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一直要脫亞入歐,為何沒有廢除漢字改用英語呢?

Hiro_TheHunter


日本在近代全面學習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以後,確實有一部分人提出過廢除漢字,但最終未能成功。至於日本改用英語,那完全是不可能的,日本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傳承,不可能全部丟棄。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曾有人提出廢除漢字,但發現會影響日語的表達

日本從明治時期,也就是1870年前後,全面學習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伴隨著日本實力的不斷提升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確實有日本人提出廢除漢字。但是隨後他們發現,如果廢除漢字,日語的表達將會受到影響。

日本的國號肯定是漢字

因為日本是在公元8世紀左右受到漢字影響創造的自己的文字,許多日本古籍和文化都是用漢字書寫。所以廢除漢字的代價很大,幾乎等於中斷日本文化。據日本官方的說法,目前有近兩千個常用漢字。如果不使用這些漢字,日語的意思就會受到影響。

日本有自己的文字,即便不使用漢字,也不可能全面使用英語

日本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系統。除了常用的一千多個漢字之外,還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其實是借用漢字的偏旁和草書而創造的。所以漢字在日語中可以很好的使用表達,並不會感到不協調。但是如果直接使用英文表達,有些地方會很不協調。

漢字在日本仍然有重要意義

所以日本如果想用英文字母全面替換漢字,恐怕也要全面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了。此外大家比較比較清楚,就是日本再學習西方的文化的過程中,許多本土的文化並沒有丟掉。比如日本的傳統節日、日本熱愛櫻花、保留和服等。所以,即便是日本想脫亞入歐,也不見得會全面改用英語。

但英語確實影響了日語,許多日語詞彙都是英語的音譯

但是必須清楚的是,英語已經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日語。日本文字中許多比較新穎的詞彙都是英語翻譯過來的,不過是利用日本假名拼寫而已。這基本上也說明了日本在近代受西方的影響十分大。

日本社會受西方影響很大,日語中很多詞彙都是英文翻譯的

當然啦,在越南、韓國等國家,出現了廢除漢字的行動,於是這些國家的年輕人發現,自己本國的文化和古籍卻看不懂。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利也要他們自己去承擔。歷史是一個國家的寶藏,當本國的寶藏自己人都無法看懂的時候,得與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


風雲世界觀


日本歷史上確實有試圖廢除漢字,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很多人回答根本是不正確的。

下面還有些人拿這個嘲諷中國,簡直是可笑至極。


18世紀前半夜,西方文化傳入日本,日本對西方文明開始有了認識,1868年,日本推翻幕府統治,開始了全盤西化的國策,由於日本民族文化較為匱乏,需要建立起民族自行,在弘揚本國文化“絕對優越性”基礎上,用一半西方,一半日本文化的方式完成了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過程。

但是日本文化裡面相當多的部分是中華文明的結果,如何重新認知評價和處理中華文化,把日本文化“純粹華”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為此日本先後有過“脫亞入歐”以及“亞細亞主義”,都是為了處理日本和中國關係,都是為了重新評價滲透到日本社會層面幾乎無所不在的中華文明。


早在1866年12月,作為德川幕府的重臣前島密就上書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建議國家根本在於國民教育,日本也應該像西方一樣,用簡便的表音文字來教育國民,廢除漢字,明治維新時期,廢除漢字論更是喧囂,日本人當年的原因是:

第一,在日本人看來,漢字是“原始”和“野蠻”的化石。

第二,使用漢字導致日本文明頹廢,衰敗落後。


於是福澤諭吉提出了所謂的“限制漢字論”,他說:“日本既然有假名文字,還在使用漢字確有不便之處,但是古往今來的日常書寫都是靠漢字完成的,所以廢除漢字也有不便之處。時下反馬上廢除漢字確實很難,要做也要找尋時機,袖手旁觀,消極等待不行,從現在起可以漸漸賣出廢除漢字的步伐,方式是寫文章儘量少用難字,只要不用難字,漢字的數量就能控制在2000到3000字內”。


