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武漢曾經是可以和上海齊名的城市,而到現在他卻落後得很遠,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首先武漢之所以現在的城市地位遠遜於上海,主要是就是因為交通方式的轉變,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運輸經歷了漕運,江運,海運的變遷,在唐朝的時候,李白曾經說過煙花三月下揚州。而且當時楊中和益州,是可以媲美首都長安的大城市,但現在揚州只是一個地級市,在江蘇省裡連號都排不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遷呢?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就是因為漕運已經完蛋了,京杭大運河在中國的運輸地位中,可以低到忽略不計,唐朝的時候,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可以從揚州直接到洛陽,可跟現在的海運相比,每年的那條運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揚州這座城市也就不行了,而武漢就是近代的揚州。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實際上來講,武漢現在也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城市之一,華中第一城是妥妥的,在民國時期,武漢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而為什麼到現在只是一個二線城市呢?首先在民國時期,中國的經濟出現了南重北輕的局面,帝國主義要向中國傾銷貨物,卻只能向南方傾銷,就是因為中國的交通太落後,鐵路可以忽略不計。大量的物品只能依靠輪船來運行,所以在這個時候長江非常重要,武漢能夠扼守長江中游,輻射多個省份。長江再往西走,由於河道開始狹窄,所以重慶要比武漢在民國時期落後很多。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而現在上海能夠超過武漢這麼多,就是因為交通方式的改變,武漢是外界向內延伸的窗口,但是卻無法向外連接,它是個內陸城市。現代的貿易貨物量非常大,幾千噸吃水的江船,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現在的貿易,必須要萬噸的海船才能夠直接做貿易,而鐵路運輸的發展,也讓武漢的作用大大弱化。

民國的武漢是和上海齊名的城市,為何一百年後,只是一個二線城市

但是它的地形優勢依然非常明顯,他是華中的樞紐。就現在來講,它的發展方式也比較健康,他以現在的勢頭下來,未來也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個一線城市。

現在的武漢比起上海來卻是名氣差了很多,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優勢的,比如說在教育方面,武漢有三二座985,七座211,上海的985,211大學也很多,比武漢還要多三個,但是武漢的工科院都沒往裡算,這些都是國之重器。這些學院的人才都是為國家單位輸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