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河南不只有康百萬莊園,開封尉氏縣這處四合院的名氣一點也不小

商人富可敵國,以明清以來的晉商最為知名,每每發家之後,均大規模的興建住宅,遂留下如山西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河南康百萬莊園等氣勢恢宏的北方建築。但官僚子弟們的審美跟商人們不太一致,其建築也別具一格,如開封尉氏縣的劉青霞故居。

河南不只有康百萬莊園,開封尉氏縣這處四合院的名氣一點也不小

劉青霞故居,坐北朝南,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距今已130餘年,是典型的並排兩座三進四合院。左右對稱,共6個小院構成的一個整體,共有房70餘間。東西兩宅各有大門,互不統屬,僅有一耳室相連。院後是一座花園,將東西兩宅連為一體。建築佈局以上房中軸為主線,左右對稱,層次分明,佈局嚴謹,是一座封閉式的四合院建築。

整體上看,這座四合院雖然規模不大,也缺乏雕龍畫棟之美,但雕飾之靜雅、門窗格局之精巧,可謂是相得益彰,有一種雅而不俗、碧玉素裝的風範。而這種建築風格與原主人劉青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河南不只有康百萬莊園,開封尉氏縣這處四合院的名氣一點也不小

劉青霞,原名應該叫馬青霞,是官至督撫一級的馬丕瑤之女。在馬丕瑤的老家安陽,有一座馬氏莊園,被稱為"中原官寨"的典範,馬青霞應該是出生與此。後來,馬青霞嫁到了河南尉氏一家姓劉的地主家裡,從夫姓改姓劉,後人稱之為"劉青霞"。

劉青霞其人,是一個從封建官僚出身,但卻又極力打破封建束縛的傑出女士。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尉氏縣後,沒多久其丈夫因吸食鴉片而死亡,劉青霞遂抱養了其姐的孩子,說是遺腹子,才保住了其在劉家的地位。

河南不只有康百萬莊園,開封尉氏縣這處四合院的名氣一點也不小

此後,劉青霞投身與教育文化事業,並未辛亥革命積極捐錢捐物。豫學堂和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華英女校,均是劉青霞努力促成的結果。她還開辦了養濟院,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直到後來,馮玉祥到河南之後,她將全部家業捐獻出來,用於辦學和革命事業。

因此,劉青霞與秋瑾被稱為"北劉南秋",是上個世紀最為傑出的資產階級女革命家。現在的劉青霞故居保留了100多年前的風貌,是探尋劉青霞女士個人經歷的重要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