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方歷史崛起才幾百年,為何這麼多人崇拜西方文化而看不到我們傳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剛日讀史


前推三十年,不論是作家、畫家、音樂人、導演,只要有人問他藝術的領路者是誰,有大半人說出來的名字,姓一定在後面,名一定在前面。並且這些人差不多都有國外留學的經歷,英文流利。

西方文化對當代中國人的影響有目共睹,高大上的有鮑勃迪倫、披頭士、U2,帶起了890年代的搖滾潮,俗一點的耐克永遠比安踏貴。光拉大提琴這四個字就比拉二胡的聽起來高雅。就連日常運動,想強身健體的去健身房,想防身自衛的去搏擊館。你要問他?怎麼不去學太極。呦,太極不老年人運動嗎?

中國人到底怎麼了?琴棋書畫,啥時候成鋼琴、小說、油畫了?洋氣不就是種味道嗎?啥時候成有品位的代名詞了?好多年前,康熙來了沒停播時,活著的李敖跟蔡康永、小S說,這麼火的節目,怎麼可以只聊些吃吃喝喝這麼膚淺的東西。突然覺得李敖好可憐,堂堂大師何苦如此尷尬。快別說了,我要聽沈玉琳說潘老師和他家保姆一起泡澡的梗。

我們的傳統文化到底哪裡去了?外國的月亮憑什麼比國內圓?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咱中國人活得憋屈呀。這種憋屈政治上叫閉關鎖國,封建專制。民族特性上叫內斂,保守,規矩多。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經濟是一方面,文化也是一方面。這兩特性,盛世時代還好說,畢竟全世界我最牛逼,文化自然強勢。各地“蠻夷”不遠萬里來天朝朝聖,長安街東市西市轉一圈,口水流下三千尺。那會兒,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中國,因為那裡是天堂。

可到了清朝,乾隆以後。農耕文明的弱點便漸漸顯露無疑,因為世界顯然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以前曾提到過,一個國家如果想要長期穩健的上升發展。從上到下必須互相配套。比如:民主政權國家,假如地方還是三妻四妾,軍閥割據,孔孟之道。那麼該國家當然會問題叢生。專制政權,絕對談不上人權。人權社會,談專制就是倒行逆施,有害多於有益。

於是,在經過上百年的列強侵略後。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傳統中國開始質疑,並且態度多數激進。上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政治制度革命,下到洋務運動的西學東漸,民國時期發起的白話文運動。最後甚至嚴重到,取締漢字創造新型語言的地步。那會兒的海歸,回國一句話不帶幾句中式英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受過教育。

也就是說,中國人學西方是建立在與西方世界相比自身落後的基礎上的。剛開始時,國人推崇西學的只是少數家境優良的知識分子或國外留學生。孫中山、梁啟超、譚嗣同、黃興這些人。因為,當時的中國貧困落後,老百姓普遍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文化程度低。所以,新中國之前的人們學習西方,根本上是因為救國。而到了改革開放時期,國人學習西方則是為了發展。

王蒙先生有過一段有趣的採訪,說他在八十年代中旬當文化部長時因為批准營業性舞廳的事兒,受到公安部的反對。原因是,公安部認為在舞廳跳舞的沒有好人。他回答說:正好一網打盡。

可見,西方文化真正走進中國並不久遠,也就是近四五十年,改革開放前後。在此之前的中國知識分子還是以傳統文化為主。七十年代以前的人所生活的文化環境,洋玩意兒幾乎沒有。這也是為什麼,搖滾樂、蛤蟆鏡、喇叭褲,舞廳這些東西剛進中國時,常被人定義成流氓的原因。在當時傳統中國人價值觀裡,正經人誰那麼打扮?男不男女不女、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眾位如果有心的話,也會發現,七十年代以前的知識分子,其做派、三觀、文化修養跟改革開放以後的人有很大區別。

