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把握石家莊城市發展歷史,要放到石家莊城市植根的地域考察 ,即從滹沱河流域城市起源、發展的歷史全過程中,找到石家莊市的歷史軌跡。

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文明起源和成熟的重要標誌。滹沱河流域城市產生和發展,是基於滹沱河流域的客觀條件,為城市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滹沱河流域是較早的人類聚集區,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在這裡,充裕的水源和肥沃的沖積扇平原,成了富庶之地,為人類生活繁衍提供了優裕的自然條件。從舊石器時代,就成為我們的先祖棲居地,成為北方最早開發的地域之一。新石器時期早期,至今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成熟的農業文化,農耕桑植已在這裡產生,就有了較為先進的生產力水平。豐富的生活資源,使人口大量繁衍聚集成為可能。在這樣先進的生產力條件下,為城市的出現提供了必然的條件。於是,凝結著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城市,便像一顆顆珍珠,星羅棋佈地灑落在滹沱河的淤積和衝擊平原上。至晚在商代已經出現城市的萌芽,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地區城市的數量和規模迅速發展,一大批城垣陸續崛起,出現了源遠流長的城市群,成為中國古代史上城垣密集、中心城市起源早的區域,使滹沱河流域文明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據考證,在石家莊市區域,商代以來35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見諸史籍記載的作過縣或縣以上政區治所的歷代城垣至少有60餘處。特別是,這裡的中心城市起源早,中心城市東垣(真定)、真定(正定),從秦漢時期起,作為縣、郡、州、國、路、府治所,一直傳承延續到近代,為現代化中心城市石家莊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依託中心城市的發展,凝結了外延廣闊、內涵豐富的城市文化。

古代城垣的第一個功能,也是城垣最重要的功能,是防護功能,用來抵禦外來侵犯,保護統治者和人民。 到春秋戰國時期,不同族群和諸侯間的戰爭頻發,分散居住的農村人口難以保證生命財產安全,不得不通過建造高大城垣,用以抗擊敵人,將居民集中到相對安全的各個城垣中居住,保護安全。這一時期,在滹沱河流域的石家莊域內,是不同族群和文化激烈碰撞、交流的地區。一方面,西周時期,以滹沱河為界,不同族群聚集在滹沱河兩岸,滹沱河南部是西周王朝的勢力範圍,而北部是北方少數族部落政權控制的地區。南北對峙,相互征戰,後來,晉國取代周王朝,在這一帶又發生了晉與鮮虞等國的長期征戰,促進了以防禦功能為主的城垣興起,於是,在這一區域內,並存著分屬於不同族群、不同部落政權控制的若干城邑。

另一方面,諸侯之間的兼併、征伐,也促使區域內的城垣興起。特別是在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滹沱河流域是各諸侯國爭奪的重要地區,也使這一地區新的城垣相繼問世。約在公元前587年前後,晉國正卿欒書受封於欒(今欒城境內),成為這一地區地位顯赫的城邑。公元前513年前後,晉國在滹沱河南的太行山東麓、洨河之畔,建造了另一座重要城垣——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村北)。 到戰國時期,中山國在諸侯爭戰的夾縫中生存,在滹沱河中下游地區,先後建成了靈壽(今平山三汲)、東垣(今石家莊市區東古城一帶)、房子(今高邑縣故城村)、棘蒲(今趙縣南)等重要城邑。趙國滅中山後,在中山故地的城邑有石邑、宋子、北九門(今藁城九門村)、南行唐、五陘(或作苦陘,今無極縣東北)、新市(今正定新城鋪)、鹿邑(今辛集舊城)、封氏(一作封斯,在今趙縣封斯村),以及赤麗(在今石家莊市東南)、宜安(今藁城宜安村)、番吾(今平山縣黃壁莊水庫中)等20餘座城邑。

趙滅中山後,趙國在原中山的地盤,相繼建造了南行唐城、北九門大城(今藁城市九門)、元氏城(今元氏故城村)等。

古代城垣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在相對安全的城市街區發展市場,促進物資交流。滹沱河流域由於自然條件優越,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史料記載當時的鼓國等城垣有貿易活動。特別是中山靈壽城,成為當時泜水(今高邑縣槐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北嶽恆山(今阜平縣東北緣的神仙山)以南,古大河(即黃河,今滏陽河一線)以東的重要經濟活動中心。

秦漢時期是滹沱河流域石家莊區域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除了城市數量的增加,區域分佈也趨於平衡。秦統一中原後,滹沱河流域石家莊區域內的城市,見諸史籍的,除了作為恆山郡城的東垣城之外,恆山郡所轄縣城大約有十餘座,其中九門(今藁城九門村)、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村北)、南行唐(今行唐)、井陘(今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天戶村)、靈壽(今靈壽縣故城村)、苦陘(今無極縣)、下曲陽(今晉州西故城村)、宋子(今趙縣宋城,一說屬於鉅鹿郡)等。

西漢時,一方面沿用秦代郡縣制,另一方面設立侯國,郡國並立。漢高帝時,這一地區大部分縣域屬於恆山郡,郡城元氏(今元氏縣故城村),管轄25城。其他的城,則分屬中山郡、鉅鹿郡,有北部的新市(今正定新城鋪)、毋極(今無極縣城西南新城村)及東部的深澤等縣屬於中山郡;而東南部的下曲陽(今晉州鎮西)、敬武(今趙縣東)、臨平(今晉州鎮東南)、鄡(今辛集市東北)等屬於鉅鹿郡。

到西漢後期,城邑變化不大,原屬恆山郡的25城,除苦陘、宜安、高縣、貰縣、上曲陽不再存在外,其餘都在,或繼續隸屬於恆山郡,或隸屬於真定國。真定國隸屬有真定城、綿蔓縣城(今鹿泉北故城村)、肥累縣城(今藁城西北故城)、藁城縣城(今藁城丘頭)。同時還有隸屬於中山國的新市縣城(今正定新城鋪)、毋極縣城(今無極新城村)、深澤縣城(今深澤);隸屬於鉅鹿郡的宋子縣城、貰縣縣城(今辛集大車城)、鄡縣城(今辛集東北)。

東漢基本沿襲了西漢的郡國建置,城垣數量略有變化。設常山國,都城元氏,領13座城垣,計有:元氏城、鄗邑城(今柏鄉縣城北固城店)、都鄉侯國(今平山縣城西)、房子縣城、平棘縣城、南行唐縣城、欒城、九門縣城(今藁城九門)、靈壽縣城、蒲吾縣城、井陘縣城、真定縣城;屬鉅鹿郡的有:下曲陽縣城、鄡縣縣城(今辛集東北);屬中山國的有毋極縣城、新樂縣城。

石家莊滹沱河流域城市的萌芽和興起

由此,奠定了石家莊區域內的城市基本格局,以後歷朝歷代,城市或增或減,先後作為縣或縣以上政區治所的歷代城垣有60餘處,其中有17座古城作為州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延續到現代,而且有15座城市至今仍是縣(市)政府駐地。其中具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城垣有14座。

事實表明,滹沱河流域是中國古代城垣密集的區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