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美國空軍最新一代B-21戰略轟炸機?

齊林居


B-21不是B-3,擔負不起新一代轟炸機的使命,大約也只得對B-2縫縫補補,2016年諾格發佈B-21外形圖,外形依舊滿滿的高大尚,看來,自從有了B-2、F-22和F-35等這一堆魔幻兵器,美國的病已是很難好了,追求越來越奢靡,不能隱身就談不上科幻,造過F-14的諾格公司,自從20億美元一架打造了B-2,口味完全變了,如今將B-2的事業繼續,說隱身實現了全隱身,造得比B-2小一點,價格也很好商量,5億美元就夠了。小一點,價格低出五分之四,可以大規模裝備,發佈日,空軍滿懷自信,屆時想先來上100架再說。價格是不是很難講,依計劃真是不高,可是美國空軍的裝備,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開啟漲價模式,不漲不正常,漲價才正常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價格高點賤點,美國倒是不會刻意在意放到心上,只是別弄得七個饃饃上供,神三鬼四,亂七八糟的高性能,直弄得神魂顛倒,淪於無用之境,這又是怎麼話說的?是有廉價版B-2出世,倒也正常。

●名字大有深意。名喚“突襲者”,發佈現場請來1942年突襲日本唯一在世者,給這場發佈會,賦予一定深義,當年以B-25轟炸機回擊日本,今朝以“突襲者”命名自己的新型轟炸機,示人沒有忘記歷史的意思。美國再年輕,也是從歷史中走來,珍珠港曾經一刻的銘心刻骨,70年猶有餘痛。戰後美國轟炸機,從B-29、B-52、B-1,到B-2,發展到四代,一代比一代有威力,名字起得也響亮,剝去了戰爭色彩,向威脅,威懾著力,此次命名,可以說再次迴歸了本意,使裝備向實用轉換,每當人們看到它,即會想起當年那場有名的“杜利特爾突襲”,為捍衛美國利益而戰,當年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裝備發展本為國家而生,一個割斷歷史的國家,沒有前途,亦難以恢復軍人尚武的精神。

●空中優勢2030。B-2只能一時,死貴不說,其隱身能力靠的是不停刷塗料,並且只能呆在恆溫的機庫中,難以實現靈活部署,那麼空軍對B-21又是如何考慮的?不只便宜裝備得起,要在射程,載荷,存活能力,殺傷力,與成本間實現平衡,B-2載荷不多,速度太慢,在戰區一旦暴露,便會失去隱身優勢,加之腿慢的缺點,生存能力便會變差,B-21呢?依靠美軍《空中優勢2030飛行計劃》,突防型空軍裝備建設,瞄準的是網絡中心節點作用,可利用自身傳感器,為遠近打擊平臺,提供最佳攻擊機會,說白一點,搞的就是權衡,不能只在一種平臺上猛下功夫,不但成本價格高得裝備不起,而且單方面性能突出,就會顧此失彼,在技術上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看來美軍痛定思痛,對B-2的教訓,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B-21正是這一思想下的產物,單項性能指標不突出,但相當聰明,部署也可以更加靈活。

●諾格能否跟上空軍節拍?大計已定,諾曼倒不乏技術實現的本事,我們知道,該公司發展出諸多名星裝備,“大貓”不說了,命運不濟。E-2“鷹眼”艦載預警機,不斷更新升級,威風四至。再比如EA-6B“徘徊者”、EA-18G“咆哮者”這類電子干擾機,幾十年來成為美國海軍骨幹力量。另有“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MQ-8“火力偵察兵”無人艦載機、X-47B艦載無人實驗飛機等,款款堪謂拔山抗鼎之作,不少至今猶為現役主力裝備,加之有B-2設計與製造基礎,對美軍作戰思想深自心領神會,應該說打造一型廉價版的B-21不會費太大力氣,走向裝備發展坦途的軍工,才能擁有未來,以諾格的能力,實現了上述設計的目標追求,正能成為一款非常實用的轟炸機。理想是飽滿的,現實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魂舞大漠


