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清明時節倍思親,如何調整悲傷的情緒?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多地觸及一個終極話題——死亡。

清明節的到來,各種的拜祭活動,讓我們容易陷入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之中,悲傷之情難免再次翻湧。

◇ Lina:

幾個月前很愛自己的奶奶突然病逝,當我聽聞奶奶去世的噩耗,一時不知所措,竟然沒流出一滴眼淚,就像在做噩夢,跟世界隔著一道玻璃似的。

我當時被派往國外出差,沒來得及回來參加奶奶的葬禮。回到廣州後,家裡所有人各自難過,舔舐傷口,又怕讓對方難過,所以沒人敢提起奶奶去世的事情。

或許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特別悲傷,真正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那半盒牛奶、那窗臺上隨風微曳的綠籮、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

在家任何觸景生情的物品都會讓我失聲痛哭,悲傷得不能自已。甚至多次夢見奶奶,無數個夜晚從夢中驚醒,哭得撕心裂肺,淚流滿面,心如刀絞。

從小和奶奶特別親,以前每當離家前和奶奶道別,總是很不捨、難過。如今,我卻再也聽不到奶奶的嘮叨,再也無法看到奶奶慈愛的笑容......

一別竟成為永遠的分離!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和這個世界不再相連的孤獨,這種孤獨和悲傷好像無人可以完全明瞭、完全體會。

無盡的悲痛,好像只能自己承受,即便說給別人聽,也無法消除那些苦痛一分一毫。

我越來越不想回家,於是在外面租房子住。白天神情恍惚,疲乏不振,心情非常低落,對工作沒有興趣,什麼事也不想幹,晚上常常失眠。工作也很不如意,之前本來是一名出色的銷售,可是最近卻頻頻受挫,甚至遭到客戶投訴。可想而知,我的業績也一落千丈。

工作很不順心,愛情也岌岌可危。最近和男友一言不合就爭吵,男友很受不了,說你以前活潑開朗、溫柔貼心,現在卻如此冷漠,像個活死人。

我也很想讓自己活潑開朗起來,但是感覺好難做到。

很多時候覺得很無力,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悲傷,莫名其妙想哭。有時候又很難受、壓抑,什麼都說不出來。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走出來?

清明時節倍思親,如何調整悲傷的情緒?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解讀

越是親近的人,我們與他建立的情感聯繫越深刻緊密。

這種聯繫是愛的給予和接受、是情感的依賴和寄託、是彼此生命的交集和佔據,如同長在我們心間的一棵樹,血肉相依、根莖相連。喪親之痛,就是這棵樹被突然連根拔起,撕扯的都是血肉。

目前,Lina沉浸於痛苦中,好長時間都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也感受不到自己生命的活力,一切都變得十分貧乏、空虛。這種愛的羈絆也影響了她眼下的生活,她過得壓抑、不開心、不幸福,甚至面臨失去工作和愛情的風險……似乎在用自己的痛苦來祭奠逝者。

喪親,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嚴重的喪失。

喪親者通常會經歷如下五個心理反應過程:

1. 否認與隔離:不敢相信、不願相信親人已經離去這一事實,從而掩蔽現實和苦痛。

在經歷親人離世這樣的打擊之後,我們會出現一些應激的反應。

情感方面會感到悲哀、焦慮、孤獨、無助、驚嚇、愧疚與自責等;生理上也會出現疲乏不振、嘆息、失眠、坐立不安、哭泣、食慾障礙、胸悶甚至窒息等症狀;而在認知方面,則會有不相信、困惑、沉浸於對亡者的思念等思維。

伴隨著這樣的身心反應,很多人會出現迴避和否認現實的防禦機制。比如逃避能引起回憶的情境;而有些人即便已經目睹親人離開,仍然不願在內心相信這一事實。

2. 憤怒:否認與隔絕的掩蔽效用開始消失,現實和其苦痛會重新浮現。我們還沒準備好,強烈的情緒從我們脆弱的核心往外反射,以憤怒表現出來。比如質問上天為何剝奪了親人的生命,質問親人為何要離世,讓自己如此痛苦······

3.討價還價:人們會想象親人的離去與自己的過失有關,會假設無數種如果——如果自己怎麼樣,親人也許就不會離開。這種自我懷疑會使喪親者陷入難以自拔的自責和愧疚之中。

4. 抑鬱:有些人會出現情緒低落,不願意見人,什麼都不想幹,夜間噩夢、失眠等。

5. 接受事實——宣洩悲痛——釋然:無論喪親者如何歸因,他們最終接受了親人離去這一事實,並通過痛哭等方式宣洩內心的悲痛。隨著時間的推移,悲痛漸漸淡化,人們得以重新接納生活。

面對生命的喪失,哀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個人都具有自我療愈的能力,喪失是痛苦的,哀傷,便是喪失修通的渠道。

最初我們痛苦的情緒出來的時候,體驗它,接受它,讓自己充分地悲傷,大多數人都可以從這個過程中走出來。

清明時節倍思親,如何調整悲傷的情緒?

哀傷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哀傷期會短於6個月。

還有部分人可能會持續地在哀傷中無法走出。如果持續超過6個月,就需要重視了,必要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哀傷輔導。

對於喪親者來說,首先需要做的是先接受自己的悲傷、恐懼和內疚,不再試圖去對抗它,不再沉浸在種種假設中去躲避它;嘗試表達哀傷、自責、憤怒等情緒,也可以尋求家人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向他們表達自己的需要,讓大家一同分擔悲痛。在調適悲傷的過程中,來自家人、伴侶的愛也能溫暖喪親者的心與生命,幫助療愈TA的悲傷。

重要親人的離世,最好給喪親者一個面對的機會,讓其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通過一個儀式來與親人做最後的告別。

親人去世後能處理好喪事,把葬禮和追悼會安頓好,也是對已故親人的孝敬和對遺憾的彌補,同時也是一種心理安慰,這對於走出喪親之痛是十分重要的。

Lina之前與奶奶告別的機會也沒有,可能會留下心理創傷,可以做一些祭奠告別儀式,讓自己經歷一個哀悼的過程。

如果可能,Lina可以找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分享自己的感覺,袒露自己的悲傷,諮詢師會幫助她增強心理能量,陪伴她調整認知、穩定情緒,讓這份沉重的情感釋放出來,少一些痛苦,並儘量減少對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影響。

隨著創傷、現實困擾的一一化解,她會慢慢走出這個階段,重建生活的信心和意義,迴歸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