後來文部大臣森有禮更進一步乾脆提出了廢除日語,而且也包括漢字在內的全盤西化的方式。


國語學家柳河春三認為應該使用“假名錶記”的方式,使用假名可以獨自聖人日本語言文字。


這些運動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漢字傳入日本已經1500年了,本身日文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了, 廢除了漢字,等於說把地基都給抽走了,完全使用西方文字,照葫蘆畫瓢根本不可行,而使用假名看起來更加“日本”,但是實際上不可行,比如說日本的“皮”“側”“川”的訓讀完全一樣,假如都是用平假名來表記的話,必然產生誤解,表音文字在表記存在根本性的問題。


在日本正式場合,幾乎必然用到漢字的,舉個例子,日本昨天搞出的新年號“令和”


“令和”怎麼不用假名來寫?

用假名來寫,寫成

れいわ

レイワ

你覺得好看嗎?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的脫亞入歐之說,我看只是在思想意識上的脫亞入歐。在日本明冶維新以後,使日本迅進崛起,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迅速強勢。從而也就有了膨脹的心理,不把亞洲各國放在眼裡了。有了‘脫亞入歐'的急切願望。這只是一種思想意識,並經過全民的討論公投,其目的只有一個,使自己的思想意識達到歐人(那當時歐美的確比亞州進步強勢)的同等水平,拼棄亞洲人思想意識對其的束縛。說實在話這是狼族的強國爭霸意識在增長。

這種脫亞入歐的思想意識與傳統思想的束縛是有關係的,但是與用具體的什麼文字語言是沒關係的。用漢字或日語就達不到前世的目的嗎?誤解。也可以設想:去歐洲只能坐火車或飛機才能去嗎?趕著馬車就到不了嗎?這種比喻很不恰當是肯定的,但對日本人來說要拼棄馬車,造出飛機不是比馬車快嗎?(丟棄文字只是天真的兒戲吧?)


葛振勝1


非左即右,只會極端思維的漢人腦殘們,對日本最有利的既不是廢漢字,興英語,而是新建能廣納各大語言的日本本土母語的新分支。

日本人完成了這一難題:片假名系統。從此,日本人意識上,認知上脫亞入歐,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完成心理入歐。

而井底之蛙的漢人至今不明真相,自蒙雙眼認為日本人還處在侵華戰爭中,自己正在進行幻覺中的抗戰,勝利在望?


高老嘆世界


他們認為自己的日語也不錯。


duh23333


這二者有關係嗎?為何能聯繫在一起?


河邊一棵樹


日本二戰戰敗後,有一部分政治人物,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提議,當時改用日語羅馬字的呼聲很高。但上千年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憑藉幾個政治人物一時的起意就能更改的。經過調查,大多數老百姓都反對廢除漢字。最後規定了減少日語裡的漢字使用量,當用漢字1850個。你提的這個問題說為什麼不使用英語,語言不是一朝一夕說改就能改掉的,就像你一出生時父母親教的都是地方方言,等你長大和外面社會聯繫多了,你才開始改說普通話。但等你回老家和父母親講話時,口音很自然的就改回方言了。


yuanzibo546


脫亞入歐,為什麼一定要廢除自己的文字,使用英語呢?沒有必然的聯繫,再說歐洲也不是全部說英語啊,人家日本只要是學習歐美先進技術和制度,心裡上向歐美靠近就可以了。

日本戰敗時期,美國接管的初期,也曾想過廢除日文,主要是考慮到日文幾千年了,會造成人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利於民主改造,後來經測試,發現大多數老百姓對日文的掌握程度很高很普通,而且都一致反對,最後也就沒有廢除日文,到現在,日本還不是過的好好的,早已經成功融入西方社會了


廣東IT工程師


改漢字為羅馬字的國家,國民智商平均下降20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