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司 今

(廣州毅昌科技研究院 廣州 510663 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 :麥克斯韋是電磁波理論的奠基者,“光是電磁波”結論的提出者,本文首先從史學角度探討了麥克斯韋“光是電磁波”結論的推理過程及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並按照麥克斯韋推理思路延續推理得出,光與麥克斯韋電磁波概念應存在本質區別,光應是一種粒子流,光子有自旋和自旋磁性,光的波現象應是由“光子洛倫茲運動”產生的。

關鍵詞:光,磁極,電磁波,LC振盪,洛倫茲運動,庫倫電磁荷定律

中圖分類號: 044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從電磁感應與LC振盪現象中得到啟發,通過引入位移電流,建立了他的“交變電磁場理論”,即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這本是經典電磁學普通的電磁感應現象,但他將這種現象推廣到“感應傳遞”中去後,指出:開放的LC振盪電路會反射一種叫“電磁波”的東西,可以傳遞LC振盪電路所發射的能量,這就是他赫赫有名的“電磁波理論”;同時,他還首先宣佈:“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LC振盪

我們先不說開放LC振盪電路發出的所謂“電磁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單考察一下麥克斯韋給出“光也是一種電磁波”結論的理論依據是什麼?——瞭解這一推導過程,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LC振盪產生的電磁波與光之間到底有什麼本質區別和連續。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開放的LC振盪

1、麥克斯韋是得出“光是電磁波”結論的過程

從一些文獻及教科書介紹中獲悉,麥克斯韋給出“光也是一種電磁波”的理論推理依據是: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麥克斯韋與他的方程組

麥克斯韋按照他的電磁波理論方程組描述,他認為:電與磁應該是統一的;根據這一想法,他假設:如果電和磁是相互聯繫的,從庫倫電荷力公式與磁荷(

指偶極磁子的磁極)力公式上來看,則從屬於電現象的常數ke 與磁常數km之間就應該存在某種關係,常數ke已經由“庫倫實驗”通過測量二個電荷之間的力F= ke.q.Q /r² 中得到確定,其測定結果是: ke=9.00×10^9N•m²/C²;如果再通過“某種實驗”能夠對庫倫磁荷公式力公F=ke.pm1.pm2/r² 中的km給予確定,那麼不就可以找出電與磁之間的聯繫了嗎?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磁子

但關鍵問題在於:庫倫磁荷定量中的磁極是磁鐵,而磁鐵的磁極按“安培環流說”應該是由運動電荷以某種變化方式形成的,故此,我們不可能簡單的採用一個“標準磁極”,像“標準質量”一樣,鎖在巴黎的拱頂地下室,然後把一切其他的磁極同它相比較,即我們沒有辦法確定磁極的標準衡量尺度。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奧斯特實驗

然而,“奧斯特實驗”給了我們啟示:對於磁鐵,我們得知由磁場施加在磁極上的力是F=pm.B;對於運動電荷,由磁場所施加的力是F=q.v.B;由於電荷與磁鐵之間關係的奇怪矢量特性,情況變得複雜了。不過,有一件事是清楚的:磁極具有電荷乘以速度的單位,即pm=q.v 如果v垂直於B力就是F=q.v.B;而在磁極上的力是F=pm.B,因此,我們可以規定一個磁極為電荷乘以速率,即:pm=qv,1磁極=1C.m/s.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磁體磁極力測試實驗

如果測定二個單磁極之間的力,就能確定常數km;而實踐中並沒有這樣做,我們是通過測量二根通電導線之間的力以確定km常數,其結果是km=1.00×10^-7 N•m²/(磁極)² =1.00×10^-7N•s²/C².

考慮二個常數ke 與km之間的單位,我們可以看出:km→N•m²/C², ke→N•s²/C²,由此可得出:ke/km = m²/s².換句話說,ke 、km比值是速率的二次方,代入ke 、km常數值得到:速率c=√ke/k

m=√=9.00×10^9N•m²/C²/1.00×10^-7N•s²/ C²=3×10^8 m/s.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光速

於是,麥克斯韋意識到“光的速率埋藏在電荷與磁鐵之間的力中”,他由此推斷:電擾動引起磁擾動,磁擾動又反過來引起電擾動,並且這種“交變擾動”可以以光速傳播;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波動論下的三稜鏡折射

同時,他指出,可見光也是一種電磁波,而且只是電磁波中的很小部分,並且所有電磁波全都以相同的速率c=3×10^8 m/s傳播。[1]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磁波譜

2、麥克斯韋得出“光也是一種電磁波”結論的“二個隱形假設”

通過上面引述可以看出,麥克斯韋在確定km值時存在二個隱形假設,即:

