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李鴻章和大清朝的“蜜月期”與“分手期”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李鴻章和大清朝的“蜜月期”與“分手期”

(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李鴻章,雖生於官宦家庭,但是除父親在京城當個小官外,家裡幾代農民,這樣的環境,父親的影響,加之自己的努力,年少便頗負盛名,17歲,當同鄉的人還在之乎者也時,他已取得秀才的名譽。

20歲,以“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一句,使得許多朝中人,對他影響深刻,特別是曾國藩。

雖然,李鴻章看上去像個刻板的老頭,但我認為其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比如:他學習的是儒家的四書五經,但卻不排斥經學義理,在後期還“師夷長技”搞經濟,如此這般,怎能說他呆滯呢?

太平天國暴亂時,李鴻章作為一個文人沒有害怕,反而是懷著“動我大清朝,我打死你個龜孫兒”的心態,最終平定禍患。

當李鴻章看到列強的洋槍洋炮和大清朝的長矛大刀不是一個等級時,他也想造幾個用用,可是卻發現,國庫無銀兩,這把他急壞了,但他沒有辦法,找上司肯定是一頓臭罵。天無絕人之路,一天他上街看到有個老頭賣布,但老頭脖子上掛著個牌子“賣布換醋”,李鴻章靈機一動,“我先整個鐵廠,布廠什麼的攢點錢再說”,當機立斷,江南製造局出現了。

當面對列強挑釁騷擾時,官兵卻不敢應戰,“這下有槍炮了,咋還這麼孬啊?"李鴻章親自去炮臺巡視,發現官兵有的賭錢,有的睡覺,有的在大炮上晾衣服,李鴻章勃然大怒,罵道“如此這般,天朝顏面何存,給我去操練”。然而一練卻大驚,只見人人搖頭晃腦,口吐白沫,不一會兒便全然落入水中,李鴻章握緊拳頭大叫“李二,不組建一支海軍,誓不為人!”

到了晚年,李鴻章已變成大清朝的中流砥柱,只要大清朝有事就是他出面解決,看似風光的差事,李鴻章卻並不高興,他每天都想著怎麼才能縮在家中,避免拋頭露面。歷史總是充滿巧合,李鴻章肺病復發了,這下可以頤養天年了,每天提著鳥籠,去王大人家裡喝茶,馬大人家裡賞花......“砰”的一聲,李鴻章夢醒了,北洋水師沒有了,李鴻章心碎了。

“《馬關條約》簽了,我籤的,怎麼見列祖列宗”,李鴻章反覆問自己,想著想著病加深了,親友為了他的健康,讓他去歐美“度假”。兩年後,回家要經過日本,但李鴻章拒絕了,於是便用船拉著木板,載著李鴻章到了中國。

在公車上書,政府首腦逃跑,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等影響下,李鴻章吐了口膿血,“媽的,為了國家一輩子,到頭來只事個誤國之人,可悲,可悲!”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人山人海,當看到4億5000萬兩時,李鴻章胃中湧出一口血,他看了看列強那骯髒的嘴臉,本想賞他們一人一點,但是心想“我是國家外交部長,我代表的是中國,雖然今日國家衰落,但將來不一定如此,我一定要維護國人的形象,一定”,便吞下這口血,仰天長笑,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成也李鴻章,敗也李鴻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