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裡條件不好,打算把寶寶放回老家去帶,等到一歲半在接回身邊,這樣對孩子有影響嗎?

馳騁是一種遺忘


單從孩子來說,肯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啊!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不成為留守兒童,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打算。

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相信這個社會沒有哪個媽媽願意將自己的孩子放回老家的。只是,生活所迫,媽媽不得不這樣做而已。



如果不得不將孩子送回老家,也不用太擔心,畢竟孩子奶奶和爺爺也是同樣愛孩子的,至少在吃穿方面不會虧待孩子。至於教育,那就暫時別考慮了吧。

好在,你打算在孩子一歲多就把孩子接過來,孩子的教育最重要兩三歲時候,所以應該不耽擱培養孩子。只是,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和你不親,你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和孩子培養感情。


懶媽育兒路


肯定會有影響。比如說,我兒子斷奶的時候離開我三天,再見到我的時候就很生疏。直到過了幾天才好,但那幾天就時時刻刻要我抱著,怕我再消失。而且從那時候起他會害怕黑,還會害怕汽車的鳴笛聲。

不過為了生活有些選擇是不得不的。我有個同事,她女兒就在老家由婆婆照顧。她會每天早上起來發語音。“寶貝,媽媽起床了,你起床了嗎?媽媽現在準備上班了”。孩子醒了後,奶奶會放給孩子聽。中午吃飯的時候會發視頻,跟孩子一起吃飯。下午下班的時候在路上,發短視頻,大概意思是“媽媽下班了,看,這就是媽媽工作的地方”。也是孩子或者奶奶有時間的時候會看。晚上在孩子睡覺之前再和孩子視頻。而且她女兒說話挺早的,剛兩歲的時候就可以給她講故事了。她女兒說想媽媽,她奶奶說“媽媽現在在工作,很忙。那你給媽媽講個故事吧,媽媽忙完就能聽了”。然後她女兒會給她講故事。所以她和女兒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她也是隻要有時間就趕緊回鄉下去看孩子。

我當時認識她的時候,就覺得二十一世紀了,距離有時候真的不是問題了。關鍵是看父母的心到底在孩子身上不。有許多父母打著掙錢的名義,對孩子不聞不問,然後又到處說自己的無奈。而且這個女孩的奶奶做的也很好,並沒嫌兒媳婦煩也沒有會吃孩子的醋更沒有在孩子面前講媽媽壞話。

寫了這麼多字,就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每一個孩子都是落在凡間的天使,他們值得我們用心去愛。


秋逸162458451


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幾乎沒有影響。首先並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都帶不好孩子,事實上在今天的農村,很大一部分孩子仍然是放在老家爺爺奶奶帶。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的孩子。其次即使是父母帶,如果碰到特別溺愛孩子的也未必能帶出優秀的孩子。

我認為影響不大的原因在於題主的一個前提:即幼兒園時期再接回來,幼兒園再晚也在四歲左右,這個時候小孩縱使有些不是特別好的習慣,糾正起來也不是太困難,反而我覺得如果一直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如果一旦有些不是特別好的習慣,做父母的習以為常糾正起來反而更困難。

我家倆大爺從出生一直到今年七月份才跟我在一起,以前從未有過接觸,經過我一個月的陪伴一個月的糾正我認為不好的習慣,現在上幼兒園,無論哪方面都正常的很,不比別人家的小孩差。

我不知道那些說有影響的人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親子關係還是自己帶的更細心,孩子更健康? 畢竟放在老家帶並不是與世隔絕,現在通訊這麼發達,交通又便利,儘管沒有朝夕相處,但親情完全不會被割裂。照顧他們的也不是外人,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在細心周到方面,比年輕人不會更差。


家有二大爺


把孩子放回老家,一歲半在接,孩子肯定是有影響的。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在老家姥姥帶的,因為奶奶不給看,現在孩子四歲多,孩子的性格就特別膽小。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三歲前,需要通過與媽媽的親子關係來建立安全感,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去探索這個世界。


