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主張空軍力量應主要用於支援陸、海軍作戰,其優勢應體現在和其他軍兵種的戰術協同方面,因此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空軍的基礎力量主要由戰鬥機、強擊機以及中、輕型轟炸機組成,故重型轟炸機沒有像英、美等國那樣獲得重視和發展。伊爾-4是戰爭期間蘇軍唯一大量使用的遠程中型雙發轟炸機。

伊爾-4的前身是“斯波-3”,“斯波”即俄文遠程轟炸的意思,1933年按最大時速350公里載彈1000公斤可作3000公里以上距離飛行的作戰要求研製的。“斯波-3”曾經創下多項世界紀錄,所以“伊爾-4”的基礎還是不錯的。

“斯波-3”於1937年交付部隊使用,其改進型1938年首飛,1940年交付部隊使用,交付不久即更名為“伊爾-4”。到戰爭結束時“斯波-3”和“伊爾-4”共生產6784架,產量是戰時蘇軍主要轟炸機“彼-2”的22.2%、“圖-2”的2.7倍,“彼-8”的86倍。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作為一種常規氣動佈局的中遠程轟炸機,伊柳辛創造性地在設計中大膽運用中等翼展設計理論替代30年代末遠程飛機上普遍通用的大翼展薄機翼結構方案,從而實現了能同時堅固遠程、高速和較好機動性等最佳性能組合的目的。“伊爾-4”具有光滑的流線型外觀,紡錘形機身為橢圓斷面,機頭由49塊玻璃購成一個視界良好的領航投彈環境,適合於多雨雪天氣和目視投彈,也成為蘇聯轟炸機的一大特徵。該機升降舵和方向舵面積較大,飛行機動性好,機腹內有內藏式彈艙,可縱列外掛魚雷、炸彈或副油箱,機腹後部為對地觀察窗,全機載彈量達2.5噸,不亞於同類飛機。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伊爾-4”服役後實際上稱為戰時蘇聯紅軍唯一的遠程空中威懾力量,它和後來少量的“彼-8”一起構成遠程轟炸機部隊的基本力量。

“伊爾-4”首次參戰是1939年冬季的芬蘭戰爭。在偉大衛國戰爭初期,由於該機速度不快,又缺乏足夠的戰鬥機護航,所以大多由裡海附近機場為基地,在夜間出擊,藉此減少損失。直到1943年蘇共中央發現並重視了這個問題並開會研究了對策,“伊爾-4”才獲得充分的空中護航,終於恢復了白晝空襲。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在整個戰爭中,作為一種前線遠程轟炸機,“伊爾-4”比較成功,也曾經對柏林、德累斯頓、什切青、但澤等地進行了戰略轟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曾於1939年獲蘇聯援助的30架“斯波-3”。這批飛機從阿拉木圖或伊爾庫茨克轉場到蘭州,再分散到內地機場。1943年該機在中國退出現役,中國的遠程轟炸機由美製B-24M接替。

二戰兵器全集|蘇聯少有的中遠程雙發轟炸機伊爾-4轟炸機

戰後“伊爾-4”又在蘇聯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中作為教練機或滑翔機德牽引機使用至50年代。

參數

型號:Armstrong Whitworth Whitley Mk V

類型:5人重轟炸機

動力:2臺1100馬力M88B星型活塞發動機。

飛行性能:4725米高度最大飛行時速410公里,爬升率270米/分鐘,實用升限10000米,航程2600公里。

重量:空重60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0000公斤。

尺度:翼展21.44米,機長14.90米,機高4.10米,翼面積66.7平方米。

武器:機頭1挺12.7毫米機槍,機腹炮塔機背炮塔,最大載彈量1000公斤或3枚500公斤魚雷。


《二戰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門別類系統查詢,可關注同賬戶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