(1)、Fe=Fm,這說明他的“光也是一種電磁波”的推斷是建立在庫倫電荷力與磁荷力是同一種力基礎之上的,即他首先將電、磁力作了“統一”假定。

(2)、pm=q.v,這說明磁極是電荷運動產生的,即靜止電荷並不產生磁極;靜態電荷之間的力來自於電場,運動電荷之間的力來自於磁場。

F=qm.H,是磁荷在線性磁場強度H下所受的磁場力(稱磁荷力),且H=km.qm./z²;F=q.v.B,是電荷在垂直於v方向產生曲線運動時所受的力(稱洛倫茲力,且B=Φ

m/S;因此說,H與B物理含義是有差異的。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子洛倫茲運動

麥克斯韋用F=qmB=qvB來推理光速為c是將二種不同物理含義的磁場強度認為是同一種,這是其致命的缺陷。按庫倫磁荷定律與洛倫茲公式物理含義來分析,qm.H≠q.v.B。

不過,依據上述二種假設,我們可以給出另一種推斷:

假如F= ke.q.Q/r²= km.pm1.pm2/r² 成立,則可以得出:ke/km=pm1.pm2/q.Q;

假如pm=q.v成立,代入ke/km= pm1.pm2/q.Q中,則可得出: ke/km= v1•v2

這說明,對於導線中的運動電荷而言,二根導線產生力作用是由於運動電荷通過導線時轉化成了磁極,但電荷電場並不參與二根導線間的力形成;可見,二根導線之間之所以產生力是由於電荷有運動速度v

1、v2的存在,這是二根通電導線力產生的要素,可這並沒有反映力傳遞速度問題,更沒有說力傳遞需要光參與,而且力傳遞與光速也不存在必然聯繫。

依據麥克斯韋給出的c=√ke/km=3×10^8 m/s,則有ke=c².km,結合ke/km= v1•v2,就會得出c²= v1•v2;假如二根導線裡的電子運動速度相同,則有v1=v2=c,如果不相等,則說明二根導線裡的電子運動速度必定有一個要超光速c,這豈不與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假設”相矛盾?

為什麼會出現此現象呢?原來,k

e與km就像磁通量Φm與磁荷量pm之間一樣存在單位換算問題,即將B=Φm/S與B=km.pm/R² 結合,則可得出:

Φm/S=Φm/π.R²=km.pm/R²,即Φm =π.km.pm.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高斯磁面通量Φm=B.S

這裡可將π.km 看作是磁極單位與韋伯磁單位之間的轉換系數;可見,磁通量Φm與庫倫磁荷pm應是同一概念。[2]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偶極磁子的磁極稱磁荷

如果pm=q.v、F= ke.q.Q/r²= km.pm1.pm2/r² 成立,則有:

F=B1.pm2=pm1.pm2/π.r²= q1.v1 .q2.v2/π.r²=v1.v2/π•q1q2/r ²= ke.q1.q2/r².

由此可得ke= v

1.v2/π.

如果將ke=v1.v2/π與ke=c².km結合,就可得:

v1.v2=π.km.c²,即c²=v1.v2/π.km.

因km =1.00×10^-7 N•s²/C²,故有:

v1.v2=π.km.c²=9×10^16×3.14×1.00×10^-7=2.826×10^10.

這樣,對於二個運動電荷而言,只要v1或v2不大於1.062×10²m/s就不會出現v1或v2超光速問題了。

假如二根平行導線中通入電流時電子的運動速度相等,這時,它們在導線內的運動速度應是:ve1=ve2=1.6811×10^5 m/s.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二個通電平行導線的力作用

由此可見,麥克斯韋所推出的c值,並不是真正物理意義上的光速,它只不過與光速數值有巧合罷了;如果以此認為麥克斯韋證明了“光也是一種電磁波”,那也只能算是他對光認識的一種“曲解”之舉;光與麥克斯韋電磁波概念應存在本質區別!

如果我們將麥克斯韋推出c=√ke/km=3×10^8 m/s的方法與思路,運用到像氫原子中自旋電子與自旋氫核二個磁荷體上(如右圖),則有c²=ve.vp/π.km,這裡ve、vp都是以地球上一點為參照基的速度。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氫原子中電子與質子運動

已知:km =1.00×10^-7 N•s²/C²、c=3×10^8 m/s、v地自=4.65×10² m/s、ve=2.188×10^6 m/s;

由此可得,氫原子核相對地球上一點為參照基的運動速度(實質也是氫原子運動速度)就是:

vp=π.km.c²/ve=9×10^16×3.14×1×10^-7/2.188×10^6=1.292×10^4 m/s .

