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 文物實拍·稽古賞珍

魏晉以後,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民族大融合時期,同時也是分裂割據的時期。在北方,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和漢族先後建立了20多個政權,統治青海局部或在青海展開角逐的有前涼、前秦、後涼、後秦、南涼、西秦、北涼以及吐谷渾。吐谷渾在各政權之間縱橫捭闔,疆域一度“東至疊川,西臨于闐,北接高昌、東北通秦嶺,方千餘里。”

東漢至魏晉的這些金花飾件代表了經絲綢之路傳來的西方文化因素。金花飾與鮮卑的“步搖”有相同點,很可能是連綴在其他物件上的飾件。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東漢至魏晉金花飾件·四庫全叔拍攝

其邊緣的粟粒紋多見於慕容鮮卑金飾,也是該時代最貴重的裝飾紋樣之一,故此類飾件應為慕容鮮卑遺存,因吐谷渾部西遷而在青海地區發現。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東漢至魏晉金花飾件·四庫全叔拍攝

東漢末至魏晉軍司馬印,出土於青海省西寧市陶家寨漢晉墓,橋形鈕,印文為“軍司馬印”。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東漢末至魏晉軍司馬印·四庫全叔拍攝

魏晉銅印,出土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馬家臺出土,橋形鈕,印文:“詔假司馬”。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銅印·四庫全叔拍

魏晉銅俑,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馬家臺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銅俑·四庫全叔拍

魏晉玄武硯滴,銅鑄硯滴,龜蛇合體,四肢作站立狀。龜首前伸,雙目圓睜,口銜一淺腹小碗。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玄武硯滴·四庫全叔攝影

龜甲鑄痕清晰,形象逼真,長蛇曲臥龜背,舌頭曲伏在龜頸右側,花紋呈點狀分佈於蛇身。龜腹中空,龜背中央有一管狀孔直通龜腹,一用作注水口,二可能作為筆插。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玄武硯滴·四庫全叔攝影

魏晉南北朝菩薩模印磚,列置於墓壁的最上層,所飾人物頭戴花冠,大耳。上身穿窄袖長袍,交領,斜衽。腳呈八字形分開,肩部和背部披有飄帶,右手持淨水瓶,左臂託舉一輪彎月,左肩上側為內有金烏的圓日。此人物形象應為菩薩。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菩薩模印磚·四庫全叔攝影

魏晉南北朝力士人物模印磚,出土於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窯房村。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力士人物模印磚·四庫全叔 拍攝

魏晉南北朝“比丘守戒施食惡鬼”模印磚,有一廡殿頂房屋。房屋兩頭用木柱支撐,木柱與屋簷之間接以櫨鬥,從圖像上觀察,櫨鬥系穿鬥式結構,木構架的結構技術已成熟。房屋內有兩個人物,均頭戴僧帽,身披覆肩袈裟:左邊一人,右臂下垂於股,左臂袒露;右邊一人,左臂垂於膝,右臂袒露;兩人相對禪坐於巨案上:左邊人物的左臂同右邊人物的右臂,連臂放置於二者之間的一件缽上;兩人頭部供奉一瓶,瓶中插有蘭草,應為花供;案下有一人雙手捧一侈口細頸圓腹罐,做跪伏侍奉狀,應為水供;模印磚下方所繪應為“甘露施食惡鬼”故事圖。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比丘守戒施食惡鬼”模印磚·四庫全叔 拍攝

魏晉南北朝神鳥模印磚,置於墓壁從下往上數的第三層與第四層。圖像為一對相向而立的鳥。影視傳說中的鳳凰,起到保佑死者亡靈的作用。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神鳥模印磚·四庫全叔 拍

魏晉南北朝甲騎武士模印磚,武士手中執矛,面向墓室,一方面象徵著墓葬主人生前是一名武將,另一方面也象徵這些武士正保護著墓主人亡靈的安全。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甲騎武士模印磚·四庫全叔 拍

戰馬的馬具有轡頭,包括絡頭、銜、韁繩等。鞍具有鞍韉和障泥,胸帶和鞧帶。未見馬鐙。雕刻技法粗獷而古樸。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魏晉南北朝甲騎武士模印磚·四庫全叔 拍

西晉乳釘紋神獸銅鏡,圓鈕,串珠紋鈕座。沿微斜,鏡面微弧。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高浮雕,飾6枚圈狀乳釘,主體紋樣為四神二侍和四神獸,繞鈕環列。外區為9個半圓塊和方格枚相間成一週,半圓內各飾一字。緣飾以鳥獸紋和旋渦紋。銘文:王泰始九年三□三日。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西晉乳釘紋神獸銅鏡·四庫全叔 攝影

十六國時期金扣蚌殼羽觴,羽觴即耳杯,該器呈橢圓形,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耳,如鳥的雙翼,故名“羽觴”。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十六國時期金扣蚌殼羽觴·四庫全叔 攝影

南朝梁元帝蕭繹在《採蓮賦》中吟道:“鷁首徐回,兼傳羽杯“。羽觴盛行於戰國到魏晉時期,為日常生活用具,多以木胎作器,也有銅質耳杯,蚌殼鑲金工藝的耳杯極為罕見。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十六國時期金扣蚌殼羽觴·四庫全叔 攝影

十六國時期凌江將軍印,龜鈕,半球形印盒。印文篆書“凌江將軍章”五字。龜鈕作翹首站立狀,龜背精刻紋飾並曲附一蛇。蛇首從龜頸部斜伏,龜的憨態、蛇的靈動表現生動。印盒用犀角製成。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十六國時期凌江將軍印·四 庫 全 叔 拍 攝

南北朝木舞俑,以木色作為底色,用色彩繪五官和衣服領緣以及衣服花紋。雕刻手法粗略簡樸,形神兼備,尤其是“袖”和“腰”體現出了舞者“繞身若環”、“柔弱無骨”的動感和神韻,為研究此時的舞蹈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南北朝木舞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東漢以來的畫像磚及畫像石中常見以馬為主題的出行圖,目的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這塊南北朝“空馬房舍”模印磚,背景為鴟吻和斗拱廡殿頂建築造型圖案,拱廡前站立一無韁繩鞍鞘,無載物的空馬。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南北朝“空馬房舍”模印磚·四 庫 全 叔 拍

青瓷蓮花尊是南北朝時期名貴的青瓷品種,以器形碩大、紋飾精美、製作工藝複雜著稱於世。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南北朝青瓷蓮花尊·四 庫 全 叔 拍

這件器物的器口部分雖殘缺,層層蓮花依然折射出熠熠清輝。

你不知道的吐谷渾:割據青海時的強大與富足

南北朝青瓷蓮花尊·四 庫 全 叔 拍


注:

  1. 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2. 文字參考展覽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