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王小丫:心懷敬畏之心,讓我走得更遠更穩

王小丫:心懷敬畏之心,讓我走得更遠更穩

本文摘自《世紀人物》

從在報社抄信封到進入央視

1986年9月,王小丫考進四川大學學習經濟學專業。1990年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當地一家經濟類報社做記者。但她萬萬沒有想到,報社領導把她安排去通聯部抄信封。整整三個月,她都是在桌案上與信封為伴。當時的她也感到迷茫,但她鼓勵自己:“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三個月之後,她寫信封寫得又快又好,快到了一個人能完成三個人的工作量。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她突出的表現引起了領導的注意,於是提升她做了編輯。1996年,王小丫決定繼續求學深造,考進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研修電視文學。1997年,她進入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實習,從而開啟了自己的播音主持之路。

最多時一個月被扣了七百元

不過,大學主修經濟學的王小丫,並沒有經受過正規的播音學習。在央視工作初期,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一度令她非常困擾。

訪談中,王小丫回憶道:“我剛到中央電視臺的時候,有一天有一個詞叫英雄,需要特別著重去說這個詞,但是按照正規的吐字發音是後鼻音,區分不了!”按照當時的規定,讀錯一個字要扣兩百元,輕重音讀錯也要扣,王小丫最多時一個月被扣了七百元。

工作上遇到困難,王小丫感到了危機感,也有些不自信。但是不自信並沒有讓她變得自卑,相反正因為不自信,王小丫不斷反省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踏實學習和思考。為了改進發音,王小丫開始隨身攜帶一本《新華字典》,沒事兒就拿出來翻翻。在不斷努力下,王小丫在1998年憑藉主持的《經濟半小時》獲得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第一名;2007年,獲得中央電視臺十佳節目主持人稱號。

王小丫:心懷敬畏之心,讓我走得更遠更穩

愛生活、會生活

2015年,王小丫開始主持財經頻道生活服務類節目《回家吃飯》,讓觀眾看到了她知性外的另外一面。其實,私下裡,她是個愛生活、會生活的美麗女人,不但會把家裡打造得溫馨舒適,更有一手過人的好廚藝。

撒貝寧、任魯豫、尼格買提、陳偉鴻、張斌、月亮姐姐、紅果果、綠泡泡等央視主持人都曾現身小丫的廚房。他們拿起蘿蔔青菜,開火做飯,談論美食背後的故事,展現出與日常節目中截然不同的形象。月亮姐姐這樣評價:“王小丫做《回家吃飯》這個節目,每天都能換著花樣,每天在裡面吃得特別香,我覺得只有她能完成。”

做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節目

王小丫說:“有時候我常在思考,這條路走得久了,我會厭倦嗎?而每每回頭,身後或深或淺的?_印都會讓我更加堅定我當初的選擇。沉下心來,拋開所謂的名和利、頭上的光環,做真實、樸素的自己,紮紮實實地做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節目。”

王小丫:心懷敬畏之心,讓我走得更遠更穩

“每當有大節目出現的時候,我會做很多緊張慌亂的夢。孔聖人說,做夢是以夢的方式在和先賢們神交。於是我安慰自己說:那是不是我在以這樣的一種慌亂又緊張的方式在和我的職業對話?光陰荏苒,許多年過去,我依然緊張著,那說明我依然敬畏著我的這份職業,我依然敬畏著我的觀眾。我慶幸自己這麼多年保持了做夢的能力和激情。我希望這樣的一份夢想、一份夢境能夠伴隨我的職業生涯,因為這些夢境是我平常最擔心的,而正是因為這份擔心讓我做了更好的自己,也希望這樣的對職業的敬畏之心能夠讓我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