美國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將於2025年前實戰部署

B-21隱形戰略轟炸機概念圖

12月10日,美國空軍官員透露,空軍最保密的B-21“先進隱身轟炸機”項目,最近在關鍵設計審查環節獲得重大進展,這將使該款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得以在2025年前完成實戰部署。但五角大樓目前還無法向外界說明具體細節。

B-21“突襲者”(Long Range Strike Bomber,LRS-B;遠程打擊轟炸機),是美軍正在研發中的隱形戰略轟炸機,以用於取代現役的B-52“同溫層堡壘”和B-1“幽靈”。

杜立特爾率隊轟炸東京

2016年9月21日,時任美國空軍部長德博拉.李.詹姆斯曾解釋,將B-21稱作“突襲者”,是為紀念美軍空戰史上最具冒險與創新的的任務之一。1942年4月18日,詹姆斯.杜立特爾中校率16架B-25“米切爾”式轟炸機,從“大黃蜂”航空母艦上大膽起飛,首次轟炸東京。

與美軍另一個轟炸機項目-“下一代轟炸機”(Next-Generation Bomber,NGB)相比,LRS-B更注重造價成本。西方軍事專家分析,由於華盛頓財政等方面的不明朗因素,LRS-B項目現在或許已和NGB項目合併,但美國國防部一直未就此作出解釋。不過也有媒體猜測,這兩個項目其實一直在同時進行,雖然NGB項目在研發過程中被停止過數次。

B-21由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設計製造,按2010年成本估算,單機造價為5.5億美元,預計於2025年首飛。B-52“同溫層堡壘”

2004年6月,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開始研究新型轟炸機計劃,用以取代已經相當老舊的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並且目標定在2018年便開始服役,是為“2018轟炸機”的名稱來源,之後正式命名為“下一代轟炸機”(NGB)。

當時有些軍事專家預測,下一代轟炸機將具超音速速度和無人駕駛飛行能力。但隨後,美國空軍的項目主管馬克.馬修斯少將(Mark T. Matthews)表示,載人亞音速轟炸機將會在2018年提供滿足於要求的作戰範圍和有效載荷性能。這表明了美軍下一代轟炸機仍然是載人飛行和只有亞音速速度。

2006年,美國空軍戰略司令部在其四年防務評估報告(QDR)中說,新型轟炸機代號將被指定為“B-3”。

2008年1月25日,美國兩大軍工巨頭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為空軍開發新型戰略轟炸機,以增加爭取生產訂單的籌碼。這一合作將由波音作為主要承包商,佔約60%的份額,洛馬則佔約40%的份額。不久,另一家大型國防承包商諾斯洛普.格魯曼也決定角逐美國空軍的訂單。B-2“幽靈”

2009年,因為美國財政預算緊張,五角大樓宣稱中止“下一代轟炸機”(NGB)項目的研發,並延長B-52、B-1等戰略轟炸機的服役期限。其後,美國空軍又啟動另一個更為廉價的遠程轟炸機項目,此為LRS-B的始端。

2009年5月19日,美國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Norton A. Schwartz)正式表態稱,空軍2010年預算的重點將是“遠程打擊轟炸機”而非“下一代轟炸機”項目。當年6月,波音及洛馬的 NGB項目被軍方告知將中止,且停止NGB項目的撥款。

五角大樓在停止NGB項目後,2009年9月16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批准了空軍的新型轟炸機概念,但堅持這必須是空軍能負擔得起的。

2011年1月6日,蓋茨發表2012年度國防預算的講話時,稱將重點投資一款遠程、具核打擊能力,也可遙控駕駛的轟炸機。他還強調,飛機將採用“現有技術”開發,以確保能在預計的時間表範圍內為空軍提供新型轟炸機。至此,美國空軍終於獲准啟動一個名為“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採辦項目。

