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紹興廣電總檯記者李梅(化名),剛生下女兒不久便查出身患癌症。40歲的她不是在醫院,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一直堅持著化療了70次,期間還考出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邊治病,一邊給病友們做心理輔導......

生活最美滿的時候,她查出乳腺癌晚期

去年5月,走進心理諮詢師考場前,考官攔住了李梅,看了她幾眼。她帶著止痛藥,纏著紗布。李梅說:沒看錯,這就是我。

身份證上,李梅的照片看起來很不一樣,經過幾年的化療,樣貌大變。曾經是電視臺出鏡記者的她,現在看起來像個“小子”。

“我生病了。”她這樣和考官說。考官輕輕地拍了她的肩膀說:“對不起”。

這個小小的舉動讓李梅很受感動。這次考試,她考出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沒有人知道,她是一名晚期的癌症患者。

剛查出癌症時,她剛生下女兒不久。現在過去快四年了。這四年來,她經歷的痛苦,自然是太多太多了。痛的時候,她想把鐵欄杆都咬斷。

李梅是紹興本地人,大學畢業後,去新西蘭留過學,又自考了浙江大學本科中文,到了紹興廣電工作,再結婚生了女兒。就在生活最美滿的時候,突然查出了乳腺癌晚期,當時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了。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源自網絡

醫生說,你活不了幾個月的,還是回去吧,不要治療了。李媽媽跪著求醫生,她們母女相依為命,一定要收下她,能活多久是多久。

從紹興到上海,顛簸的大巴車,幾年來的求醫之路。“不是在醫院,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

她經歷了67次化療,十次放療,每一次,她媽媽都記在本子上。

“有藥用就很好了,沒藥才恐懼。”她說。對於她來說,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全都用過了。現在用的是抗腸癌的藥,效果還不錯。

很多人都會想不通:為什麼是我?

李梅的願望是能夠做一名心理諮詢師,給病人帶去一些心理安慰,幫助他們緩解恐懼,因為癌症實在太痛苦了。

電影《我不是藥神》裡,老呂買不到仿製藥,乘人不備自殺了——李梅的病友中也有。通常也是割腕或者吞安眠藥,有些是因為太難受了,有些是因為病得太久拖累家人或者被人嫌棄了。有些被救回來了,有些,則沒有。

李梅有切身的經歷,又樂觀,喜歡開玩笑,常常把病人逗笑。比如在醫院的時候,有病人不肯吃飯,哭,醫生就會來叫她,能不能幫忙去開導開導,她總是很樂意去。

她知道,剛入住的病人,心態總是不好的,很灰暗。他們情緒容易低落,抱怨叫苦,自己沒做壞事啊,而且生活都很講究,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很多人都會想不通:為什麼是我。

而有的人一開始會特別樂觀,“我一定要打敗腫瘤”。但最終,沒多久,就被腫瘤打敗了。

對於這些,李梅看到過很多次,但她依然看不慣。

她覺得,要和癌症抗爭,只有認清現實,保持平靜和感恩的心態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是一場馬拉松,畢竟上天也是給了我們機會。”

李梅喜歡開玩笑。比如在逛超市的時候,偶爾也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她也不介意,她會大方地走到人家面前,往往人家會被嚇跑了。走路的時候,有人會回頭多看她幾眼,李梅會做鬼臉,人家就跑了。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源自網絡

只剩下一個人的病友群

得乳腺癌的自然是女人多。女人生病了,總需要男人照顧。

李梅發現,相對來說,上海男人是比較細心的,“可能在家裡習慣了。”不管有多早,他們都會準時過來照顧,洗臉洗腳,非常體貼,說話也是柔聲細語。

而更多的男人是不耐煩。更有的帶著小三上門來逼著離婚,有的吵著要分財產。有的人也找不到了,有的則是生了病後,家人看到也躲得遠遠的。

有一個四川的病友,做手術前被家屬攔在了門口,簽了財產公證書才能進去。她一邊哭一邊簽了字。

“時間長了,家人也會疲倦,不會像開始一樣照顧細微,所以很多人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她這樣說。

她的一個病友,是安徽人,有兩個孩子,平時老公在家開個修車鋪,日子過得還不錯。被癌症打破平靜後,老公就失蹤了。她一邊看病一邊去擺地攤,賣水果。去上海醫院看病,住不起旅館,就住50塊錢的走廊。李梅看到她這麼可憐,就在微信上幫她賣水果。但是這樣的日子能堅持多久呢,去年,這個病友就走了。

病友群,有一個七八個人的小群,如今只剩下了李梅一個人,其他都悄無聲息了,她只有傷感地把群解散了。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源自網絡

