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佛山人,你的祖輩很可能直接修造過通濟橋?快來對號入座

當你手持風車、提著生菜包,與家人朋友一起走過通濟橋,那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歡喜,究竟來自哪裡?那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祖先的迴響?沒錯了,因為你的先輩很有可能直接參與過修造通濟橋。

@佛山人,你的祖辈很可能直接修造过通济桥?快来对号入座

來關注一下,自有史料以來,這座通濟橋幾經變遷,它從一座承擔佛山堡與周邊鄉里墟市物資溝通的水口木橋,到木石參半的鄉鎮通衢,再到南順通津、承擔文化記憶神聖信仰的石拱橋,已然成為一座頗具象徵的“豐碑”。這座“豐碑”上,很有可能刻錄了你的先輩們的名字,而他們已然巧妙地把佛山精神與文化記憶深深烙在了你的身上。所以時至今日,你腳下走過的每一步、你難以言狀的虔誠與歡喜,很有可能來自於這種身份的認同與共識,來自歷史深處的迴響。

這些先輩都是誰?在明清至民國時期五百年間,通濟橋及附屬設施歷經17次修繕,佛山霍姓、李姓、陳姓、麥姓、梁姓、戴姓乃至佛山鎮周邊的順德、裡水等地的家族都很可能參與其中。對此,民俗研究專家陳恩維教授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梳理和田野調查。

@佛山人,你的祖辈很可能直接修造过通济桥?快来对号入座

具體來講,深村石頭霍家、細巷今普君一帶的李家、順德居佛山的武昌郡牧胡公、里人梁玉書、李可瓊、梁啟文、大麥村麥頌文、黎涌村陳德輿、裡水潘浩波、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桑園戴氏家族、梁九圖家族、陳益南、陳澤如、陳洛予、陳毓秀等等,都是有史料可查的參與修繕者,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不知名的佛山人參與捐資修造。僅以光緒十二年清理通濟橋水網河涌為例,參與捐助的佛山店號就達到80多家。

來看看那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故事。

深村進士霍與瑕在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1559年,修建了通濟橋,十年後,他的伯父霍隆又對通濟橋進行了重修,這兩位霍先生是誰?他們是佛山名人霍韜的兒子和兄弟,霍韜曾在正德十六年出任兵部主事。

位於深村石頭霍氏是佛山歷史上的大家族,現存有《霍氏家訓》,而霍氏家族在佛山的影響力直接體現在實業上。霍氏曾經在工商業上積極作為,把持著佛山陶瓷、鑄鐵、木材三大主要行業,此外還經營銀礦、售鹽。在陳恩維的考證中,深村其實在當時佛山洛水河南岸,通濟橋是來往佛山堡的必經之地,霍氏家族的大宗貨物都要經過通濟橋進出佛山,霍氏家族多次出資修造通濟橋,一方面提升了家族的聲望,也直接推動了佛山堡與周邊鄉里核的溝通整合,佛山作為四鄉都會的崛起,就順理成章了。

@佛山人,你的祖辈很可能直接修造过通济桥?快来对号入座

自1559年的70年後,通濟橋作為一座木橋的歷史,被佛山細巷李氏家族徹底改變。細巷位於今天的普君南路,李氏家族最有名望的人是萬曆年間的進士李待問,他在主持修造通濟橋時,綜合了四鄉父老的意見,這時的通濟橋改為木石參半,不得不說是四方協商並相互妥協的結果。因為當時,佛山堡內的人們意見是修石橋,但周邊四鄉的父老認為要修木橋,因為通濟橋承擔的是諸鄉之水歸海的通道,修石橋容易阻塞水流,給周邊的弼唐、大沙等鄉帶來水災隱患。

李氏家族重新通濟橋後,通濟橋的交通能力大大提升,佛山的鑄鐵、紡織、手工業產品、農副產品等得以快速流通,同時,通濟橋的文化空間屬性日益凸顯,佛山全堡24鋪的區域整合邁出了新的步伐,佛山從鄉村中脫胎,步入城市序列。

@佛山人,你的祖辈很可能直接修造过通济桥?快来对号入座

此後清朝康熙、道光、光緒年間,通濟橋曾多次修繕,佛山人耳熟能詳的嶺南四大名園——梁園的主人梁氏家族、簡氏別墅主人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等等都曾經參與其中,除了這些名望聚族之外,大量的佛山店號紛紛慷慨解囊,熱心通濟橋修造這樣的公益事業。通濟橋成為佛山古鎮的西南門戶,上接西江可達廣西雲貴、接北江至粵北地區,下則連順德水道、陳村水道可至珠三角腹地。

在這10多次修繕中,通濟橋烙下的是佛山家族實業的影響力和功名科舉上的成功,其實呈現的是佛山本土大家巨族之間、本土鄉紳與僑寓商紳之間、民間與官方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即使是近代隨著陸路交通的變革,通濟橋交通樞紐的作用逐漸演變為民俗觀光、文化記憶的載體,但佛山逐步完成了從工商業重鎮到嶺南巨鎮、現代城市化的轉型,實現了佛山人城市地域身份和文化層面的認同。可以說,通濟橋這個特殊的地理時空,聚集和沉澱了複雜的文化層,一座通濟橋的修造史背後,其實是佛山人沉甸甸的家國情懷,是數百年間佛山城市空間的變遷。

【記者】閻鋒

【攝影】戴嘉信

【作者】 閻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