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焦慮是負面情緒中傷害最高的

前陣子跟一位二十幾年未見的老同事又合作了一回,因此有了點新的認識:過分操心,是因為焦慮。

用力過度的操心會在無數地方流露出來,工作或者生活,無所不包。生活上被強行關心倒也算了,工作中的壓迫感才是個問題。壓力是種感受,各人承受能力不同,偏偏這位老同事是承受不得的人,她的解壓方式是把壓力傳導出去,結果她身邊的人就平白無故地“這下麻煩了”。跟她談,道理都明白,就是控制不住情緒。

焦慮大概是負面情緒中傷害值最高的品種之一。悲痛這樣的情緒雖然極致,卻不能持久。所有極致的情緒都無法持久,體能消耗太大。焦慮並不極致,大部分時候看起來還很溫和,但勝在綿綿不絕。從焦慮的表現看,它像是獨立於宿主意志的一個不受控制的存在,並且決心要盡最大努力存活下去似的。

我一貫認為成熟的人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面對不逃避,知禮識分寸。哪怕其他一切都還像箇中學生,只要有這兩條,就是個成熟的人。但是,這很難的,很多人一輩子沒學會,還有人一輩子沒想過這也要學。

情緒是人性的表達。大家都是人,在給定條件下我們被激發起的情緒也都差不多。餓得狠了,都會“慌了”;看到喜歡的人,都會“盪漾”;看到美景,都會“屏息”。《未來簡史》中說的“人類就是算法”,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我們也並不是任由自己的情緒不受控制地表達出來的。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要聚集在一起求生存,就不能由著性子行事。如果大家都由著性子來,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人間地獄。法律也可以說就是用來控制人的情緒的,關鍵時刻讓很多人一下子冷靜了。所以,只要是腦部沒有病變或創傷的人,誰都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用不用或者在不在意而已。

由著自己的情緒來當然簡單,也爽。可惜有後果。因為有後果,大多數人躲起來在沒人看見的地方或者自己人那裡鬧鬧也就算了,在外面通常會剋制。不知道怎麼剋制的,通常社會會出面來教育。大家看看社會新聞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焦慮一般並不會嚴重到會帶來危害的程度,大家也就沒那麼重視。其實不應該。

之所以把焦慮列入傷害值最高品種之一,是因為焦慮就像是靠啃齧你為生的“腦鼠”,一小口並不會讓你覺得有多痛苦多難承受,但一小口接著一小口,你對生活的滿足感卻就此慢慢下降了。而“生活的滿足感”,正是我們稱之為“幸福”的那件事。這樣的代價,無論如何都有點太大了。

況且,有些焦慮慣了的人,甚至開始對焦慮產生了依賴,彷彿不去擔心什麼日子就不完整了。偏偏這個時代又很配合他們,提供著足夠的題材讓他們有操不完的心。

最近老有人跟我說起如果人工智能把工作崗位都取代了,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的孩子們該怎麼辦。起先我還能好有耐心地解釋,如果社會財富總量在增長,而財富不再稀缺,社會一定會改變現有的分配體系。我們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富足社會,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又讓我們擁有了過去不可想象的能力,那麼基於算法的分配方式或許就沒那麼天方夜譚了。然而慣性中的人並沒那麼容易被說服。他們需要一個確定的未來才會少焦慮一點,可是未來註定是不確定的,誰又能知道確定的明天會是什麼?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鋸齒形向上,野蠻常常戰勝文明,黑暗時時吞沒光明,而我們終究還是在向前。

有幸活在這個大時代,過著以往皇上都過不上的日子(起碼他們沒有空調),還要操心些自己操心不著而且完全無解的問題,在我看是另一種形態的暴殄天物。焦慮作為一種情緒,不是不可以剋制的,就看個人是否意識到,是否願意做點情緒管理。

後來我發現,讀讀佛學方面的書對情緒管理很有用,就推薦了很多這類書給那類人。那些領了書單的人果然就很少來煩我了,大概是不好意思說不好用,我也就因此得了清靜。

焦慮是負面情緒中傷害最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