帶著妻子照片旅行的丈夫

病魔雖然殘酷,但也有溫馨和感動。

有一個病友小暖,是福建人,在北京工作,也是做傳媒的,女孩子,年輕漂亮,她和丈夫很恩愛。

生病的時候,夫妻倆在窗臺上看夕陽,拍了一張照片,去世後,只剩下了丈夫和一把空椅子,丈夫拿著一朵黃色的菊花。

看到這兩張照片,李梅哭了。

小暖快不行的時候,寫下了一張字條:這輩子沒能和你走到最後,很遺憾。

現在,這位丈夫正帶著小暖的照片到處旅遊,完成妻子的心願。

在李梅看來,他們五年多的婚姻並不算久,卻濃縮了許多婚姻五十年的濃情與細膩。

患病的時候,夫妻除了逗趣的情話,聊得最多的是生死,聊著聊著就會聊到孩子。“以後你可能要和別人結婚,就會有小孩了。”有次說到這個話題,小暖和丈夫說:“那你以後把女兒名字起成我的名字好了,我以後轉世再做你女兒好嗎?”丈夫答了聲好,就默默流淚。

李梅送走了好幾十個病友了,留下來的另一半,有些一直孑然一身,也有的在一段時間之後重新組成了家庭。

李梅覺得,這沒有黑白對錯,就像不得不離去的另一半所希望的那樣,好好活下去。那些重建家庭的,讓人看到了生活的頑強與奔湧向前;那些遲遲不願離去不肯接受散場的,大概是愛情的模樣。

來化療的準媽媽

來化療的準媽媽有一個病友,李梅不知道她的名字,從事什麼職業,以及她現在怎麼樣。但她還是觸動了李梅。

這是一位準媽媽。今年1月底,李梅在上海做化療,碰到了她。交談中知道,她也就30出頭,徐州人,大著肚子做了手術之後,想來想去,還是捨不得拿掉孩子。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源自網絡

然後,她的媽媽陪她在上海,一邊做化療一邊待產,據說跑遍了上海各大醫院幾乎都沒人敢收治給她做產檢,好說歹說最後是上海一家醫院收了她。

聽說這些,李梅病房裡就沸騰了,議論紛紛,有讚歎的,也有反對的。最集中的意見就是:就不怕化療對肚子裡的孩子有影響嗎?而且孕產期是雌激素成倍增長的特殊期,就不怕自己會癌症復發轉移嗎?

很多人都覺得她應該拿掉孩子,那才是最理智最安全的選擇。她笑笑說,醫生說查了中外很多資料,還沒有報告顯示化療對腹中胎兒有明確影響。

李梅說,可不可以拍你的側面,發朋友圈說說這個事呢?她微笑一下說可以的。李梅發佈了微信朋友圈之後,評論果然炸了。幾乎七成的聲音在說,不應該冒這個險生孩子,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大概一小半的人在讚歎,偉大的媽媽!

很難說對錯,也說不上該指責還是讚揚。但是讓李梅佩服的是,這個準媽媽那麼堅定而從容,好像外界的讚揚也好,批評也好,都與她無干了。她和她未出世的孩子,就這麼安安靜靜地一邊治療,一邊等待分娩。

後來,她得知,這個新的生命還是順利地來到了人間。

生命,真是強大得出人意料。

後記

四年的抗爭,終於還是沒能戰勝病魔。李梅,一個熱愛生活工作家人的人就這樣走了!

啟示

對於每一位女人來說,乳房都是她們美麗優雅的標誌,是她們作為女性的自信。可是它在承載著女性美麗和自信的同時,也潛藏著乳腺癌的兇險。當乳腺癌來襲的時候,對於女人來說,不僅是疾病的痛苦、生命的危機,曾經甜蜜的愛情、曾經令人羨慕的美麗、曾經幸福穩定的家庭都有可能會因為它而化為烏有。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患病之後就表現出自暴自棄和對丈夫的冷淡,她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完整的女人了。

乳腺癌雖然發病率逐年上升,卻也成了早期發現率較高、預後較好的惡性腫瘤,許多乳腺癌患者經過治療得以新生,尤其是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輕視它。資料顯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礙發生率遠高於其他癌症患者。國外一項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調查顯示:45%的患者有或多或少的精神障礙,許多人喪失了性慾,化療引起的脫髮、手術帶來的傷疤、乳房的失去使她們感到極大的痛苦。我們看到,乳腺癌患者不僅具有一般惡性腫瘤患者共有的恐懼、絕望等心理負擔,還會因作為女性特徵——乳房的缺失而倍受心理衝擊。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源自網絡

李梅和乳腺癌搏鬥了4年,同時還儘自己所能幫助身邊的病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和關注!但李梅故事背後,希望更多的人能正是乳腺癌,提高防控意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擺脫病痛的束縛!

乳腺癌雖是危機女性生命的一大疾病,但主要儘早進行積極規範的治療,擺脫病痛的束縛,還是不成問題的。更多有關乳腺癌的問題,不妨關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微信公眾號,或添加工作人員微信:youmaizs進行詳細諮詢。

和乳腺癌搏鬥4年,40歲女記者留給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