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但凡沒選擇離婚的夫妻,必然是還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可是如果這個理由僅僅是孩子,那真的沒必要勉強。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父母壞的婚姻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恩愛,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如果父母不愛了,也沒法改善了,那就分開吧!沒有人會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可是打著為孩子好而湊合的婚姻,這種愛太沉重,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既是對自身的傷害,也是對孩子的凌遲。

也許父母可以保證即使不愛彼此,也會在孩子面前營造一種幸福的表象。這樣的想法,真的是低估了孩子的情商。父母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其實孩子最敏感,你是真的開心還是裝作開心,他會分辨的。最怕的是孩子明知道父母不和,卻埋在心裡裝作不知,這種壓力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夫妻之間彼此內心關閉、關係疏遠,孩子會發生什麼問題?

首先,從心理上看,會出現因愛的缺失而帶來的種種問題;從認知上看,會缺乏愛的模式的學習機會,他不懂得如何去愛。

如果孩子每天看到對抗、逃避、麻木狀態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得到足夠的愛的滋養,很多人長大之後不知道什麼叫愛,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就是這樣的結果。

孩子就像父母關係的忠誠衛士,他會傳承父母的相處模式。

其次,愛有“被愛”和“去愛”的兩面性,雖然“被愛”出現缺失,但孩子那種“去愛”的本能還在,他會用盡一切辦法,為了挽救家庭、把父母整合在一起而異常地付出。

通常以為孩子“得到”才會“付出”,在研究中卻發現,心理最缺失的孩子,說不定對家庭的付出最多——他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使命,變成了拯救家庭,而不是快樂地做自己。

其中有一些典型的表現是:父母經常爭吵,孩子歸罪為自己,是不是自己更聽話一些,父母就不會爭吵?

還有的家庭,父母關係很疏離,孩子成了母親(或者父親)唯一的精神寄託,往往出現父母一方過於控制孩子,或者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身份錯位”。

所以說,夫妻之間是否恩愛,和睦關係是否穩定,成為孩子是否擁有安全、滋養的成長環境,以至人生髮展是否順利的最重要因素。

夫妻雙方如果拼盡全力也無法維繫良好的關係,與其遍體鱗傷,不如放棄吧。

理性的結束,成熟的處理,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離婚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對待這件事

其實離婚這件事本身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

之所以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出現心理、學習問題,主要是因為1、父母鬧離婚,暴露太多人性的醜陋。2、因為離婚,疏忽了對孩子的愛和關心。

我們先談第一個方面。有的父母在離婚過程中,爭執不休對簿公堂,互相揭露,很多時候甚至夫妻雙方的親戚都加入了戰鬥中,真的是把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都赤裸裸地展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看到這麼難看的父母,內在的自卑不可避免地被誘發出來。有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孤僻不合群,有些孩子則出現較強的攻擊性,內心充滿了對父母、對自己的厭惡。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心願就是把父母的手拴在一起,但是爭鬥中的父母,往往都是怒火中燒,很少留意到夾在中間的孩子是多麼的絕望和無助。孩子不知道向誰靠近,支持誰?反對誰?無論他們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孩子都感覺自己被利刃割成兩半,因為孩子來源於父母,無論背叛哪一方都是撕裂的痛苦。

離婚,要不要鬧得那麼難堪?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注意到孩子的情感,在孩子面前儘量不發生口角,爭執,讓孩子不至於緊張,害怕。

再看第二個方面,因為離婚,雙方疏忽了對孩子的愛和關心。孩子缺少愛,高質量的愛!

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多給孩子溫暖,不要一味沉浸在痛苦的回憶裡不能自拔,對孩子不聞不問。

離開孩子的一方,也要經常探望孩子,關心一下幼小的心靈,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大人的累贅。被大人們拋棄了。

看到爸爸媽媽離婚,很多小孩子會特別自責,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好他們才會分開的。而作為他們的父母,一定要從根源解決問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不是你的錯,爸爸媽媽只是不適合一起生活而已,但我們依然會是你的爸爸媽媽呀,這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要跟孩子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並不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爸爸媽媽分開的。

我相信任何人也不會因為離婚就不愛孩子的。如果他真的不關心不愛孩子了,也不是因為離婚造成的,是他本來就有問題。

當然,無論孩子由誰來監護,在重要的決定與教養的責任上你仍然是單親。因此你要有心理準備迎接一段孤獨忙亂的時期,而且很有可能比想象中困難許多。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預期,這段艱難的時光裡,孩子很有可能會成為你壞情緒的“待罪羔羊”,孩子也可能會用各種奇怪的“症狀”來表現內心的不安與憤怒。

關鍵在於我們要用愛來化解孩子心裡的疑惑和不安: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我們依然是愛你的。

歐美國家,離婚夫妻跟子女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都要比我們中國人和諧開放,孩子重要的活動父母依然一起參與;成年子女的婚禮,離了婚的父母(跟他們再婚的伴侶)一起出席。我們中國人也需要建設新的離婚文化。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父母的愛,是離異家庭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傘

破碎的家庭,也一樣能給孩子完整的愛。

孩子幸福與否與父母婚姻沒有必然關係。現代的教育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對於孩子而言,一種科學的教育遠比一個完整的家更重要!

