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劉備已在虎牢關前打響名聲,為何之後仍無頂尖謀士前來投靠

當年十八路關東諸侯結成聯盟討伐董卓,此等大事必定受到天下人的關注。而其中劉備三人的戰績也非常耀眼,無論是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都已經顯示了劉關張三人的武力高強,也必定被世人所熟知。那為何之後仍然沒有頂尖謀士前來相助?

劉備已在虎牢關前打響名聲,為何之後仍無頂尖謀士前來投靠

劉備 字玄德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劉備的背景,評價

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

本人是王室後裔,起兵名正言順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備,是漢景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勝之子劉貞,元狩六年(前117)受封涿縣陸城亭侯,因在宗廟祭祀時所獻祭金違犯禮制,而觸犯律令被削去爵位,於是便在涿縣安家。先主祖父劉雄、父親劉弘,均在州郡做過官。劉雄由孝廉出身,官至東郡範縣縣令。

由此可見,劉備的身份背景也是不差,跟漢獻帝也是有關係。雖不像袁紹那樣四世三公,但也是皇族中人。

劉備已在虎牢關前打響名聲,為何之後仍無頂尖謀士前來投靠

劉備

講求仁義,以德服人

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這短話的意思說劉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荊州士人投靠劉備,到當陽時,竟有十餘萬眾,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劉備另派遣關羽乘船數百艘,讓他和自己於江陵會合。有人勸劉備:”現在應該迅速保住江陵,我們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有士兵太少,若曹操來了,我們怎麼阻擋?“但劉備說:“想要成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在這麼多人背井離鄉跟著我,我怎麼忍心拋下他們。”由此可見劉備也非冷酷無情之輩,而且本身也非常講信義,不然在其逃亡的路上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平民百姓自發跟隨。

當時曹操更跟劉備煮酒論英雄:‘今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也。本初之徒,不足數也’。由此可見在曹操眼中,連袁紹都不放在心上,反而認為劉備才是與他並肩的英雄。

謀士程昱也曾經跟曹操說過:“劉備此人素有大志,有英雄之氣,如果不早點解決掉,以後必定會成為大患。”

可見曹操等人也發現劉備絕非庸人,他日必成大事。

劉備已在虎牢關前打響名聲,為何之後仍無頂尖謀士前來投靠

煮酒論英雄

那為什麼劉備本身擁有重大人望,本身也不是目光短淺、恃才傲物之輩。本身更有關羽、張飛等萬人敵的武將。在虎牢關到官渡之戰中仍舊沒有頂尖謀士主動加入?

筆者認為有以下觀點

勝也虎牢,敗也虎牢

當時劉備參加十八路路諸侯會盟的時候有多少人,只有三個人,什麼軍隊什麼兵馬都沒有。哪怕在當時曹操也是自散家財,招募5000人馬才跟曹洪等一起去參加會盟。而劉備就只有三人,連蹭個門面的人都不夠,不怪當時參加是其他諸侯嘲笑。這就給人一種勇猛由余而智商不足,一群猛夫,試問這樣又怎麼能成為可以託付終生的主公了。而後面劉備等人的表現也是表明,屢戰屢敗。

劉備已在虎牢關前打響名聲,為何之後仍無頂尖謀士前來投靠

劉備

個人理念在當時不受大部分謀士的認同

在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的時候也遇到過不少的謀士,如在呂布中見到了陳宮;袁紹中見過許攸、田豐等,在曹操那也見過荀彧、郭嘉,在徐州時見到田豫,在豫州時錯失陳群和袁渙。可見當時劉備的理念在那動盪的年代只是收到黎民百姓的認同,但卻不受大部分謀士的認同。畢竟只要在劉備見到到過的頂尖謀士中有一人選擇跟隨,那麼三國的結局也就大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