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崑崙山看你慨然倒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映出美麗山河如畫……”當歲月被匆匆翻過,我又一次來到了青藏高原。天地蒼茫,二十多年前,我曾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名汽車兵,無數次地走過青藏線。除了行走過程中本身的感人故事之外,更多是的每每走過這條路,我都會想起一個人來。60多年前,被稱為青西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將軍與許許多多普通築路公人一樣,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修建了全長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我一路西行,朝著河水奔流的峽谷、朝著渾荒無邊的雪山大漠,格爾木很快便呈現在了眼前,心中的那份緬懷之情由此變得沉甸甸了。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7個月,修成一條“天路”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青南高原和羌塘草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有無人區之稱。這裡每年冰凍日近300天,年平均氣溫零下5度,最低氣溫達零下40度,而空氣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動用了全國十分之一的駱駝(即用4000多峰駱駝),組成由解放軍官兵在內的大型駝隊向西藏運送貨物。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要留下12具駱駝的遺骸,到達崑崙山口時,已是傷亡慘重。

1954年元月的一天,雪後的北京在初升的陽光中寧靜而安詳。就是在這天上午慕生忠將軍不來到了交通部公路局局長的辦公室。

“我要在青藏高原修一條公路!”一進門,將軍就這樣對局長說。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局長驚愕了,隨後拒絕了他的請求。因為當時新中國才成立不久,又值抗美援朝結束,全國的經濟十分困難。再加上在“生命禁區”修公路,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件十分冒險的事情。然而,慕生忠並沒有因此失望,他很快找到了彭總,在彭總的大力支持下,青藏高原修公路的報告很快得上級的批准,並從蘭州軍區調拔了汽車與物資:卡車10輛,鐵鍬與十字鎬各1200把,炸藥300餘公斤。

非凡的經歷背後是超人的勇氣而後才是為之付出的代價。青藏公路穿越崑崙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長江和怒江上游的十條河流。常人經過這裡尚且頭暈腦脹,嘔吐不止,更不用說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用原始方法築路了。不知有多少名官兵為貫穿雪山、縱橫江河、橫斷山脈的進藏公路獻出寶貴的生命?

5月14日,慕生忠帶領上千名築路公人開始了青藏公路的修築,這一舉世聞名的壯舉在210多天之後,隨著格爾木至拉薩段公路的打通,讓世界震驚。國外一家通訊社的新聞說,汽車彷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青藏公路的打通讓人難以置信”。

一座城,由6頂帳篷起步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格爾木,在蒙古語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1954年春天以前,格爾木(時稱噶爾穆)只不過是圖上一個名稱而已,並無居民點存在於崑崙山北麓的這片荒灘上。這年春天,慕生忠為修路帶領人馬來到格爾木河畔的這片荒原上。憶及這段歷史,慕將軍說:“當時,格爾木空曠的原野上沒有一頂帳篷,一棵樹。有的只是枯木和大漠戈壁。向南望去,崑崙山巔白雪皚皚;向北看,沙丘一座連一座,恰似一片破敗的墓葬群。

有同志問我,格爾木到底在哪裡。我回答說,格爾木就在你的腳下。我們的帳篷紮在哪裡,哪兒就是格爾木。於是,六頂帳篷,就成了格爾木市的開端。”從此,需要轉運到西藏的物資在這裡堆積如山。漸漸地,這裡出現了房屋、商店、學校和城市以及應該有的一切設施,成為高原上一座嶄新的城市。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今天,青藏公路上的格爾木已經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城市和高原旅遊城市,人們都稱它為“兵城”、“汽車城”。因為是青藏公路上最主要的轉運站,格爾木的運輸業極為發達,又由於建設了青藏鐵路,格爾木整個城市更加繁榮。車流,商場,廣告牌,華燈……散發著無限的青春活力。

如今的格爾木,仍然矗立著慕生忠將軍的塑像,這是一種精神的象徵。當年,高寒缺氧,物資缺乏,但是這一切都沒有擋住建設者的步伐。現在青藏公路邊,還能看到當年建設者們居住過的窯洞。正是他們建起了這條公路和這座城市。完全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青藏公路也就沒有格爾木這座城市。

一個人,留下一串故事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在青藏線,很多地方先前並沒有名字。後來才有的地名與當年修路有關。在沱沱河到唐古拉山兵站的路上有一個叫開心嶺地方,據說當年慕將軍受命修建青藏公路,由於資金的匱乏,整個修建過程十分艱辛,就在青藏公路修建到開心嶺路段時,突然傳來上級為青藏公路撥款已經到位的消息,正在參加施工的慕將軍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激動,便隨口將身旁一座無名的山丘起名為開心嶺……

“望柳莊”也是一個地名。據說,當年的修路工人到在格爾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西寧運來幾車柳樹枝,在格爾木河兩岸到處栽插。慕將軍說:“我們在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招待所的‘房’前‘屋’後遍插柳枝,並給它起名‘望柳莊’。有人不解,我回答說,眼下只是希望,將來就是一大勝景。”今天,變成現實的不僅是望柳的夢想,更重要的是,青藏公路經過幾次翻修,早已變成一條寬闊的柏油路了。從這裡到拉薩,里程沒有變化,但時光被縮短了。這種“縮短”的變化與文成公主在1300多年前,從長安出發,用了近三年的時間才抵達拉薩,可謂一日千里。飲水當思源。就像文成公主把種子帶進西藏一樣,慕生忠將軍是第一個把吉普車開進拉薩的人。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陶兒久山下有一片曠野,名為韓灘,這是慕生忠為修路工程中病累而早逝的寧夏穆斯林駝工小韓而命名的地方。將軍率領數百名員工為小韓舉行了葬禮,讓青藏高原純淨的凍土接納了一位忠魂。將軍慟然淚下並給這個地方取名韓灘……

車行於路,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這樣一個老人的形象: 他早年參加革命,只讀過私塾和小學。他並不是公路技術專家,但他走在路上,卻修成了一條天路,把內地與西藏緊緊連在了一起。他善於集中大家正確的意見,一下子就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他總是親臨現場,身先士卒,揮重磅大錘,站在冰河中填石鋪路……道邊是雪山,雪山連著雪山,連成了離天最近的高貴與傲然。(文|路生)

修建青藏公路,人們找不到格爾木,這位將軍說,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相關鏈接:

青藏公路

在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車前,從拉薩到青海西寧或四川成都往返一次,靠人畜馱,冒風雪嚴寒,艱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時間(單程是數個月)。青藏公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拉薩市。於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亦是西藏與祖國內地聯繫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時代,它承擔著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在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西藏的“生命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