1、在心理上要給孩子更多的交流和安撫。要告訴孩子,父母雖然離婚了,但爸爸媽媽依然愛你,永遠不會改變。

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最好能夠有成熟的處理方式。離婚後,最好能夠放下對彼此的仇怨,接納這個失敗的婚姻,而不是否定自己的人生,放對方一條生路,也是放下自己的執念,允許自己開展一個新的人生。

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分開,但是我們依然愛你,而且要注意和孩子強調,離婚是父母的責任,不是你的錯!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分開以後,孩子依然能夠和非養育一方保持足夠的聯繫,能夠保證對父母的良好認同,而不是被撕裂。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2、不要播種仇恨。

離婚後,最忌諱的是,帶著婚姻裡糟糕的狀態生活。

比如,離婚後的父母彼此怨恨,阻止另一方來探望孩子,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甚至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離異父母最愚蠢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讓他和自己共同去恨一個人,這種將父母之間矛盾激化的結果,是在孩子面前樹立反面榜樣,孩子因此技藝做出傷害親情的舉動。

你要知道,你射向離異一方的箭,首先會穿透孩子的心臟。

3、做孩子的榜樣。在生活、工作中保持堅強、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父母要想辦法營造環境,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交往,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

5、不要把過於溺愛當做對孩子的補償,調整對待孩子的尺度。有人離異後,對孩子有愧疚感,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有的離異家庭,孩子一點問題,父母又過於苛責,這其實都對孩子成長不利。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給他特殊化,他才會覺得自己和別人沒什麼不同。

無論結婚還是離婚,快樂都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哪怕離了婚,只要心裡對愛有憧憬,對孩子負責任,孩子都會健康成長,永遠懷著對愛的希望。

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湊合


勇敢離婚,是讓孩子知道,對於生活,和無法忍受的生活狀態,我們可以說“不”。


為什麼我認為婚姻不該為了孩子湊合,因為湊合的生活,是給孩子樹立壞榜樣。

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知道,對於一種無法忍受的生活狀態,我們是可以勇敢說不的。

我們可以拒絕痛苦,選擇自己的幸福。

有一些家暴的家庭裡,被家暴的一方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聲張。可能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暴有“家醜不可外揚”的認識,但是沉默的代價就是讓家暴行為愈演愈烈。不僅給妻子帶來傷害,讓孩子也擔驚受怕,沒有安全感。

還有一些冷漠的家庭,夫妻之間完全不溝通,彼此只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這樣的生活,如果夫妻雙方不解決問題,保持原樣一直生活下去,就是在給孩子樹立壞榜樣,在告訴孩子:家庭裡沒有溫暖,沒有愛,而我們只有接受,只有忍受。

這是對孩子的極大傷害和欺騙。

為什麼我們不能勇敢一點,走出不幸的婚姻?

如果以前的家庭狀態無法改變,那麼走出來,換一種方式生活,孩子也能喘口氣,能感受到,原來生活可以是另外一種樣子。

我們也能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生活是自己創造的,如果不能改變糟糕的狀態,那麼,承認失敗,重新再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看過《家有兒女》,一對離異夫妻重組的家庭,也是可以其樂融融的。

我們都知道王菲有過兩段婚姻,但都沒能走到最後,在她看來,如果這段婚姻實在不合適,她不會勉強自己。

她尊重感情、尊重孩子,但她更忠於自己的感受。在每一段婚姻中,王菲都把對孩子所謂的傷害降到最小,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也能顧全孩子。

同時,竇靖童和李嫣,也尊重母親的選擇,甚至是發自內心地為擁有這樣的母親驕傲。

不得不說,是父母敢於對不合適的婚姻狀態說“不”,並且勇敢改變,讓孩子能感受到愛和支持,給孩子建立了安全感,才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孩子永遠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的,父母站得高,孩子就能看得遠。若要為孩子的幸福著想,首先,自已就得有幸福的心態。一個敢於對自己的過去糾錯的父母,養出的孩子也會是能獨立思考,為自己人生負責的。

我們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孩子。

當家庭問題出現時,夫妻二人要理性地解決問題,用心地改善相處方式。如果真的無法忍受對方,就分開吧,敢說“不”能說“不”,也是一種能力,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讓自己快樂點,也讓孩子輕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