即便我們再不想承認,二十世紀的中國其綜合國力是弱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我國能以幾十年的時間完成國外幾百年才實現的事兒,都得歸功於改革開放。但在快速發展帶來經濟騰飛的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面臨著凋零的危險。因為,快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環境的快速更新,強勢的西方文化湧進來,也必然會佔據傳統文化的位置。可咱們的傳統文化特點是,從古至今一成不變,鮮有大突破。比如,傳統民樂演奏的就那麼幾種曲子、曲風。此種情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前,相形見絀。

真正能緩解這種局面的,除了我國的國力強盛外(這點目前我國已經有足夠基礎了),傳統文化也得進行改革。做到吸引國外眼球,也吸引國內年輕人的眼球。傳統的不代表就是好的,文化要適應人,不是人適應文化。越是精粹的東西越應該有適應時代的生命力。

個人認為,那些用二胡、琵琶演奏音樂的二次元們,就非常讓人欣賞。也許他們現在不懂古風?但以後未必。至少人家願意把老祖宗的東西拿起來。


王老先僧


中國歷史是有5000年,可文明呢?還有嗎?49年成立了新中國,可真新!一場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文化和信仰都打掉了!我們先不追究罪人的責任!就想問一下為什麼不去補救文化的遺失和文明的淡化!物質滿足了,可精神沒了



榴蓮外套


我一看這些評論,淨是崇洋媚外的人,我們中華民族沒有對世界作貢獻嗎?四大發明是那個國家的?難道是西方人的發明?是資本主義國家發明的?這些評論的人都是吃裡扒外的洋奴,儒家文化就是正統,當然西方資本主義也不是沒有好的一面,對於他們的優秀的東西我們可以學習,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們也研究出了有些西方國家沒有的先進個人產品,難道不是嗎?吃著自已國家的糧食,替西方資本主義鳴羅喝道算是炎黃子孫嗎?算鱉孫!


天翼用戶5035486604933


從前有個村子叫亞莊,村裡的華老員外做過前朝的翰林,家財豐厚,飽讀詩書,深受村民愛戴,被選為村長。

每逢災年,華老員外就在街口搭粥棚,接濟鄉鄰。

各家各戶一有大事小情,比如婚喪嫁娶、搭屋建房,給孩子起名,都會畢恭畢敬請華老員外出面。他隨便說上兩句,大家就覺得有了主心骨。

村東的私塾,村西的祠堂,村口的牌坊,都是按照華老員外的意思修建的。華老員外還擔任私塾的名譽校長,村裡年輕人都以他的弟子自居。

華老員外崇尚孔孟之道,熟讀四書五經,常年穿著粗布長袍,講起話來溫和儒雅。村裡人都覺得他像個老神仙,有些仙風道骨。村裡稍微認識幾個字的人,都喜歡學他的樣子走路說話,覺得這樣顯得更有身份。稍微有兩個錢的人,都想著做一件他那樣的長袍,覺得這樣顯得更有派頭。

後來鬧軍閥,一支部隊駐到亞莊,為首的排長姓歐。

歐排長進村的頭件事,就是徵用華家大院。華老員外氣憤不過,跟歐排長理論,被衛兵打個半死,不得不帶著一家老小,搬到村外長工們住的土屋。

歐排長給村民立了規矩,秋收的糧食交一半,充作軍餉。屠宰的牲畜交頭和下水,作為對軍兵的犒賞。逢到排長和太太、姨太太過生日,只要拿著豬頭羊頭來做賀禮,可以不用交豬羊下水。於是每當排長和太太、姨太太過生日,村裡可就熱鬧起來了,殺豬的,殺羊的,紛紛排著隊去歐排長家送禮祝賀。

村裡幾位識字的先生,邀請歐排長擔任私塾名譽校長,村裡的年輕人,也紛紛以歐排長的弟子自居。

後來在歐排長主持下,村裡重修了祠堂。推倒了村口的牌坊,改成防禦工事。

村裡人一有個大事小情,總希望能託人把歐排長請來,這樣全家族都有面子。歐排長年輕時候在英國讀過軍校,他有一次喝酒時跟村裡幾個鄉紳說,人家外國吃飯不用筷子,用的是刀叉,哪隻手拿刀,哪隻手拿叉,都是有講究的。穿的衣服也體面,領子特別低,脖子上系一根帶子,那叫領帶。唉,你們這些老土,說了你們也不懂。