所以,如果孩子不在父母身邊,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會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膽小,內向,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朋友家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別的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從來都是不吭聲,老師訓斥了孩子,也很少和媽媽講。特別聽老師的話,別人欺負她也不會還手。

其次,父母不在身邊,孩子開口說話可能比較遲。身邊一位朋友,兒子四歲了該不會說話,帶去醫院看,醫生說沒事。原來是孩子從小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耳背,很少說話,沒有交流的對象,孩子四歲了都不會說話。

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半年多,孩子馬上就學會了說話。

第三,孩子比較缺愛,缺愛的孩子喜歡獲得更多的關注,為了獲得更多關注,會養成孩子愛發脾氣,或者性子比較古怪。

朋友的女兒就是這樣,從小沒在媽媽身邊,孩子平時和媽媽在一起,特別容易發脾氣,生氣。因為孩子的情緒可以獲得更多關注,所以這成為孩子選擇讓媽媽看見自己的方式。

所以說,如果條件允許,還是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這種影響對於孩子,可能是一輩子的!


豌豆媽媽育兒


看到你這個問題, 我必須要勸你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回去,我是切身經歷,我家的孩子在3週歲的時候送到我媽媽那呆了一年的時間, 我每倆週迴去一次賠孩子倆天,這一年的時間也可能是孩子剛上幼兒園的事情, 頻繁的生病, 這一年幼兒園只有一個月是滿勤, 其他月份都有病假, 真的沒有一次是因為有事請假, 均是病假 ,這次好了沒幾天劉又來了下一次,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過年的時候我把孩子接回到身邊, 發現孩子變得特別黏我,特別敏感易怒,嚴重的缺乏安全感,而且有一些輕微抽動症的症狀, 我查了很多資料, 兒童抽動症跟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很大的關係。我現在特別後悔,孩子送我媽那一年說實話並沒有省下什麼錢, 然後還給孩子帶來了這麼多不好的影響 ,所以真心的奉勸你,不管多難還是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並不多,父母的陪伴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瑞汐媽媽


能自己帶還是自己帶吧。我家孩兒今年4歲,因為老家種著果園,孩子爺爺一個人也確實弄不過來,沒辦法,孩子1歲開始,孩子奶奶一到忙的時候就帶回去,少則2周多則1個月的在家住,每次要回去我心裡都是一萬個不願意,我就會無端的發脾氣,不管用啊。孩子回老家的日子,我都會刻意的不去看手機裡給孩子拍的照片,刻意的不一天一個電話的往家裡打,刻意的少去想孩子在家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等孩子上幼兒園了,好多了,要是她奶奶必須回老家去,但是孩子不能老請假啊,就讓孩子姥姥來幫著接接孩子放學,因為孩子姥姥身體不是很好,所以也就能不麻煩她就不麻煩她。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老是跟我分開的原因,感覺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反正就是比其他小孩子要來的厲害,出去的時候也總是扭扭捏捏一點都不大方,你必須在他能看見的範圍內,不然就會哭,其實我作為一個媽媽,心裡真的難受的不得了,奈何現實就是這樣,就忍了過來,所以如果你不得不把孩子帶回老家去,建議不要時間太長,對他的成長真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安媽育兒圈


以家娃五個月的時候放老家,因為那時候我們買房,第二年結婚生娃,買房雙方家裡沒出一分錢,我們自己的掙錢還賬,還的裝修,放老家我婆婆帶的很好白白胖胖的特別健康,也能說會道的,平時每天晚上我們跟娃視頻一個小時,娃跟我們也算比較親,我們那時候在北京,一年回去四五趟的樣子,在娃兩歲的時候也就是上個月,我們回武漢了,而且武漢的房子裝修也放了一年多,住進來正好,來武漢的時候我娃除了膽小和怕生,其他沒什麼毛病,然後我和我婆婆兩個帶著她小區到處玩,雙休和我老公帶著去更大的地玩,現在一個月娃完全適應了武漢的生活,也不怕生,可以和小區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小孩適應能力很強的,建議你如果婆婆帶的好,可以考慮放老家,但三歲前得帶回身邊糾正一些不好的方面


