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中國越野滑雪北歐“取經”

新華社芬蘭卡亞尼10月17日電題:中國越野滑雪北歐“取經”

新華社記者李驥志

恆溫零下7攝氏度,呼氣在牆上結成大片白霜。整整兩個小時,運動員在長1.2公里的室內滑雪隧道里跟著外教不知滑了多少個來回。訓練結束時,大夥圍到林嶺身旁。

“你們的心率是多少?”林嶺問。

“140!”

“150!”運動員們紛紛抬起手腕看心率表。

“最低的是多少?”

“130!”

“咱們的有氧耐力還是不夠,以後要多注意控制動作節奏。”

林嶺是生理學教授,現任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中方教練組組長。這次他帶隊伍來芬蘭和挪威,就是要學習借鑑北歐的訓練模式,探索適合中國的科學化訓練體系。

每屆冬奧會,第一個項目和最後一個項目都是越野滑雪,可見其在冬季運動中的地位。由於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限制,中國選手在這個項目上與國際頂級運動員的水平差距很大。北歐是越野滑雪開展最成熟的地區,與國內傳統的訓練方法有所不同,這裡非常重視利用心率表把控有氧訓練強度。

林嶺告訴記者,越野滑雪短則1公里,長則30公里、50公里,長距離滑一趟下來要2個多小時,堪稱雪上馬拉松。因此,要重點進行有氧耐力訓練,增加肌糖原含量;同時還要完善滑行技術,讓肢體動作“充分利用有氧代謝,消耗最少的能量,產生最少代謝廢物”。

國家青年隊運動員宋洋說,來芬蘭武奧卡蒂奧林匹克中心訓練了7個月,感覺“滑得比以前輕了,沒有了以前那種緊繃的感覺”。她覺得,有氧練習的好處是每天都不會覺得很累,同時“技術提升了一大截”。

糾正技術動作,是這次海外集訓的一個重點。除了教練日常指點,還要藉助模擬滑雪測試儀。

記者看到,實驗室中央擺著一臺比跑步機大四五倍的皮帶裝置,運動員穿上滑輪板,手持雪杖,在皮帶上模擬越野滑雪運動。四周的攝像頭、雪杖和滑輪板上的傳感器收集傳遞數據,通過電腦軟件形成若干組參數,教練組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為每個運動員糾正技術動作,調整訓練計劃。

武奧卡蒂訓練中心總裁韋科·哈洛寧說,這些模擬滑雪儀器是訓練中心與于韋斯屈萊大學體育學院、卡亞尼應用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專門為世界各國優秀運動員服務。在30公里外的卡亞尼應用科技大學實驗室裡,記者看到研究人員將虛擬現實技術加載到下一代模擬器上,今後運動員有可能帶著頭盔在室內滑雪卻如身臨其境。

武奧卡蒂訓練中心擁有世界第一條滑雪隧道,配備自行開發的一流體育教學軟硬件,70年來培養了數百名冬季運動教練員,吸引著世界級滑雪選手前來訓練,如日本、韓國、瑞士、瑞典的國家越野滑雪隊員都是常客。

“如果在滑雪隧道中看到這些頂級運動員,你可以跟滑;如果在健身房見到他們,你們可以一起鍛鍊。你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吃飯,交流。對於很多年輕運動員來說,和這些頂級運動員在一起,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水平處於哪個階段,也會感到更有動力,”哈洛寧說。

從去年開始,中國越野滑雪隊開始頻繁到武奧卡蒂中心進行集訓,如今已有來自國家青年隊、國家集訓隊、跨界跨項隊等約150名隊員同時在這裡訓練,培訓中心的餐廳甚至專門開闢了一塊區域為中國選手和教練提供餐飲服務。

在2015-2016年擔任中國越野滑雪隊主教練的芬蘭人米科·維爾塔寧說,近幾年來中國越野滑雪運動水平提高很快,去年在日本札幌舉行的亞冬會上獲得5枚獎牌就是例證。

他認為,越野滑雪運動員要取得好成績有三個因素:一是體能,二是技術,三是雪具。“中國運動員在體能方面與世界頂級選手相差不多了,但是在技術和雪具維護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他相信,中國與北歐深度合作,為運動員提供科學化訓練,有希望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取得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