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戰機分為單發和雙發,這其中有哪些區別,哪一個更強?

秦皇見漢武


(一)用途的不同,性能不同:雙發重型戰鬥機通常是用於執行遠距離的巡航作戰任務,包括遠距離的空中截擊任務。除了具備遠航程,還需要有高速度,能快速抵達作戰區域,或是趕到目標區進行驅離。雙發重型戰鬥機由於安裝了兩臺發動機,因此推力達,速度快,速度普遍達到兩馬赫以,有的甚至達到三馬赫以上。飛行高度高,能達到近兩萬米,有的甚至達到了三萬米的高空。雙發重型戰鬥機安性能分為用於空中作戰的空優型重型戰鬥機,和用於對地對海打擊為主的戰鬥攻擊機。現在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正逐步向具備空戰和攻擊合二為一的多用途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此類重型戰鬥機典型有:蘇-30、蘇-35、F-15、颱風等,五代機中的F-22、殲20、蘇-57等都屬於重型戰鬥機的範疇;雙發重型戰鬥機屬於主力戰鬥機型,地位處於高低搭配作戰中的高端機型。



輕型戰鬥機機體小,重量輕,採用單發動機。這種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以空中作戰為主要性能,兼顧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輕型戰鬥機機動靈活,其中低空性能突出,低空突防能力強。和重型戰鬥機比,航程,速度,載彈量低,航程通常在,升限,速度,不及重型戰鬥機。典型機型:F-16、米格29、殲10、梟龍等等。單發動機的輕型戰鬥機屬於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戰鬥機。


(二)價格不同,定位不同:重型戰鬥機是作為主力作戰飛機研製的,它的定位是用大價錢打造一款戰鬥力強大,能對空作戰,又能對地對海上目標進行打擊的高端機型,具有大縱深作戰能力,能搭載大型導彈打擊目標。因此,重型戰鬥機的價格也高很多,維修保養,使用費用都比較高。如果大量裝備壓力很大,特別戰爭狀態下,生產週期長,成本高,很可能出現供應中斷的囧境。因而影響作戰格局的改變。正是因此,所以輕型戰鬥機出現了,輕型戰鬥機雖然體格小,重量輕,載彈量少,使用的廣泛性能不及雙發重型戰鬥機,但價格便宜,製造速度快,維護保養容易,使用費用也低廉。戰時能夠大量製造,製造週期短。單發輕型戰鬥機在使用定位上屬於低端機型,一般被用來作為“耗材”或補充。


(三)熟強熟弱:首先,從性能和定位來看自然是雙發重型戰鬥機的能力強,兩者單挑,也是重型戰鬥機勝算大些。但武器的強弱並不能從性能的對比中來說事,因為武器是用來作戰的,輕型戰鬥機雖然個頭不大,但空戰中未必就處於完全的下風。從性能特點來說,重型戰鬥機雖然說是多用途,但目前為止並不平衡,通常是一項性能突出。而輕型戰鬥機普遍的就是空戰性能好。有很多的輕型戰鬥機空戰中並不輸於重型戰機的實例就是這個原因。第二,輕型戰鬥機是作為低端“耗材”機型定位的。戰時,數量決定勝負的戰例有很多,T-34坦克性能遠不及虎式,但最後的勝利者卻是T-34。所以僅從性能就斷定誰是勝利者顯然不夠嚴謹。戰鬥機首先就是用來打仗的,這是製造它的目的。因此,只有戰爭才是檢驗熟強熟弱的天枰。
以上論述屬於兔哥本人,不代表網絡平臺觀點。歡迎探討指正。兔哥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單發、雙發,就是戰機使用一臺發動機和兩臺發動機的區別,一般來說,同代戰機,雙發一般來說更強一些,隔代戰機那基本上還是代差優勢更顯著。

雙發戰機一般都是重型機或中型戰機,航程遠,機體大,載彈多,看蘇-27機翼下,翼尖,機腹,進氣道下,10多個掛點,特別是進氣道之間可以掛重型反艦導彈,雷達設備也可以做得大些,功率強些,雙發提供的能源更多,還有就是雙發戰機的可靠性更好,一臺發動機故障或被擊傷,還有一臺可以使用。

單發戰機相比之下要弱一些,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雷達的重量也能減輕,消耗功率也能減少,比如瑞典薩博的JAS-39“鷹獅”就是單發輕型戰機,它的愛立信 PS-05雷達,體積只有前輩J-37戰機PS-46雷達的60%,重量只有一半,但看得卻更遠,數據處理速度更快。

