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禮記》中有云:“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告訴人們要入鄉隨俗,尊重異地異鄉的禁忌規則。

那麼,寧化流傳的民俗禁忌你都瞭解嗎?

01

數字禁忌

因為“四”與“死”發音相同,所以,人們常把它視作不吉利的數字。寧化人在口語表達時,“四不稱sì,而稱“舍”或稱"紅數”。如“四川”則稱“舍川”,“四季發財”則稱“舍季發財”,“四個人”、“四塊錢”等詞組則不能把“四”念成“舍”,而應念為“紅數個人”、“紅數塊錢”。在日常生活中也忌“四”,如送禮時金額忌“四”、其禮金鈔票的張數亦忌“四”。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寧化俗諺雲:“七不去,八不回。”其意為若逢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等日,一般不宜出行;逢初八、十八、二十八等日不宜從外出地返家。認為“七七八八”可能導致諸事不順。動身出門遠行,如果剛好八人上路同行,則有的人會自動改期或分道而行。原因為民間認為八人同行不吉。據說八仙過海時,藍彩和被龍王擄走。所以後世認為如果出門八人同行,必定途中會損失ー人,不吉,所以畏之。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矛盾的是八也有吉利的含義,俗稱:“若要發,須是八。”原因主要是“八”與“發”諧音。故人們多將八視為吉利的數字運用於門牌,車號、號碼、價格等方面。

02

動物禁忌

寧化民諺雲:“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其間的“來”字指該動物非人為因素而自動到某個人的家中落腳而不再離去。

古名豖。最早人類養豬主要不是用來自己食用或出售,而是為了用於祭祀鬼神。豬屬最早馴服於人類的動物之一。其生性懶散,好吃貪睡,且愚笨粗憨,因此,人們對它的自動前來投靠依附並不感到高興,惟恐其愚笨貪食懶睡的習性給自己帶來貧困的衰運。

古稱犬。狗不僅忠於主人,而且能通人性。狗具有靈敏的分辨能力和高度的警覺能力,人們最喜養犬以看家護院,這也是人稱“狗來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有人認為貓種出於西方天竺國,因鼠咬損佛經,所以佛家豢養貓。後來唐僧玄奘西方取經,把貓帶回飼養,於是在中國廣泛繁殖開來。。然而為什麼貓的自行前來投靠被當作“凶兆”,使貓無端蒙受不白之冤,卻不得而知了。

寧化城鄉雖敬龜之長壽,但同時也有貶義之詞。罵人無能為“縮頭烏龜”。罵縱婦賣淫者為“烏龜”,皆為大不敬之語,故為人十分忌諱。如有以此言相罵者,其對方勢必怒髮衝冠,暴跳如雷。對於同一種生物,卻有兩種褒貶不一的認識,人們只是相沿成習,誰也不去探究其中的歷史淵源。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由於與“餘”同音,吃魚時,讓人們想起“年年有餘”的美好的祝願,所以,過年時,老百姓總少不了要買幾條魚,或煎或煮,以酬賓客,同時也順應“年年有餘”的美好祝願和期盼富足的心理需要。

山羊

寧化所稱山羊實際上是山麂,本是一種十分善良的野獸。如果它突然闖進村莊或人家中,鄉民認為這是大凶之兆,千萬不可將其捕殺,而必須扯一塊紅布,繫於山羊角上,然後焚香,放鞭炮將山羊放歸山林,這樣,方可避凶趨吉,化險為夷。


03

語言禁忌


寧化客家人重視禮儀,講究禮貌,待人熱情,在與人交往或日常生產、生活中,語言表達亦有許多禁忌。

凡與不相識者相見,稱小孩為“老弟仔”或“老妹仔”;稱與自己年歲相仿的成年男子為“朋友”或“老朋友”,或“老伯”、“老伯哥”、“老弟”;與己年歲相仿的成年女子則稱“大嫂”“老大嫂”,如系未婚的則稱“老大姐”或“老妹”;稱年歲長於自己的男子為“老叔哩”,“叔哩”或“老叔公”;稱年長的婦女為“嬸婆哩”、“老嬸婆”。

在日常生活中,凡遇到不吉的兆頭或令人不悅的事象時,人們常用語言來化解。如碗或酒瓶等物品不慎跌落地上破碎時,人們會說:“發財、發財!”筷子跌落地時,會說:“還有人請。”凡遇到這類小事故時,切忌說:“完了”、“糟了”、“完蛋”、“倒灶”等不吉之語。


寧化人為什麼忌諱“4”?這些民間禁忌你都懂嗎?

老人逝世,忌言“死了”。因此說法使人覺得內含貶義有幸災樂禍、大不敬之意。應說“過生”、“bian起來哩”(意為藏起來了,代指長眠)或稱“走了”、“去了”,對高壽老人故去亦有稱“福滿了”、“去做菩薩了”。


如果不知道當地的禁忌,就有可能在某些問題上,或是在某些極小的生活細節上觸犯禁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寧化的這些民俗禁忌,你都記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