竹林聽雨6638


家裡條件不好,或者因為工作等原因,不具備自己帶孩子的條件,只能將年幼的孩子放回老家交給老人照管。這樣的情況,在當下的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分享幾個我身邊的案例。

一位前同事

男同事兩口子都是外省的,男方的父母都不在了,女方父母的口音特別重,不會說普通話,同事跟他丈母孃對話都很難聽懂的那種,因為女方還有哥哥,老丈人還沒退休,丈母孃要幫哥哥照顧孩子,而且也不習慣廣東的生活。兩口子因為工作太忙,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自己照顧孩子沒辦法,在孩子生下大概4個月大的時候,媳婦休完產假之前,就將孩子送回了女方父母家照顧,兩口子只能逢年過節回去看一下孩子。孩子跟著外公外婆時間長了,一口的方言,普通話不會說不會聽,3歲的時候接了回來開始跟同事兩口子一起生活,送去上幼兒園,很不習慣,對爸爸媽媽的情感、反應很一般,經常鬧著要外公外婆,而且因為老人對孩子寵的太厲害,養成了一些嬌生慣養的習慣,比如吃飯還要喂,在幼兒園喜歡打人,不滿足要求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這些問題糾正起來特別費力。

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她父母很早就出來打工了,因為條件限制,不能帶著她一起,所以她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一直是奶奶陪伴著,父母只是在過年的時候能夠回去看望她們,朋友跟她父母的感情很生疏,沒有什麼交流的話題,但是跟奶奶的關係特別好,幾年前她奶奶走了,朋友大哭一場,以前還算比較開朗的一個人,像變了一個樣子,話也少了。

我跟她聊過這個話題,她說從小就沒有跟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共同的經歷和話題,待在一起的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很尷尬,所以索性就少說話,也沒有太多親情的感覺。

元寶的經歷

我們家元寶先在2歲8個月了,一直是我們自己帶著,之前就發生過幾次狀況。一次是孩子大概1歲2、3個月的時候,媽媽需要出去培訓兩天,孩子由我來負責照顧,晚上沒有見到媽媽,使勁的哭鬧,折騰到很晚都不睡覺,等第二天晚上媽媽回來之後,孩子一直黏著媽媽讓媽媽抱著,不給抱就哭,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三天。

後來在元寶1歲半的時候,我辭職回家開始全職帶孩子,孩子跟我的感情也很親密了,到去年底的時候,因為家裡出了一些變故,需要回老家三天,孩子由媽媽帶著,晚上我跟孩子視頻的時候,小傢伙會在視頻裡面哭著要爸爸,要我回去陪他睡覺,陪他玩,那種感覺真的特別扎心。

孩子對媽媽有天然的依戀情緒

一般來說,3歲以前的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情緒一定是很強烈的,從十月懷胎開始,到生下來之後的月子裡面,整個母乳餵養期,蹣跚學步,媽媽能夠給孩子一種天然的安全感和信賴感,在孩子的眼裡,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發展,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產生社交的需求,同時,大多數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這種時候,孩子會開始嘗試跟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互動、建立友情,關注的焦點會慢慢的轉移到小夥伴的身上,不過,在孩子需要安撫的時候,媽媽仍然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3歲之前的孩子,對於媽媽的需求最為強烈,這段時期,如果媽媽缺席孩子的成長和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把孩子放回老家交給老人,一定是有弊端的

3歲以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愛、關懷和陪伴,3歲以內缺少母親陪伴的孩子,情感連接不足,長大以後會存在安全感缺失、尋找母愛替代、感情淡薄等問題。

3-6歲的孩子,是性格、品行、習慣、價值觀、行為規範、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言傳身教、做出及時的指引和糾正,孩子很大概率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人生道路。

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幫忙照料,老人養孩子總是習慣嬌慣、讓步,不捨得立規矩,只要孩子哭鬧,基本上都是對孩子讓步的多,導致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缺乏挫折教育,沒有規則意識。