設計得巧妙的話,單發戰機潛力也相當可觀,看這架JAS-39,掛載能力也很強,當然掛不了重型彈,但對空,對地精確打擊彈藥都不是很重,發動機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不像上世紀那麼動不動集體趴窩,特別是航發巨頭的產品,推力和可靠性都不錯,JAS-39使用美國通用的F-414,居然能超音速巡航,這可是90年代水平,雙發戰機也是到了F-22才做到。

論對抗的話,非隱身戰機之間,首先看雷達性能,雙發戰機雷達口徑大,探測距離遠,現代中距導彈比如美國的AIM-120,俄羅斯的R-77,我國的PL-12性能都很強,不可逃逸區都比較大,單發戰機就可能吃虧,除非雷達性能相當出色。而進入近距格鬥階段,單發戰機機動性能並不弱,我國空軍金頭盔比武,單發殲-10一度蟬聯桂冠,雙發殲-11也經過一番研究苦練才翻身。N


聯合防務


一型飛機採用單發還是雙發,跟一個國家的裝備研發能力、預算採購能力(價格)、國土面積、作戰目標(假想敵)想定、單位飛行成本等等都有關係。

以前受到發動機推力制約,為了尋求更遠的航程,更強的機動性(更高的推重比),更大的載彈量,更高的抗墜毀冗餘度(尤其是艦載型),而採用研製雙發,常見於疆域面積廣闊的國家,如中美俄,後來一些面積不大的國家,如日、韓、新加坡、土豪沙特、印尼等也相繼購買了雙發重型戰機,為的是與鄰居們形成代差,或是針鋒相對,你有我也要有,對等威懾。

歐洲雙風也是雙發,不過屬於中型機,各種因素妥協的產物,。俄羅斯的米格29也是雙發,可惜劍走偏鋒,過於強調機動性,過於輕小的機體讓航程及後續改進都成了問題,跟功能同樣單一的重型截機機米格31“獵狐犬”一樣,後繼乏力,米格公司由此一蹶不振,可惜啊可惜!

研製單發戰機的通常是小國,如瑞典的“鷹獅”,或是為了降低採購成本,進行高底搭配,如F16,中國的殲十。

隨著發動機技術的進步,以後單雙發之分也會漸漸模糊,從美國的F35“肥電”身上已露出先兆。未來的“變循環發動機”推重比會更加逆天,空戰即將進入無人化時代,一臺發動機能搞定的事,為什麼要用兩臺呢?


一枝光棍走天涯


戰鬥機使用單發和雙發是根據設計指標來決定的,另外戰鬥機的研製還受到發動機技術水平的限制,這也是決定使用多少臺發動機的一個因素。雙發和單發不是判斷這架戰鬥機是否是重型戰鬥機的一個依據,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單發戰鬥就是F-35閃電II戰鬥機,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超過F/A-18E/F達到了31噸,而俄羅斯的蘇-33戰鬥機的總量才33噸,而且還是採用2臺發動機的型號。

單發戰鬥機和雙發戰鬥機的區別有很多,之前美國海軍就認為雙發戰鬥機比單發戰鬥機的可靠性要高,因此在艦載機的選擇上就傾向於使用雙發戰鬥機,包括F-14和F/A-18等都是雙發戰鬥機。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單發戰鬥機的可靠性也是已經非常高了,所以單發和雙發在安全性上的區別就很小。

在成本上單發和雙發是有區別的,如今美國的F-35閃電II戰鬥機就是為了考慮成本而使用了一臺F135渦扇發動機,而F-22A猛禽戰鬥機使用的是兩臺F119渦扇發動機。通過使用一臺發動機可以明顯的降低成本,如今的F-35A出廠價格僅僅是8920萬美元,比起之前的F-22A要便宜了許多。

單發戰鬥機和雙發戰鬥機無法直接比較哪一個比較強,譬如F-22A和F-35A閃電II戰鬥機,其實各有優劣,在速度上F-22A明顯要超過F-35A,但是在航程上F-22A就麼有F-35A厲害了,而且在網絡作戰能力上也是F-35A閃電II戰鬥機佔據了優勢。

使用單發還是雙發已經不是判斷戰鬥機強弱的一個標誌,使用雙發的輕型戰鬥機也有很多,但是這些戰鬥機和F-35之類的戰鬥機就是沒得比較的。


航空視界


單發和雙發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發動機是一臺還是兩臺啦。其實對於裝幾臺發動機,這是和對飛機的技戰術性能有關的,一般來說重型戰鬥機都是雙發,但雙發不一定是重型戰鬥機。