它與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1.12×10 4 m/s基本相一致,說明這個速度應是氫原子在地球上作“布朗運動”時的“逃逸速度”,在高空中運用同步衛星應該可以測出這個值。

[3]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地球上的三種宇宙速度

3、LC發射、接收與光發射、接收之間的差異

麥克斯韋電磁波理論是建立在經典電磁學之上的,他通過對LC振盪二個關鍵步驟(電容器充放電與線圈磁通量變化)的理論昇華,得出他的“電磁場交變”理論,即電磁波理論,這種理論的本質與光理論應是有本質區別的,具體說就是: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開放LC電路形成過程

開放LC振盪電路發出的所謂“電磁波”實質是一種交變磁場,接受體中的電子受此交變磁場影響會產生磁感應而產生運動變化;光則是光源體的原子受熱(接收能量)產生電子躍遷所發射出的自旋光子流,接受體中的電子受光源體發出光子“的撞擊才產生運動變化。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核外電子躍遷並釋放光子

也就是說,LC振盪發出的電磁波應是一種交變磁場,這與光是二碼事,交變磁場在空間傳播具有間歇性、場效應性,且不具有粒子性;光則是一種粒子流,它伴隨自身自旋磁場而運動,它的運動與交變磁場運動存在本質差異。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三種光子輻射方式

仔細研究LC 振盪,我們會發現,LC振盪應產生二種效應:

1、電磁感應效應,這就是麥克斯韋所說的電磁波,它發出的是一種交變磁場;接收體接收信號的方式是以磁感應方式來完成的。

2、激發光子效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光,它發出的是一種帶有自旋和磁矩的光子流;接收體接收信號的方式是撞擊效應。

二者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熱效應與成像上,具體差異列表如下: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從上圖表數據及現象描述可見,在LC振盪產生的電磁波譜中,只有微波具有了熱效應;微波通常由直流電或50Hz交流電通過一特殊器件來獲得;可以產生微波的器件有許多種,但主要分為兩大類:半導體器件和電真空器件,其中電真空器件是利用電子在真空中運動來完成能量變換的,如下圖所示。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電子管微波發生器

可見,微波是LC振盪中的交變磁場發射向“交變磁場+熱輻射”過渡的波,其具有“場+粒”特性,而且微波有似光性和似聲性的特點;當電磁波到達紅外線級別後,那就純粹是一種熱體發光現象了。

按目前物理學中電磁波的廣義含義,我們可以將電磁波分為三類:

(1). 磁場波:發射體只產生交變磁場,並向外傳播這種交變磁場所稱的電磁波,如LC振盪中的中、長波類,這種LC振盪只向外發射交變磁場,並不發射粒子流(如光子),這種波的發射特點是:LC發射→N-S→S-N→N-S→……接收體中LC接收器對這種交變磁場的感應只是一種普通的電磁感應現象。

(2). 混合波:發射體既產生交變磁場又發射粒子流,如微波,接受體既有接受交變磁場能量又有吸收光子能量,這是一種“電磁感應+粒子吸收”的混合波形式,故伴有熱現象。

(3). 粒子波:發射體因接受外界能量或內部能量變化影響而向外發射粒子流,這種粒子流的發射與運動具有脈衝性,且具有明顯熱特徵。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磁極下的陰極射線偏轉實驗

由此我們認為,電磁波與光應是二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光不是麥克斯韋所說的電磁波,而是一種帶有自旋磁場的光子流,當光子運動通過接受物空間磁場時(需在納米尺度下),就會產生像電子一樣的洛倫茲運動而表現出轉彎現象,從而造成我們所說的衍射現象。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自旋磁光子在磁場中的衍射原理

麥克斯韋通過√ke/km=3×10^8m/s計算結果就斷定“光也是電磁波”只能算是一種假說,並沒有真正的物理機制依據提供支持。

關於這方面論述敬請參閱司今《關於光與麥克斯韋電磁波本質區別問題的探討》一文。

電磁理論反思錄(3)—麥克斯韋推理“光是電磁波”過程存在的缺陷

粒子論下的光折射

3、小結

3.1、LC振盪是一種普通的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給出的“光是電磁波”的推理存在瑕疵。

3.2、光與麥克斯韋電磁波之間應存在本質區別。

3.3、光是一種粒子流,光子有自旋和自旋磁矩性,光的波動現象是由“光子洛倫茲運動”產生的。


[1].【美】Richard P.Olenick,Tom M.Apostol David L.Goodstein/著/李椿,陶如玉 譯《力學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P150-152頁.

[2].司今/《物質自旋與力的形成》,吳水清主編《格物》2012.8總第51期,P53-58頁.

[3].司今/《高斯定理的物理意義及其在場物理學中應用的得失》,中國預印本網站: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2fbda818e009b


司 今:男,1966年10月出生,皖蚌埠市人,機械工程師,主要從事理論物理學研究,著有《關於地球橢圓軌道和自旋變化成因的探討》、《物質自旋與力的形成》、《量子力學磁矩的含義》、《高斯定理的物理意義及在物理學中應用的得失》、《關於陀螺運動及其研究方法的討論》、《波粒二象性的本質》等多篇論文發表。

通訊地址: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南翔三路 廣州毅昌科技公司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13825126113


上期目錄:電磁理論反思錄(2)—高斯定理的物理意義及在物理學中應用的得失

下期預告:電磁理論反思錄(4)——赫茲實驗到底證明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