後來有鄉紳讓村裡的鐵匠真的打了一批刀叉,以後再請歐排長吃飯,就換成用刀叉。歐排長對此大加讚賞。於是刀叉在村裡竟漸漸流行起來了。

歐排長脾氣火爆,講話大嗓門,一生氣就愛拔出槍,指著別人的腦門說:特孃的,老子一槍斃了你!村裡年輕人聽得多了,都學會了這句話,一跟人吵架,就愛用手比劃著說,特孃的,老子一槍斃了你!最後連小孩子都會說了。

又過了幾年,歐排長接到命令,拉著隊伍走了。

華老員外的孫子華雲回到村裡,把華老員外從村外的土屋接回華府。原來這些年來,華雲在外面做生意,發了大財,以前忌憚歐排長,才一直沒敢回村。

華雲出錢重新了村裡的祠堂,把私塾遷到村東的小河溝,建起2層樓的校舍,還起了名字叫湖畔小學。村裡的年輕人常去小學校聽華雲演講。華雲教育大家,賺錢主要靠的是信念和理想,你越是一心想著發財,越發不了財。還說他自己雖然有錢,但是從來沒把錢太當回事,他最懷念的是當初剛從師範學校畢業,一個月薪水只有幾十個銅板,但是很快樂。年輕人都把華雲當成偶像,還有人把他的話做成海報,貼在小學校的外牆上。

華老員外雖然很看重華雲這個孫子,但是對他胡吹海扇的毛病總是看不慣。老員外覺得,亞莊幾千年來一直信奉的是儒學,講究仁義禮智信,現在年輕人都鑽進錢眼裡,認為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就活該當孫子,這樣的風氣不好。於是華老員外就找華雲商量,希望重建私塾,教大家四書五經。華雲雖然表面上答應了,但講的依舊是自己那一套。

回憶起亞莊這些年的變遷,華老員外有時就想,以前村裡人都跟他一樣尊師重禮,可是歐排長才來了幾年,風氣就全變了,變成一切靠拳頭說話。現在華雲回來,村裡的風氣又變了,變成有錢就是大爺。歸根到底,還是誰有實力誰說了算。手裡有槍,兜裡有錢,放屁都是香的,祖宗十八代都是賢人。可一旦失了勢,就立馬什麼都是錯的,祖宗十八代都連帶著被人瞧不起。或許,這就是現實?

很多人可能忘了,西方文化是怎麼來到中國的?是八國聯軍用堅船利炮送來的。現在很多人覺得西方什麼都是好的,真的那麼好嗎?你跟那些崇拜西方文化的人抬槓,往往也抬不過他們。除非有一天,中國的實力真正超過西方,這種對西方文化的莫名崇拜才會煙消雲散吧。我覺得這一天已經不遠了。我是個刀匠,只會打打鐵,做幾把小刀,也不懂什麼社會大道理。說的淨是些山野村夫的糙話,大家就隨便聽聽吧。


匠人工坊


我喜愛自己的國家,但是必須實話實說,五千年曆史疊滿了戰亂封建迷信,所謂的傳統文化幾乎全是愚昧和自大,導致近百年對現代科學文明幾乎毫無貢獻。愛國就要去改造它,學日本脫亞入歐,遠離愚昧的封建殘留,用現代人的姿態擁抱未來。


藍色效能


西方發展時間雖短,卻文明進步快、幅度大,誕生了先進的政治體制,促進了人文、科技、經濟的大發展大進步。而我們有5000年曆史,卻是走不出因為極權專制而造成改朝換代的興衰循環,國家多災多難,百姓貧窮苦不堪言。我們儘管歷史悠久、文明早發、人民勤勞、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就是難以走在世界前列,難道其中的原因,不值得我們深思反省嗎?