2011年3月,美國空軍決定購買80架至100架的新型轟炸機。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稱,除了戰略轟炸、戰術轟炸和快速全球打擊能力外,該新型轟炸機也將會成為美國戰略系統的一部分,負責實施地面監視和電子攻擊。F-135發動機

而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就軍方預案提出,要求明為該型轟炸機提供兩種發動機方案。據瞭解,這兩款發動機是普惠公司的F-119渦輪風扇發動機和F-135渦輪風扇發動機,或通用電氣的F-136渦輪風扇發動機。

2012年2月15日,美國媒體公開報道,空軍已在2013財年預算中預留2.92億美元撥款,用於新型轟炸機項目,同時還將每架造價限制在5.5億美元(當時幣值)。而該項目名稱“遠程打擊轟炸機”(Long Range Strike Bomber),也第一次走入公眾視野。

在“遠程打擊轟炸機”項目確立後,波音和洛馬再次聯手參與LRS-B競爭,同NGB項目一樣,仍由波音公司當主要承包商,其優勢主要在於波音的轟炸機經驗與洛馬的隱身性能研發經驗。而諾斯洛普.格魯門也投入爭奪LRS-B項目,其最大優勢在於曾研發B-2“幽靈”戰略轟炸機。

此時,有關LRS-B項目唯一的官方細節,就是它或將選擇“載人”和“無人”兩種駕駛模式和使用低可偵測性技術。

2014年1月,美國前空軍參謀長施瓦茨稱,五角大樓應該放棄F-35“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裝備核武器的計劃,而將此角色交予LRS-B。但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已確定,將會在未來十年升級F-35的核部署能力。

同年,美國空軍發佈LRS-B項目的徵求建議書(REP),並在2014年秋季啟動項目招標。實戰部署中的B-2

2015年1月,美國《國防新聞週刊》援引消息人士爆料,LRS-B可能只有B-2的一半大小,並搭載兩個F135渦輪風扇發動機功率等級的發動機。

2015年10月27日,諾斯洛普.格魯曼擊敗波音-洛馬團隊,獲得空軍“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的合約。新型轟炸機將擁有比B-2更小的機身,但保持前者的佈局,擬定於2020年代中期形成初始戰鬥力。

2018年12月,美國《防務新聞》網站說,空軍高層證實,被列為“極機密”的新型戰略轟炸機最近通過設計審查,意味著這款將替代B-52、B-2的新一代隱形轟炸機已確定了基本設計,將展開下一步的開發。

實戰部署中的B-52

據《防務新聞》稱,該空軍官員雖未獲授權就“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的進程發表意見,以及展示有關B-21的更多信息。但是,在12月1日舉行的里根國防論壇(Reagan National Defense Forum)上,空軍部長希瑟.威爾遜(Heather Wilson)就曾說過,LRS-B項目將於2018年底前完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審查,並且繼續按照預算和時間表推進,這將使B-21戰略轟炸機可以在2025年左右實現部署。

多年來,B-21“突襲者”被列入美國空軍的最高機密項目,到目前為止,除了相關項目負責人,沒人知道這款隱身轟炸機長什麼樣,格魯曼公司也只發布過一張概念圖。關於飛機發展狀態的細節,是否有原型機或是否已發起試飛,幾乎無人知曉。

B-21飛行想象圖

美國空軍之前準備採購至少100架B-21,但現在規劃2030年將轟炸機中隊數量從現有的9個擴編到14個,因此軍方採購數量還要增加。

2018年11月,美國國防部發表消息稱,已選定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用於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的測試與評估;還選定俄克拉荷馬州的廷克空軍基地(Tinker Air Force Base)作為最新型B-21隱形戰略轟炸機的維護中心;佐治亞州的羅賓斯空軍基地(Robins Air Force Base)和猶他州的希爾空軍基地(Hill Air Force Base)將做支持中心。


齊林居


B21突襲這轟炸機是美國原來的B2轟炸機的廉價改進版,但是他在價格更低的同時,卻具備了更強的作戰能力,B21誕生於美國軍費裁剪的時期,但是其研發經費依然高達1000億美元,這令美國感到他也許還不是最終的選擇。

