血的情節,或者把同一件事情拖踏得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總體來說,《老中醫》的演員陣容還不錯,彌補了情節上的一些硬傷,作為一夭忙碌下來消遣娛樂的一個電視,還是可以看一看的。


江濤89650


還沒看「老中醫」這部戲呢,真不知如何評價。

衝著許晴、陳寶國等一眾大咖,此劇未播先熱。可誰曾想到?待到真正開播後,卻是吐槽連連、唾沫橫飛……

大多是罵編劇腦殘的,情節與當時不符,細節處理也的確值得商戳,諸如此類。

我不想人云亦云,唯有等看過後再作評價吧。


耂江不糊


不是演員演的不好,這個劇越看越爛。爛在劇本是胡編亂造把一個本事並不大頭上生角好似正義化身的老中醫翁泉海還在往溝裡帶,編劇為了劇本集數多一點最不可接受的是翁泉海在病人死後把女兒壓上和御皇醫打賭這簡直是徹底毀了翁泉海。人死了翁是上海中醫學會副會長完全可以靠中醫界來解決這個問題用不到單槍獨鬥,再說御皇醫毀了所有死人看病的證據你拿什麼告他,死人死前大量吃的翁的藥翁拿什麼告人家?編劇也不要為了錢用劇情來愚弄觀眾,劇可以來自生活高於生活但要實在不要矇騙觀眾,看到今天實際翁泉海這個形象已經死了。


光頭螞蟻


中醫和太極差不多吧


水雲澗99999


現在真的牛的老中醫已經快沒有了,現在都要有醫師證有學歷的人來當中醫,但是中醫這種東西跟師傅比上學更重要,國家之前打掉一批無證行醫的中醫,看似合理合法可卻對中醫的發展起到了負面影響,師傅沒有了徒弟帶,徒弟找不到真的厲害的師傅,這樣長久以往下去,中醫只能變成西醫的附庸,從治病變成了養生再從養生到詐騙,想想我心裡感覺都很痛,華佗如果在當今世上估計連口飯都吃不了。





許柯聊遊戲


中醫世家二,三十年代管父親不叫爹叫爸爸笑話連篇、翁中醫與那個崑劇名星一起吃飯只是用手摸了一下臉、就被一下三爛狗籽兩頭敲詐、又沒堵在床上、又能怎樣?低級錯誤讓人嘖飯!還什麼金牌編劇?遺笑大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