首先,從成本來說單發的成本要低於雙發,畢竟發動機是很貴的,以AL31為例,單價在500W刀左右,雙發的J11A僅發動機成本就1000W刀。而且雙發戰鬥機在維護上也要比單發要更耗時費力。

其次,從動力需求上來說,同種推力情況下兩臺發動機的推力肯定比一臺要大,戰鬥機對推力要求很高,雙發能保證充沛的動力需求。

最後,從生存能力來說,雙發的生存性要好過一臺,畢竟只有一臺發動機一旦出了問題那就妥妥的藥丸,兩臺壞一臺至少還能保證飛機繼續飛。

所以簡單來說,單發佈局一般是成本較為低廉的輕/中型機的選擇,雙發一般都是空優中/重型機的選擇。但具體情況還要按技戰術指標來定。

1.高級教練機。現在各國的高級教練機基本上都是採用兩臺小推做動力,之所以這樣第一是考慮成本,第二作為高級教練機需要模擬先進戰鬥機,推力不能低。第三安全性。

2.攻擊機。經典的攻擊機如A10、蘇25對於生存性要求比較高,雙發佈局能滿足掛載能力也能保證生存能力。

3.需要充足的動力但又必須做成中型機尺寸的。不用說歐洲雙風、塑料蟲和米格29就是代表。這類戰鬥機既要保證輕巧,又必須要保證有充沛的動力,所以都採用的是雙中推。


土豆也是主食


首先單發發動機比不一定比雙發的慢! 雖然普遍這樣,但並不是絕對!! 還有,樓上說單發算輕型,雙發算重型,這也是錯的!Su-25就是雙發,但它只是對地作戰的支援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9,500千克,F-35只是單發,但最大起飛重量27,200公斤!! 單發的發動機在設計上相對簡單,操控也相對簡單,而且機身普遍較輕,推重比高! 而雙發的的可靠性好,功率也要大!但雙發的飛機設計難度大,機體複雜得多,重量也加大了,同時重心,靜穩定等等都需要十分精密的計算,操控起來也相對複雜! 尤其是電傳系統!這是許多國家無法自己生產飛機的瓶頸!而雙發飛機對電傳系統的要求極其的高!必須是絕對可靠,準確的! 除此之外,造價,維護等方面單發都具有優勢!


咖給部新no揪次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首先戰鬥機從座位可分為單座和雙座。單座機一般都是空優戰機。戰機多數是中型和輕行為主,發動機有單發和雙發。作戰任務主要還是奪取制空權、截擊任務等等。所以只有一人駕駛進行格鬥或一定的看對面作戰。雙座機一般都是以空對面作戰為主,兼具一定的格鬥。例如殲16、飛豹、蘇30、F15、F18等按我們國內的說法叫殲擊轟炸機。在作戰中前面飛行員負責駕駛,後面的飛行員負責導航、武器系統控制。另外一個雙座機就是教練機,例如殲教7。負責培訓飛行員,兼顧一定的作戰任務。


祥雲風mm


單雙發飛機互有長短,雙發戰鬥機安全性更好,即便其中一發出問題,靠另一發仍可安全降落機場。航母上的艦載機大多為雙發就是這個道理。還有雙發戰鬥機的推力較單發飛機大得多,攜載武器量大,戰鬥力強,載油多,航程遠。但單價高、生產和使用成本亦高。單發戰鬥機安全性較雙發飛機差,印度摔掉九十多架戰鬥機大多是單發的米格21。單發戰鬥機雖然成本低,單價低,載油量少,航程短,戰鬥力弱。但好處是成本低廉,可大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當前第三世界國家大多裝備單發輕型戰機。為了揚長避短,節省軍費,現在好些發達國家均採用單雙發戰機混合搭配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裝備的性能。


南疆軍旗


按單雙打分不太靠譜,還是主要看用途,和代差比如F35單發,但是因為代差擺在那裡,就是碾壓前代。光一個超視距就夠受的了。同是也不應該只看戰績好壞,也要看在那個體系裡。比如中型戰鬥機裡的米格29系列,本身設計不錯,但是碰上了體系化作戰,那不就瞎了嗎?你一個飛機怎麼對抗人家一整個體系呢?


爽歪的麻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