圖為美國空軍的B52和B2停靠在一起,跨越50年的技術水平,B2看上去科幻了許多。


首架B21將會在2020年開始首飛,他由美國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主要就是用於取代B2轟炸機。B2轟炸機誕生於美國獨霸的時期,那時候蘇聯剛剛解體,美國佔據軍事優勢,因此捨得投入巨資研發新一代的隱身轟炸機,設想就是在面對敵人時能夠利用先進的隱身技術突破防線,然後肆意轟炸,當時毫不顧惜成本的美國研發出來一個單價24億美元的怪物。

B2很好,B2很貴,B2也很能拉炸彈。


B2的單價24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他比我們現在的055驅逐艦都貴,而且貴兩倍多,也就是說,一架B2的價格,可以購買1艘伯克3型驅逐艦,2.5艘055型大型驅逐艦,而10架B2就能建設一支以核動力航母為核心的航母艦隊了,這樣的價格,豈是一般國家能承受的?B2每出動一次,回來都要進行維護,維護費用為每次數十萬美元,用都用不起。

圖為B2的三視圖,B2是人類歷史上最貴的轟炸機,沒有之一。


當然,B2很先進,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飛翼佈局隱身轟炸機,B2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也在多次局部戰爭中令人驚訝其技術之先進,然而B2的高昂價格讓美國倍感力不從心,在如今債臺高築的局面下,美國下定決心研發廉價轟炸機,但是還是要隱身。B21的項目由此開啟,但是不甘心技術降級的美國還是對B21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要求其能夠比B2飛的更遠。

圖為B21轟炸機,他比B2小一些,飛的更遠,設計也更加簡單。


因此,美國把B21稱為是新一代的遠程隱身轟炸機,他的機載設備也依然很先進,主要是在生產環節進行了改良,大量使用了一次鍛造成型的組件和3D打印組件,這樣飛機的維護成本會更低,目前美國人預計B21的單價成本是5億美元左右,價格比B2低了很多,於是美國人很開心,一口氣買了100架。

B21的隱身能力不如B2,因為他的隱身設計對付的波長比B2更短,但是B2可以對付比B21更長的雷達波束。


要說怎麼去看待這個傢伙,海事先鋒只能說,但願他在價格降低的同時,具備B2的戰鬥力吧,雖然看上去,這有點難,因為B21將會在增大航程的同時,縮減隱身能力和載重,這對於轟炸機而言,不一定是好事情。


海事先鋒


2015年,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以推出B-21戰略轟炸機方案,獲得了裝備美國空軍的招標權,未來美國空軍將獲得100架以上的B-21來裝備部隊,逐漸替換掉H-52、B-1、B-2系列的老齡化戰略轟炸機。

其中特別強調的是B-2系列是全世界目前僅有的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各項性能都能甩其他國家裝備的同類戰機幾條街,可謂是一騎絕塵般孤獨的存在了半個世紀。但由於B-2系列畢竟是和前蘇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於研發時間早,在那個年代能超前裝備至今都無法超越的所有先進技術集一身的B-2,其昂貴的造價可想而知。

據美國官方透露,單架B-2的造價24億美金左右,價值相當於自身的3倍黃金重量,每飛行一小時成本15萬美金,並且每飛行一個小時就得用60小時時間來對其進行維護保養,如此奢侈的B-2估計也只能美國這樣的玩家才能玩的起啊。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推出的新型B-21方案,一下就打破了這種尷尬,根據預算單架B-21造價僅5.5億美元左右,並且其外觀就像一個翻版的B-2,只不過B-21能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更大的載荷,載荷還包括裝備未來更先進的新式武器,比如具備對空、對海和對地面廉價目標的攻擊能力,這些都是以前任何一款戰略轟炸機所不具備的性能。

