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膠東姓氏:青島膠州李哥莊鎮境內,有不少姓況的人

如果嚴格按照膠萊河分界的話,青島的膠州,其實大部分屬於“膠西地區”,即便是當地的“膠東街道辦事處”,也是在河的西岸。

從地圖上看,膠州在大沽河(南膠萊河匯入大沽河後一起入海)以東的區域—基本都是李哥莊鎮的地界,才算是狹義上的“膠東地區”。

膠東姓氏:青島膠州李哥莊鎮境內,有不少姓況的人

位於膠州最東部的李哥莊鎮,是膠東地區有名的“假髮小鎮”,這裡製造的假髮,在歐美多國都很暢銷。

膠東姓氏:青島膠州李哥莊鎮境內,有不少姓況的人

有次在慕名參觀當地假髮產品時,筆者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遇到了一位創業做假髮且成績不菲的年輕人,他的姓氏很有特點,是情況的“況”。

況姓,總體相對少見,但在李哥莊境內,卻算是個大姓。聽這位況姓創業者說,李哥莊鎮不少村莊都有況姓分佈,他的老家在後石龍村,除此之外,大屯一二三村以及毛家莊等村,也有很多況姓人,基本都是大屯村的分支。那麼,大屯村這支況姓人,又有何淵源呢?

膠東姓氏:青島膠州李哥莊鎮境內,有不少姓況的人

膠東地區有不少姓氏都與明代沿海衛所有關,膠州況姓也屬此例。根據族譜記載,“(況氏)始祖自明初遷膠從軍功額,賜入靈山衛籍,世襲千戶,分地三十六頃。”況姓從何處遷到膠州,老譜記載較為模糊,前幾年經況姓族人詳細考證,確定遷徙地為湖北省紅安縣華河鎮的況家河村。

族譜稱況姓為靈山衛世襲千戶,不過在《靈山衛志•武職》當中,記載的世襲千戶姓氏分別為金、孟、朱、魏、劉、餘、宗、柳、葉、陳、王、楊(左所),崔、酆、楊、楊、陳(夏河所),匡、汪、楊(膠州所),沒有找到況姓千戶的記載。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流傳下來的一種說法是,靖難之役時,靈山衛況姓站在建文帝一邊,在朱棣登基之後,為了躲避清算,從靈山衛遷至大沽河東側(即現在大屯村的位置)定居。

但按照《膠縣地名志》的記載,大屯村建村約五百年左右,似追溯不到永樂年間,且最早建村者為龍姓,起初名為龍家屯,又名沽河屯,直到上世紀才更名為大屯。

膠東姓氏:青島膠州李哥莊鎮境內,有不少姓況的人

況姓人到底是如何從靈山衛遷徙到大屯?只能結合史料進行推測。明代的衛所實行軍屯制度,軍戶戰時出征,平時屯田,而屯田的地點大多距離衛城較遠。根據《靈山衛志》記載,當時靈山衛共有十六屯,夏河所有七屯,膠州所有十屯。其中,在膠州所得十屯當中,就有一個沽河屯。

而況氏族譜中提到先祖從軍後“分地三十六頃”,《膠縣地名志》又記載大屯原名沽河屯。結合《靈山衛志》、《膠縣地名志》和《況氏族譜》的說法來看,況姓先祖很有可能是隸屬靈山衛膠州守禦千戶所麾下,後來到沽河屯,因此落戶,成為如今膠州李哥莊鎮大屯村況姓的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