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說起宦官,東漢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過去的,其猖獗程度,在中國歷史上鐵定前三甲。諷刺的是,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早已認識到宦官的危害,並採取了果斷措施。

光武帝認為宦官之所以得勢,是因為內廷與外廷的勾連,將皇帝架空。鑑於此,規定內廷全部由閹人充任宦官,並嚴禁宦官內廷與朝臣外廷之間有任何私下來往。原來的皇帝、朝臣、宦官之間的三角互聯關係被打破,變成了皇帝“一肩挑兩廷”的權衡關係。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這個關係看似杜絕了朝臣與宦官的勾連,皇帝更容易控制二者,但是,其中的平衡很微妙,稍不注意,一方的比重就會增加,造成朝政的嚴重失衡。

光武帝沒有料到後世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朝政只能由太后掌控,太后相信自己的孃家人,形成了外戚勢力,等到皇帝長大,不甘心皇權旁落,但與外臣隔絕,只能依靠內臣宦官,奪回朝政的控制權。於是,東漢形成了外戚、宦官此消彼長的政治怪圈。

這一怪圈開始於第四代皇帝——漢和帝劉肇。漢和帝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重用的宦官鄭眾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局面雖然沒有失控,卻埋下了禍根。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外戚專政,權臣僭越

漢和帝即位時,只有10歲,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任命自己的哥哥竇憲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侍衛;弟弟竇景、竇環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10歲的小皇就被竇家人包圍,沒有任何輾轉騰挪空間。

竇憲本是紈絝子弟,漢章帝在世之時,就敢侵奪公主的莊園。掌權之後,更是肆無忌憚,都鄉侯劉暢被太后寵幸,竇憲害怕他分了自己的權力,便派刺客將其刺殺,還嫁禍他人。後來,事情敗露,竇太后氣得七竅生煙,將其軟禁在內宮。

這下竇憲害怕了,就算太后想網開一面,朝臣們也不會善罷甘休。他想了一個主意:北伐匈奴,戴罪立功。太后本就不忍心,恰巧親漢的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朝臣們卻不樂意了,就算出兵,也不能派個殺人犯吧,而且還是個沒有任何領兵經驗的人,你這擺明了假公濟私,拿上萬將士的性命當兒戲。獨斷專橫的竇太后自然不予理會,為哥哥配置精兵強將,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贖罪建功之旅。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沒想到,性情乖戾的竇憲打仗倒是有一套,真把北匈奴給滅了,還在燕然山上刻石銘功。竇太后趁機,以皇帝之名下詔,任命哥哥為大將軍,朝臣們也是一片逢迎,請求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竇憲由此權傾朝野,心腹爪牙遍佈朝廷內外,有大臣稍有不滿,即刻屠戮或逼自殺。兄弟幾人,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搞得京師怨聲載道,卻無人敢管。

有一次,漢和帝召見竇憲,趨炎附勢的朝臣竟然私下議論,要稱竇憲為“萬歲”。竇憲呢,覺得內宮有太后妹妹坐鎮,外廷也盡在自己掌握中,便想更進一步,奪了這漢家天下。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英雄天子,雷霆手段

可惜,竇憲面對的是漢和帝。在竇憲的眼中,漢和帝不過是個啥也不懂的毛頭孩子,但漢和帝卻不認為自己毫無勝算。

當時,滿朝文武,只有司空任隗、司徒丁鴻,保持中立,不肯依附竇氏。漢和帝想與二人取得聯繫,但竇家人耳目遍佈,稍有異動,就會被發覺。想想,這皇帝和囚犯有啥區別,被逼成啥樣了。所幸,時任皇家園林管理員(鉤盾令)的宦官鄭眾比較正直,沒有諂事竇氏。小皇帝便大著膽子把誅滅竇氏、奪回大權的想法告訴了鄭眾,沒想到一拍即合,鄭眾還獻上了錦囊妙計。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第一步,竇憲畢竟是皇帝名義上的舅舅,漢和帝想著要謹慎一些,便讓鄭眾蒐集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以求在法理、倫理上都能找到依據。

第二步,竇憲出征在外,為防止他興兵作亂,漢和帝下詔,召竇憲回京輔政。竇憲聽後,喜出望外,毫不懷疑,撇下大軍,帶著少量近身兵將馬不停蹄地啟程回京。回來時,天色已晚,漢和帝下旨,說他旅途勞頓,休息一晚,明日再覲見。

第三步,決戰當晚,緊鑼密鼓。鄭眾領皇帝命,由司徒丁鴻率領部將封閉城門,派兵把守城中各主要路口;派宮中禁軍,立即捉拿竇氏黨羽爪牙,重要人員即刻處死;封鎖竇太后寢宮。

第四步,派人收繳竇憲大將軍印信,勒令竇憲和諸兄弟,立即前往封地,不得回京。

竇憲見太后被禁,黨羽已滅,知道大勢已去,不得不奉命,離開京師。為了照顧竇太后的面子,漢和帝沒有在京師斬殺竇家兄弟,確認他們回到封地後,才派人逼令他們自殺。

自此,竇氏外戚勢力被連根拔除,漢和帝親政掌權,時年14歲。竇太后和竇憲,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栽在小皇帝和一個宦官手上。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加官進爵,宦官用權

誅滅竇氏,鄭眾自然是第一功臣。漢和帝升鄭眾為大長秋,一個皇家園林管理員一躍成為總管宮中事務的宦官頭子。漢和帝很信任他,常常與他商議討論國家大事。在鄭眾的輔佐下,親政掌權只有13年的漢和帝,開創了“永元之隆”。後來,鄭眾還被封為鄛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鄭眾其人謙遜,沒有因為皇帝的寵信,驕橫跋扈,每遇賞賜,總是推辭不受。漢和帝一朝,宦官勢力沒有因為鄭眾的得勢,而成為左右朝政的力量。但是,漢和帝重用宦官之舉,卻種下了宦官用權的禍端,鄭眾也由此成為“東漢宦官用權第一人”。原因在於:

第一,漢和帝違背了先祖光武帝的初衷,對於宦官得勢沒有警醒;

第二,漢和帝與宦官密謀誅滅外戚,後世之君紛紛效仿,宦官成了香餑餑;

第三,鄭眾參與軍國大事,各項舉措難免摻雜自己信任的宦官,致使宦官與朝臣勾連;

第四,鄭眾的個人素質並不能影響後世宦官,他用權,但不弄權,但繼任者卻多弄權之輩。

漢和帝英年早逝,死時只有27歲,倘使再給他10年時間,想必會對宦官勢力有所警覺,外戚、宦官此消彼長的格局也許會消除。

14歲小皇帝聯合宦官,清除權臣開創盛世,卻埋下百年禍根

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漢和帝駕崩後,皇后鄧綏不知出於什麼考慮,認為長子劉勝有怪病,不能繼位,竟然立剛出生百天的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220天后,年僅一歲的小皇帝去世,成為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此後的東漢,各姓外戚依次登場,宦官弄權愈演愈烈。

(本文為侃爺說書之《宦官列傳》第五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