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五項“聯姻” 武漢與孝感共赴同城之約

五項“聯姻” 武漢與孝感共赴同城之約

近日,俯瞰礄孝高速公路東西湖段。聯通武漢礄口和孝感的礄孝高速公路,是武漢城市圈交通發展規劃中的17條射線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通車,二期工程京港澳高速至孝南區毛陳段正在建設。項目完工後,將成為孝漢間的又一條大通道,孝感至漢口城區的行車時間將縮短至半小時。記者匡文傑 攝

記者李琦 通訊員夏超 餘維

4月3日,安陸泉源糧油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排排米粉走下生產線,等待打包發往武漢;

4月12日,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籤約現場,武漢湛盧新能源汽車鋅鋁壓鑄件生產項目落子市高新區;

4月15日,早上8點半,孝感東站候車廳內,等待檢票進站的旅客排起了長龍。數據顯示,武孝城鐵每日客流量近6000人次。

一幕幕剪影之下,武漢與孝感正上演著“同城記”。

早在1993年建市之初,孝感就提出了“以武漢為依託”的發展思路。依託武漢、服務武漢、融入武漢、發展孝感,一直是孝感孜孜以求的目標。

2018年4月,孝感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明確了“十抓十促”具體路徑,把漢孝一體化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戰略。一年來,漢孝兩地從鄰居到牽手,力促規劃和基礎設施、產業和市場、科技人才、公共服務、生態環保五項“聯姻”,攜手邁進“同城時代”。

攜手

交通路網孵化同城碩果

“坐城鐵,從孝感東站到漢口火車站只需要35分鐘;開車,從孝感到漢口唐家墩僅30分鐘。”交通格局的變化,是兩地群眾感受最為深切的“同城之便”。

孝感力爭與武漢“規劃同圖、建設同步”,加快推進總投資500多億元的22個重點交通項目,打通、改造、提升兩地所有交通接口——在規劃與基礎設施“聯姻”中,漢孝兩地以“鋪路”為支點,撬動融合發展的源動能。

隨著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孝感南段、漢孝大道相繼通車,武大高速、礄孝高速(二期)、107國道改擴建、雙峰山至木蘭景區群旅遊公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實施,漢孝“交通同城”已基本實現。

最直觀的變化來自市臨空區。童家湖特大橋的建成,賦予了市臨空區與天河機場新的空間定位,加上武孝城鐵穿城而過,陳天物流大道建設正酣,這裡已成為漢孝同城最大的核心收益區,去年共引進項目16個,3個百億元項目奠基開工。

今年,孝感將繼續深化對漢主通道擴容、國省道提升、公路路網完善等工程。隨著蔡劉旅遊公路、觀音湖至清涼寨旅遊公路、S109琴川公路的開工建設,礄孝高速二期、武大高速續建工程的如期推進,漢孝同城下的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

連心

打破“城界”的跨城生活

不久前,湖北中光聯合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教授梁意文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擬申報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近水武漢“人才窪地”,孝感探索“以需求為導向、項目為載體、引才借智為目的”的引才模式,力促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孝轉化,既助推了在孝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將“智力”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如今,孝感8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成功“牽手”,300多名簽約專家開啟“跨城生活”模式,梁意文很快將成為其中一員。

交通同城、生活同城、資源同城,漢孝同城突破的不僅是生活空間,更是探索區域合作機制改革的新空間。

3月,金卉莊園的櫻花、鬱金香爭奇鬥豔,武漢市民曾先生慕名而來。檢票口的他,手持漢孝旅遊一卡通輕輕一刷,便隨著湧動的人潮踏進了園區。

打破公共服務壁壘,漢孝兩地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文體、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尋求“跨城通辦”的服務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眾,將兩地的同城之舉推向縱深。

武漢同孝感地相近、水同源。在中國夢的武漢篇章中,孝感理應添上綠色重筆。

編制漢孝環境一體同治規劃,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城市圈森林生態屏障建設和黑臭水體排查治理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孝感構建武漢北生態屏障成效顯現。

以生態環保為基礎的深度對接,不僅有利於提高區域環境保護整體水平,更將為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

借船出海謀同城共贏

漢孝臨空產業園,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投資過300億。未來,這裡將崛起一座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於一體的產業新城,全方位承接武漢產業轉移。

推進漢孝一體化發展,產業和市場的“聯姻”是關鍵。

瞄準“總部在武漢,配套在孝感;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孝感;股東在武漢,資本在孝感;市場在武漢,供應在孝感”的定位,孝感“借船出海”,甘當配角。

去年,緊盯武漢招商,孝感主動開展對接活動150餘批次,先後舉辦50餘場面向武漢專題招商推介活動,與武漢企業簽約項目101個,總投資1930億元。

武船重工、中船重工、省交投、省長投、湖北鐵投、武漢港發等企業先後落子孝感。其中,省交投投資建設的臨空生態智慧新城,將打造漢孝同城化的核心區、孝感“兩型”社會示範先行區、高端臨空產業聚集區。

漢陽百年四臺產業園、武漢順樂不鏽鋼公司整體搬遷至漢川;武漢楚天激光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光谷(安陸)激光產業園;武漢東西湖10多家食品企業計劃搬遷至雲夢……

伴隨產業有序轉移,要素雙向自由流動,漢孝兩地在新能源汽車、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農旅養融合、文化教育等產業上的融合,也走進了“同城時代”。(孝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