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消費降級”是在販賣焦慮嗎?

近來,關於“ 消費降級 ”與“ 消費升級 ”的爭論不絕於耳,“一口榨菜一口二鍋頭,騎著摩拜遛一遛,購物用‘9塊9包郵’……”這樣的民諺,被認為是“ 消費降級 ”的典型場景。


“消費降級”是在販賣焦慮嗎?


“ 消費降級 ”果真發生了嗎?從整體上看,這恐怕有些渲染過度。近兩年,國內消費的增長確實在有所放緩,數,這只是硬幣的一個面而已,與此同時,消費對GDP貢獻卻在增長。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是因為,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以往側重於實物的消費,更多轉向於服務性消費,據統計,目前包括旅遊、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在內的服務消費已經佔到了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40%以上。服務消費取代部分實物消費,這本身就是消費升級的一個表現。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消費一直呈現由低端向中高端、數量向質量的轉變,這樣的轉變遠未完成,民眾對於優質商品依然有著旺盛的需求。

而且,消費本來就是多元的,不能因為某些低端消費的增長,而否定消費升級大趨勢。許多時候,低端消費和高端往往是共存的,比如,一個年輕人週末可能會宅在家裡吃泡麵榨菜,但同時,他花錢買價格高昂的數碼商品卻同樣不手軟;一位白領會熱衷於共享單車這一廉價出行方式,但這不妨礙他每年花幾個月工資去海外旅遊。


“消費降級”是在販賣焦慮嗎?


消費觀念在轉變,消費結構在優化,消費規模在擴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謂“降級”不過是消費變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對於當下的消費現狀,應有一個全面、客觀、理性的認識。

當然,對於某些人群、某些領域正在發生的“消費降級”現象,我們也沒有必要否認和迴避。

對於許多揹負沉重房貸負擔的家庭而言,可支配收入的減少,生活壓力的加大,使得他們的日常消費不得不“降級”。對於許多漂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而言,房租、物價不斷上漲,工資卻增長緩慢,使得他們必須省吃儉用,才能在城市站穩腳跟。對於需要養育孩子的家庭而言,撫養孩子的開支,佔了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他們沒有寬裕的錢,來追隨消費升級的潮流……


“消費降級”是在販賣焦慮嗎?


為什麼“消費降級”這個概念會成為熱門詞彙?就是因為它是一種社會焦慮的投射,反映了這些群體的心聲。以偏蓋全,當然是偏頗的,但如果用整體去掩蓋局部,同樣也不妥。“消費降級”受到熱議,背後的民生之痛,不能被忽視。如果物價持續上漲,收入增速繼續下降,而住房、教育等硬性開支佔比依然高居不下,“消費降級”恐怕會在更多人身上上演。

輿論熱議“ 消費降級 ”,其實不是壞事,通過相關的討論,如何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發揮消費對於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已成為共識。期望未來,能在收入增長、稅費減免和遏制房價上漲方面有進一步的實質措施出臺,使得更多人走出“消費降級”的焦慮,跟上消費升級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