B-21最初的首飛時間暫定於2020年,預計2025年交付部隊服役,首個地點為廷克基地。今年3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佈,B-21轟炸機的研發組裝工作將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第42號工廠中展開,他們已為此擴建了9萬餘平方米的建築用地,並且招聘了兩千多名流水線組裝技術人員,首架原型機將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試飛。

總而言之,B-21是一款集B-2所有優點於一身的新型戰略轟炸機,同樣具有良好的隱身性能,更兼容戰鬥機強大的火力,最主要的還有讓美國軍方樂意接受的“低廉價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美國軍方會大批量的裝備這一款新式戰機,B-21的部署將會是令世界各國不容小覷的一支空中勁敵。


用戶5446401805


B-21戰略轟炸機是美國下一代隱形戰略轟炸機,研製該型飛機的仍然是諾斯羅普公司。諾斯羅普此前研製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顛覆了過去人們對轟炸機的認知,是世界上第一款飛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B2外觀形似科幻電影裡的飛碟,在1990年首飛成功,幾年後服役。現在的B2已經升級為B2A,主要是更換了航電系統,再升級的空間不大了。B2幽靈雖然先進,但設計思路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缺乏一體化的整合模式。因此該飛機極其複雜,造成其成本極高,至少在25億美元一架。維護費用也很昂貴。B21會徹底改變這個局面,實現高效能,低價格。

關於B21的公開信息非常少。根據媒體最新的消息,B21的進展順利,國際上普遍認為該飛機可能最早在2020年首飛,2025年列裝美軍。

按照美國之前給出的標準,B21的成本肯定會比較低,估計不太可能超過6億美金。只要能控制在這個範圍內,美國方面很可能會採購至少50架。

B21也會用上最新的隱身塗層技術,採取更加前衛的隱身設計,有可能實現極高水平的全向隱身。如果B21取得成功,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麻煩。


兵說


哈哈,B21之所以命名21,就是因為它是美國空軍期待的21世紀第一款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它的問世將取代全部B52同溫層戰略轟炸機。

它的製造商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單位造價高達5.64億美元。預計該轟炸機預計將於2025年投入使用。

它將補充現有的羅克韋爾B-1 Lancer、諾斯羅普·格魯曼B-2 Spirit,波音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並最終取代這些轟炸機

2014年7月美國空軍發佈了研發該飛機的提案請求。最初計劃以每架5.5億美元的成本購買至少80至100架。並預計最終將有175至200架飛機部署到現役。

2015年10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獲得了開發合同。 據稱,這款轟炸機還可以用作情報收集、作戰指揮和攔截飛機。

2016年時任美國空軍部長黛博拉·李·詹姆斯表示,B-21是第五代全球精確打擊平臺,而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預計,最低訂購100架B-21轟炸機。

2016年3月,美國空軍宣佈了B 21項目的七個一級供應商: 新罕布什爾州納舒厄的BAE公司; 堪薩斯州威奇托精靈航空等公司榜上有名。

2016年7月,美國空軍表示,他們不會公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B-21合同的估計成本。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也投票決定不公開公佈該項目的成本,將信息限制在國會防務委員會。

因此,外界有關這款轟炸機因造價太高而擱置完全是誤傳。只是有參議員麥凱恩提出的對將B21 單機造價限制在3.02億美元範圍之內的建議。

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於2016年10月25日批准美國空軍將LRS-B21合同授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決定。

為什麼選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而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的問題上 成本是決定因素。

B-21的最終組裝預計將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美國空軍42工廠進行,該工廠曾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組裝過B-2轟炸機。

與此同時,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還獲得了一份價值3580萬美元的合同,將用於在2019年完成一個大型塗料工廠的改造。

美國國防預算開支7000多億美元,海軍拿了一大頭,也應該由空軍切一塊了。


閒看秋風999


長久以來,美國不斷在航空技術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引領世界潮流。有目共睹的美國空軍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F-22和F-35隱身戰鬥機以及B-2隱身轟炸機等,不斷印證了美國空軍強悍的技術突破能力,不斷改寫空中作戰和防空作戰基本規則和模式。但這些武器發明出來之後大多沒有大批量生產,主要還是沒有對手讓美軍疏於戰備。