碧宇丹鳳1


對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肯定幾點,不然後面的就說不通說不明白。

第一,西方文明的起源確實比我華夏文明的起源更早。

第二,西方文明基本上屬於斷代文明,不然就不會出現“黑暗的中世紀”這一說法,我華夏文明在主線上沒有出現斷代。

第三,問題中提出的西方文明幾百年的歷史,基本屬於工業文明開始之後,最早不超過文藝復興時期。

第四,無論西方文明還是我華夏文明,都要批判的看,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

第五,相關歷史時期的東西方正處在什麼時候呢,這裡說的西方文明基本上屬於工業文明,西方的工業文明開始的時候是18世紀60年代,這時候的中國是大清帝國鼎盛時期的乾隆朝(乾隆好像是1735年登基)。就算這裡說的西方文明是從14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始,那麼咱也說說14世紀的中國在幹嘛,這個世紀的中國正處在元末明初。

第六,歐洲地區主要的幾個國家基本處於平原地帶,而且地域面積較小,交通便利,文化傳播速度比較快。而中國的地域面積相對較大,地形複雜,文化傳播速度較慢,山地谷地等地區的文化封閉比較嚴重。

第七,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時期,在中國是在12—13世紀(南宋時期),西方國家是13—14世紀,按理說,東方文明應該比西方文明更先進。但是中國歷史上的這段時期出現了野蠻文明用武力統治先進文明的事情,13世紀後期,元朝取代宋朝,而宋朝的文明被野蠻壓榨一百年(元朝),而恢復這一百年,又用了差不多三百年(明朝),當恢復的差不多了,又有野蠻文明來殘酷壓榨先進文明三百年(清朝)。而從14世紀開始,歐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即便是發生戰爭,戰勝國和戰敗國的文明相似度很高,水平接近。這一點東西方文明有本質上的區別。

第八,從時間上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西方文明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大概700年,我國從南宋滅亡到鴉片戰爭大概是600多年的時間,從1840年到現在不到200年的時間,我們距離西方文明的差距縮短了多少,不用說了,大家都看著了,而這個高速度一方面是來自對西方文明結果的複製,從而壓縮了文明原創的過程,而另一方面則是源自沒有斷代的華夏文明自身的包容,進取,勤奮等優秀的文化品格。

第九,中國夢是什麼?其實就是大漢朝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就是大唐時期的“開元盛世”“貞觀之治”。而這一時期的歐洲國家在幹什麼呢?黑暗中世紀,甚至還是奴隸社會。可以說,文明基因的優劣在這裡立判高下,所以文明的好壞,不在於現在的優劣,而在於文化基因的優劣。

第十,我們有無可比擬的優秀的文化基因,只不過我們差的是時間,假以時日,我華夏文明必然會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的繼承發揚我華夏文明的優秀品格,辯證的看待學習吸取西方文明,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孰是孰非,孰優孰劣。

看明白了嗎?


蘿蔔坑裡的爺


人類社會此起彼伏才有進步。難道因為我們有5000年文化就不用電、不用汽柴油了嗎。我們的現代生活有幾樣不是西方先進文明帶給我們的。


山哥140060993


井底之蛙。西方在近代的爆發並不是突然的,實際是長期演進的過程,是商業貿易、金融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發育成熟後的必然結果。中國文明在早期的確先進,但不進則退,周邊缺少具有競爭力的文明,導致中國文明無法獲得新鮮血液,慢慢就僵化了,直至西方文明的到來。對西方文明的吸收是歷史的選擇,抗拒守舊都是沒有意義的。


夢迴南楚


歐洲大瘟疫之後的文藝復興衝破了中世紀的黑暗,人類真正的思想解放從此開始。自然科學伴隨著文藝復興而產生,還產生了一些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法學家、文學家他們的成就至今還在影響著人類。文藝復興還刺激產生了工業革命,還產生了一直影響著我們並且將繼續影響著我們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很遺憾,以《周易》為基礎的文化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自然科學也就不可能在中國產生。地理條件限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廣泛交流,文藝復興對中國的影響非常有限,以至於在近代是那麼的屈辱和災難深重。

最近十幾年生命科學發展證明了我們現代人祖先是來自非洲,包括中國人在內。周口店的中國猿人及在中國超過8萬年以上的人類化石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這並不影響我們作為中國人而自豪。中國歷史是三千年還是五千年的學術之爭,跟是否愛國沒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