老人對於育兒大多沒有什麼意識,基本上都是遵循五不原則:不餓著、不凍著、不缺覺、不生病受傷、不鬧事。對孩子各種嬌寵,衍生出很多問題。

現實情況下不得不採取的做法,只能想辦法增進親子感情

對於很多外出打工的家庭而言,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往往是現實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很無奈。

那麼,要避免出現老人獨自照顧孩子的種種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儘量改善。

一、有條件的話,儘量讓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下班後和週末的時間可以照料孩子,培養親子感情。

二、如果沒條件一起生活,那麼最好能夠較為頻繁的回去探視孩子,跟孩子進行充分的互動,讓孩子知道,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三、現在的網絡很方便,可以經常視頻的方式跟孩子互動,讓孩子對你保持熟悉感和親切感。

四、跟老人溝通好養育孩子的注意事項和原則,經常瞭解孩子的發展動向,及時的跟老人溝通意見。

做好這幾點,將來你把孩子接回來一起住,面臨的問題會小很多,孩子也會更親你的!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身邊的經歷吧,一歲半那時,其實還是懵懵懂懂懂一些事了,若是老人思想或是偏愛孩子的話,孩子的素養形成不是太好,我帶娃經常出門,偶爾遇到的一週多點的孩子,老人帶,在兒童區或是小孩多的情況下,打小朋友或是比較要強,不管對方多大,而老人沒有太多責備什麼的。上次去公眾場合,好多娃子一起玩,都是兩週左右的寶寶,一個寶寶特調皮,所以的寶寶都被他推搡,有的哭了,有的也磕碰到了,但是他奶奶就是簡單的說小孩幾句(二十三個月大了),之後還是我行我素,最後其他幾位孩子爸媽就直接說,你把你家娃帶走吧,他不合群,不合適待在這裡,結果很不好意思的帶娃走了。

當然也有好的例子,老人帶娃你也要看看自身情況,我自己呢也是主張自己帶孩子,這樣辛苦就辛苦,,等娃大了就好一點了。


沐淋羽裳


其實大家都知道把孩子放回老家,這樣對孩子肯定是有影響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與依戀關係。可是對於很多家庭,有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很多人說生了孩子就得對孩子負責,怎麼樣都需要自己去帶,沒有藉口。永遠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你沒有處在那種環境,真的不能體會別人的苦。

我自己的經歷

我家寶寶在她九個月的時候我就選擇重返職場,留給爺爺奶奶帶,自己和老公每個月回去一兩次。可是真的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公公每天也需要上班,女兒白天都是奶奶帶。奶奶是個很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對自己的孫女當然是好的,孩子一哭就給她想要的,一冷就給她包的嚴嚴實實。因為沒法讓孩子乖乖吃飯,導致孩子一吃飯就要看手機。我時常對婆婆說不要把手機給孩子,不能什麼都聽她的。婆婆自然是無辜的,她也知道看手機不好,可是她不懂得如何教孩子,現在的孩子和以前他們那一代的當然不一樣。孩子不吃飯老人家擔心她餓著,要在中間選擇那隻能是給孩子想要的東西。

所幸兩週左右的時候,我們回到自己的城市,吃飯玩手機的毛病才得以改正,而晚上女兒和爺爺奶奶睡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我想說的是,老人家對孩子自然是好的,可是缺少了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時間長了是很難改回來的。

分析利弊,適當的捨棄

"搬磚就不能抱你,抱你就不能搬磚 " 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經濟條件,就得捨棄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而這些別人都沒法給你建議,只有自己去掂量哪方面對你來說最重要。

即便是這樣,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很多家庭還是可以一邊帶娃,一邊賺錢。像很多家長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也能吸引很多粉絲。我認識的一個寶媽做壽司很厲害,就在自己的城市生意做得很好。很多自媒體上的寶媽,都是一邊帶娃一邊碼字的或者錄視頻的。像三農領域的很多朋友,也是自己在家鄉把事業做得很風光的。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彌補不回來,爸爸媽媽如果能陪伴孩子長大當然最好,可是如果真的沒辦法,也希望大人能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說爸爸媽媽在外累死累活都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之類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