而面對俄羅斯和中國軍隊實力的大幅提升,美國不再掉以輕心,否則其空中優勢地位將輕鬆被中俄兩國所撼動。當前F-117已全部退役,而F-22隱身戰鬥機和F-35隱身戰鬥機均有了同類對手,也就是指蘇-57和殲-20隱身戰鬥機,如果它們大量成軍會給美軍造成不小威懾。這時,為了進一步拉開差距,美國人在宣佈研製第六代戰鬥機的同時,其全新一代的B-21隱身轟炸機也加快了步伐。

B-21隱身轟炸機側重於區域外打擊能力,可有效應對中俄的“反介入/戰略拒止”戰略,帶有濃濃的冷戰思維。同時也符合美國不斷重申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以B-21轟炸機加強未來美軍應對中俄這種軍事大國的底氣。

B-21隱身轟炸機英文全程為Long Range Strike Bomber,即戰略遠程打擊轟炸機,該機將取代美國空軍的所有B-52轟炸機和B-1B轟炸機。此外,該機的成本也有所優化,避免出現B2那種買不起的尷尬。美國國防部強調B-21單機造價保持在2010年美元幣值的5億美元左右。

美國空軍希望在2020年至少能裝備最多100架的B-21隱身轟炸機,形成作戰能力。2015年,美國著名軍火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贏得了美國空軍要求研製B-21的合同。B-21這個名稱其實在2016年才被正式出現,21的含義即為“21世紀”。

B-21從目前公開的效果圖來看,採用了同B-2隱身轟炸機幾近相同的飛翼佈局。B-21還塗油先進的多功能隱身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對方各類雷達、紅外探測裝置的探測,甚至可以在可見光方面實現隱身。B-21還被諾斯羅普·格魯曼賦予了抗電磁輻射干擾能力,這樣大大加強了B-21突破擁有強大防控網絡的國家領空的能力。

諾斯羅普·格魯曼強調要在B-21隱身轟炸機上裝備任務傳感器,可增強該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還可以依據該傳感器進行任務規劃,大大提升B-21的作戰能力。

美國空軍還希望B-21具備攜帶多彈種的兼容能力,讓B-21可裝載目前以及未來各型號的制導炸彈、巡航導彈以及核彈等制導武器。更可怕的是諾斯羅普·格魯曼有意打造無人駕駛版本的B-21,用於代替飛行員前往更加危險的地區執行更加危險的任務。

根據外媒消息美軍已經測試了為B-21量身定做的武器,即全新的B61-12導彈。該導彈主要執行核打擊任務,命中精度也比老型號的高得多。導彈能執行鑽地打擊、地表上空打擊、根據不同情況設定爆炸當量打擊等任務。

如果B-21隱身轟炸機服役,那麼將會給中國和俄羅斯的防空網絡體系帶來不小的壓力,我們也相信,未來中國的反隱身雷達技術也會更加成熟和小型化。


利刃巨透社


其實很好總結:B-2的優點我統統要,B-2的缺點通通都要改掉!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未必一定要知道確切參數才能評價一個東西,例如B-21設計目標,實際就很好猜(美國空軍招標文件其實很早就公佈過了)—高可靠性、高隱身性、高出動效率、低成本。

其餘幾條很好理解,B-2轟炸機確實不錯,進入低防空烈度的國家的領空如入無人之境,隱身效果自然不用說。只不過在這背後,美軍倒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B-2轟炸機的維護小時數是F-22或者B-1B的3倍以上,出勤效率也不高。很多時候都得從美國本土基地出發,利用空中加油機進行連續接力才可以抵達目標地域。這其實給了對手很多可乘之機。因此,美軍的對B-21的要求是儘可能在對手防區外加油補給,隨後依靠自身續航力飛抵目標並打擊。載彈量和航速不是關鍵,只要隱身性能佳,彈藥打擊夠精準,導航和飛控火控夠智能就可以。

