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縣城樓市的購買力困境。︱DK腦洞073

縣城樓市的購買力困境。︱DK腦洞073

縣城樓市的購買力困境。︱DK腦洞073

DK 腦洞,我是劉德科。

微信朋友圈刷到九宮格樓盤廣告,同事告訴我,這是用了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大強的卡通形象——

第六格是:「喂,兒子,爸要買市中心的房子。」

第七格是:「兒子說,還要考慮比較一下。我不活了。」

我沒看過《都挺好》,不知道這樣的對話是否符合劇情,也不知道劇中人物住在什麼城市,買哪個城市的房子;但是,子女給父母買房,或者父母給子女買房,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消費模式。

像蘇大強這樣要兒子給他買房還嚷著「我不活了」,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不是主流。今天我們聊縣城裡的一種典型購房困境,在子女與父母之間——

縣城裡的很多年輕人,是想買房,想住進有圍牆、有中央庭院、人車分流、有電梯、有物業服務的小區——這種小區在大中城市很常見,但是在縣城,這種標準意義上的住宅樓盤數量還不夠。

說一個很簡單的點: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小孩到樓下玩,不需要穿過車來車往的馬路。

但是,縣城裡的年輕人錢不夠,而父母的錢是夠的。對於縣城裡的高淨值家庭來說,父母通常有兩三房產,但都是老式的房產,都不是標準意義上的住宅樓盤。父母的看法通常是,我們家房子夠多了,為什麼還要買?

父母不捨得賣掉房子,去買新的標準意義上的住宅樓盤。年輕人想要買,但是沒有決策權。

也就是說,購買力和購買慾是分離的。購買力在父母手上,購買慾在年輕人身上。

這是縣城裡非常典型的一種購買力困境。

其實,縣城裡的那些老式的房產,並不具備什麼增值潛力;及時賣掉、及時換倉,換成標準意義上的住宅樓盤,是縣城高淨值家庭資產保衛戰的關鍵一環。

如何讓父母更新觀念,或許也是房企在縣城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所以,今天的腦洞是:……

點擊底部圖片,一元錢購買《DK腦洞》,聽到宇宙盡頭。

更多腦洞文章

01:樹屋 02:秦始皇 03:曹操 04:節水馬桶

05:物業 06:白銀時代 07:國清寺 08:應急燈

09:椰汁 10:毒地 11:電話亭12:木頭和石頭

13:粉牆 14:百度15:愛晚亭 16:留改拆

17:口頭禪 18:空調外機 19:兩個結論

20:中國府 21:良渚 22:樓盤名 23:許家印

24:露臺 25:高鐵 26:望海潮 27:古詩

28:韓國瑜 29:規則 30:白手套 31:缺點

32:博爾赫斯 33:瀋陽 34:電地暖 35:新加坡

36:寫字樓空調 37:布魯諾 38:愛國 39:跨界

40:無雙 41:臥蠶 42:時間軸 43:建設性模糊

44:永慶坊 45:王菲 46:金句 47:沉重的「好看」

48: 49:小誤解 50:斷臂 51:錦旗

52:洗衣機 53:場景 54:書與裝飾物55:倫敦樓盤

56:口袋公園57:遊牧屋 58:餅乾 59:宗慶後

60:值錢的東西 61:機器人62:食神63:迪士尼

64:千字文 65:日本建築師 66:電梯燈

67:垃圾桶 68:養老公寓 69:菜市場

70:滬C71:喜事72:朱麗葉

县城楼市的购买力困境。︱DK脑洞073

中國房地產版的一千零一夜

《DK腦洞》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