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金昌歷史文化的“魂”在哪裡?下篇

金昌歷史文化的“魂”在哪裡?之前小編在上篇中闡述了金川河文明之甘肅史前文化仰韶文化馬廠類型的“鴛鴦池文化”、 甘肅史前文化之一的沙井文化,金川河流域“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化,就年代來講談及從史前到春秋戰國,再到魏晉時期。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金昌歷史文化的“魂”!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兩漢、隋唐至明清,金川河流域內創造和延續了一系列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永昌縣境內西漢至南北朝時期先後置鸞鳥、番禾、驪靬、顯美、焉支等縣,擁有數量眾多的古城遺址和墓葬。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皇家寺院”

御山峽聖容寺

及唐塔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見證佛教東進的雲莊石窟寺,曾被隋煬帝敕封為“皇家寺院”的御山峽聖容寺及唐塔,花大門石刻,古永昌八景之一的孩母寺,漢明長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明代永昌鐘鼓樓等,無不見證了金川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成就。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西夏千佛閣 孩母寺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永昌縣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要衝,是絲綢之路開通以來的歷史文化重鎮,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漢武帝下令征討匈奴,年僅18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餘大軍直抵焉支山下,幾番鏖戰逐匈奴於大漠之北,一舉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失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橫貫於永昌縣境內的長城,漢代始建,明代補修,東接民勤,西連山丹,全長約120公里。特別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約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築內外雙城,原貌尚存,氣勢磅礴,甚為壯觀,是極好的旅遊觀光地段,也是研究和弘揚長城文化的重要節點。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1936年11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先後43天,與國民黨馬步芳部作戰數十次,殲敵4000多人,並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後在高臺、肅南等地戰鬥失利,大部犧牲。永昌縣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悲壯歷史的重要見證地,現存諸多的革命遺址和文物為研究和揭示西路軍的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① 烽煙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② 花大門石刻

以上這些文化類型或文化支系,只是局部或部分,未提及部分因不甚瞭解的緣故不加評述,但足以成就金川河文明。脫離金川河這一水圖騰之下衍生的文明而大談特談“某某文化”,是對金昌歷史文化的褻瀆,是對當前、後世的誤導。

漫漫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金川河文明泱泱其中,不敢旁落。有文明烙印,有思想傳承,有清晰的人文記憶,有豐厚的物質文化遺產,有體量龐大的歷史文化遺存,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魂牽故里,記憶悠長,何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歷史文化的範疇以內,我們沒必要斤斤計較某一文化類型在社會面上的知曉程度,只要有歷史文化淵源,只要有歷史文化遺存,只要有歷史文化傳承,只要有民族文化記憶,我們就可以認同,就需要去挖掘和研究乃至弘揚傳承,將其萬流歸宗稱之為金川河文明的脈絡或支系。我們擁有唯一的金川河文明,我們可以驕傲地將金川河文明作為我們開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金昌黃金段創建中文化競爭實力的“資本”,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資本”的實力,應該具備這種文化實力競爭之中的文化自覺,堅定這種文化實力競爭之中的自信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明代--銅菩薩

我們歷史文化的“魂”在哪裡?在金川河文明這個範疇之內,有一些可以稱之為“文化”的概念可以參考:甘肅史前文化之一的仰韶文化馬廠類型的“鴛鴦池文化”,甘肅史前文化之一的沙井文化,金川河流域“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化、“逐沃土而耕”的農耕文化,金川河流域內的漢明長城文化,佛教東進進程中的石窟寺文化,足可以構成立體且平面的金昌歷史文化的“魂”,而不需要數典忘祖,不需要無中生有。

金昌历史文化的“魂”在哪里?下篇

金昌這塊神奇的土地,因鎳鈷工業而聞名於世,鎳鈷工業掩蓋了她歷史文化的光芒,但她絕不僅僅是工業文明的寵兒,她有足夠的歷史文化傳承,她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需要優柔嬌做,不需要“創造發明”,我們需要堅守、傳承和發揚。

我們歷史文化的“魂”在哪裡?在於我們的理性和有知,在於我們自覺不自覺之間對無知的選擇和對謬論認同。竊冒不韙,姑妄言之。

審核:馬玉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