最後一點尤為關鍵,B-2單價24億美元左右,因此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沒買幾架。B-21則不同,定位是5.5億美元左右,未來目標是100架。如果美國人的目標達到了,儘管B-21看起來沒有B-2那麼嚇人,畢竟個頭上會有差距。但是性能上不會有太大的縮水,因此如果按照一切設計指標都達到了,B-21肯定是一架不錯的戰略轟炸機。


無名高地


B-21說的簡單點,就是以控制製造成本為第一目的的美國新一代轟炸機;



儘管B-21“突襲者”號稱是美軍二十一世紀的新式轟炸機,但實際B-21很多關鍵技術的應用相對來說是“妥協”的,它與B-2最大的不同在於,當1989年7月B-2首飛的時候,前蘇聯還沒有解體,在冷戰瘋狂軍備這一特殊背景下,B-2採用了當時美軍所有能拿的出手的先進技術,為的就是可以打造出一個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所以B-2的製造成本極其高昂,達到了24億美元一架,相當於當時B-2重量三倍的黃金價格。


▲B-2當年的主要作戰任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的第一作戰任務並不是核打擊,而是深入前蘇聯領土,尤其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以獵殺前蘇聯的彈道導彈發射車,所以為了能讓B-2滲透進前蘇聯強大的防空網絡,B-2採用了當時美軍所有能拿的出手的技術,這也就造成了B-2製造成本的高昂。

而在冷戰結束後,瘋狂軍備的思潮開始褪去,美國國會大老爺為了節省開支,對美軍各式新武器裝備進行了近乎血洗的改革,一大批在研的先進技術裝備下馬,這時候的美軍武器裝備研製就已經不在以性能為第一要求了,而是以性能與造價相權衡為主流。

所以當時美軍真正用於替代B-2的“下一代轟炸機”(NGB)項目在研製過成中逐漸被“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項目所替代,而LRS-B項目所誕生的就是B-21,而B-21之所以能勝出,很大的關鍵就在於其“省錢”。

根據美軍在2015年7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簽訂的研製合約,B-21的製造成本要控制在2010年幣值單價5.5億美元,這個價格可以說相比B-2來說那是相當的便宜了。


而且得益於新航空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B-21不僅要求能執行單純的轟炸任務,還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開放式”作戰能力,也就是根據其裝備軟硬件的不同,能執行多重作戰任務,這一點是以前轟炸機所不具備的,而這一點說白了其實還是為了省錢。

所以B-21總的來看,儘管也是美國利用二十一世紀技術所研發的新型轟炸機,但是在成本因素的影響下,很多技術還是相對做了妥協的!


武備趣科普


首先B21戰略轟炸機因為資金問很可能暫緩開發。

B21是美國人為了替代現有戰略轟炸機而研發的替代品,美國戰略空軍中的B52是爺爺倍,服役超過了50年,還要服役到2050年。只能延長B52的壽命,B1B在1980年末服役,參加過海灣戰爭,但情況不太好,經常墜機。而B2作為美國現役的最新型轟炸機,情況也不太好,而且太貴,一架單價達到了24億美金。

我認為B21作為戰略轟炸機,應該具有全球打擊的能力,價格會比現在服役的B2便宜的多,具備更強經的隱身能力,塗抺更先進的吸波塗料,面對敵方雷達有可以隱藏自己的途徑。有更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必須有在防區外對敵人地空導彈進行電子干擾和摧毀的作戰能力。擁有更加龐大的載彈量,和更遠的遠程巡航導彈。

本領得超多,價錢還不能太貴,據說現在估計達到了6億美金一架,而美國要購買100架。算上後勤和其他保障,預計將超過1000億美金,美國真要做土豪買飛機麼,小編感覺夠嗆,聯想F22才買了180架就收手的消息,美軍能對B21產生是夠的興奮麼?即使服役了,美軍能讓他快速的提起大梁麼,B2註定命運多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