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濟南成為山東首個特大城市,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你怎麼看?

Sky小仁


首先了解一下特大城市的定義:特大城市是劃分城市規模的分類之一。各國國情不同,聯合國通常將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劃定為特大城市。2014年11月,中國國務院發佈《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從人口上來講,濟南通過合併萊蕪將人口達到了特大城市的規模,但是GDP和國內其它特大城市相差巨大,沒有特別吸引人才流入的政策體制,支柱性產業和其他特大城市想比較相對薄弱,而且通過合併達到特大城市的方法是不被大眾所認可的。濟南主要依靠房價增長帶動GDP增長,從2016年到2019年房價從3k+每平方米增長到20k每平方米,這是病態的GDP增長,並不能持續下去。

濟南如果想成為一個健康的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整治城中村,改善城市面貌,加進先進人才以,科學技術……雖然一條腿走的很快,但是兩條腿走的更遠。



誰的青春不迷茫146221391


作為山東的省會城市,濟南能夠讓人瞬間想起的,肯定包括“趵突泉”這個名詞。

濟南是副省級城市,但作為全國經濟第四大省山東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態勢平穩,還沒有給人強勢、高速的印象。版圖擴展倒是引人關注,於是在2019年1月,把萊蕪市變成濟南旗下的區,來重塑自己曾經強大的優勢。

在歷史上,濟南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城市。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主動進行資本主義化的城市。著名的瑞蚨祥就發祥於此。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濟南也還是很不錯的,曾經是是中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但在改革開放之後,濟南逐漸就淹沒在諸多後起之秀中。雖然在1994年就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但在經濟騰飛、產業引領上,讓人印象深刻的重大發生卻並不多。

現在濟南因為“併購”,突然變身山東首個特大城市,讓人驚訝,但人們依舊雲裡霧裡:究竟濟南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在山東省內,濟南PK不過青島,不管是城市名氣還是產業佈局,濟南乏善可陳。青島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巨頭,都是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從GDP總量來說,濟南更是落後青島一大截,青島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多年,濟南還在8000多億掙扎,這還是“併購”萊蕪“之後。

所以,濟南提前完成2020目標,在城市規模上成為山東老大,是經濟實力上還不是。

濟南要大發展,需要濟南人更有改革開放思維,並確立自己的優勢產業,打造自己的產業名片,從而實現恢復歷史榮光。變身特大城市的同時,還能在經濟上更加前行一大步,這才是值得驕傲的。


波士財經


確定,這不是搞笑的?


確實不是。下面是《生活日報》的報道截圖,《生活日報》屬於大眾報業集團旗下的媒體,而大眾報業又是山東省的官方媒體。



這個事件的笑點在於,濟南市2018年年初規劃提出,到2020年邁入特大城市行列。結果這樣的規劃,不是通過發展,而是通過“吞併”實現的。因為濟南將萊蕪合併了過來,後者為前者貢獻了上百萬人口。


這好比馬化騰告訴手下的人,今年你們的KPI就是讓新增1億付費用戶,於是手底下的人就把網易給收購了——KPI看起來是完成了,但實際上內部的團隊沒有出任何力氣,反倒是花了馬化騰幾千億的現金。


當然,這樣的“官宣”,其實反映的是濟南極為“自卑”的一種心態。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經濟強省,山東省會濟南在所有大城市中的存在度那是相當的低,還不如隔壁的青島,就連地鐵也是今年才開通。放在全國,首位度最低的兩個省會,一個是濟南(GDP佔全省不到九分之一,排名全省第二),另一個就是南京(GDP佔全省七分之一,排名全省第二)。


所以,現在濟南在大力氣宣揚“首位度”,當然,最快速實現首位度大幅提升的辦法就是兼併收購了。這和成都兼併簡陽市,廣州兼併增城市,合肥吞掉巢湖,杭州吞併蕭山和餘杭市是一樣的操作思路。



對濟南來說,兼併之後,進行資源整合,利用內生增長吸引更多人口,最終成為超大城市,才會真正贏得尊重。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給你講個笑話,那那個特大城市~~~


桑麻瓜果圓


大濟南的cbd





啊哈呢雅瓦


到洛口附近看看。


泉水89046571


這是萊蕪劃入濟南帶來的,不算什麼


砸磚家叫獸


濟南再把其它城市合併進去GDp總量會更大,這就是政績嗎?


仁德813


顯而易見,虛胖的結果是很難前行



北京的天空是灰色的嗎


鬧著玩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