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一切立足於“幹”!廈門以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改”出發展新空間

一切立足於“幹”!廈門以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改”出發展新空間

一切立足於“幹”!廈門以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改”出發展新空間

如果從空中俯瞰城區的舊村和島外的鄉村,可以發現,這些地方的面貌正在不斷美化,肌理正在加快重塑,活力正在持續釋放。如果目光聚焦到具體的村、居,聚焦到每一家每一戶,更能夠捕捉笑臉、定格幸福。

連日來

記者走進湖里區禾山街道、金山街道

同安區的蓮花鎮、汀溪鎮採訪

發現↓↓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區、鎮(街)、村(居)的各級幹部認真落實“四在一線”要求,以真摯的為民情懷、務實擔當的品格、帶頭實幹的作風,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和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城區舊村和島外鄉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闊步前進。

湖里區禾山街道

實幹實績 讓群眾幸福感滿溢

最近,湖里區五緣灣北片區鍾宅舊村整村改造項目現場一派火熱,居民家中,指揮部的黨員幹部正忙著和戶主談細節、談簽約;房屋外,工作人員正仔細丈量房屋面積,記錄精確數據……地處五緣灣的鐘宅畲族社區,是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集聚區、也是島內最大自然村,如今這裡正迎來翻天覆地的“新生”。

近期,佔地2.7萬平方米的鐘宅畲族社區發展中心項目用地率先完成徵收,緊接著改造片區南側安置房地塊也完成徵收,將於今年內開工建設。

“徵地拆遷,民生為先,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這是初心,更是決心。”禾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朱紹峰由衷地說。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禾山街道轄區內的軌道三號線徵地拆遷現場對比圖(禾山街道供圖)

從“擠滿”廠房變為平整的空地,軌道交通3號線停車場項目徵地拆遷,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全速推進這一省級重點項目的同時,禾山街道積極爭取到市、區的大力支持,利用停車場上蓋建設社區發展中心項目,一座集高檔精裝修公寓、星級酒店等為一體的城市商務綜合體即將崛起,發展成果將由坂尚社區3500多位居民共享。而不遠處,由居民自我拆遷、共同入股投資興建的枋湖社區發展中心——樂群廣場已產生收益,每位入股居民每年拿分紅,更提供了上千個就業崗位,實現收入倍增。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禾山街道轄區內的軌道三號線徵地拆遷現場對比圖(禾山街道供圖)

當前

禾山街道重點項目遍地開花

徵遷全面進入攻堅期

“抓落實、抓成效,關鍵看幹部。”

推進舊村改造

一批“李雲龍”式的黨員幹部不斷湧現

街道調研員張國平“輕傷不下火線”,剛做完手術就投入徵遷工作,每天連續工作12小時;辦事處副主任劉毅鵬帶隊紮根一線,到拆遷戶家中瞭解情況,提前20天交付負責地塊;街道工作人員徐強在工地巡查崴了腳,吃了點止痛藥就接著工作,拄著柺杖到群眾家中商談……“人人想幹事,人人幹成事”蔚然成風,黨員幹部努力用實幹指數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

湖里區金山街道

又好又快 拼出群眾美好生活

90天完成東宅社整村徵遷簽約;80天完成五緣灣營運中心二期片區浦東社整村簽約;75天完成高林-金林一期示範先行區整村簽約;70天完成湖裡體育公園片區洪水頭社住宅房屋100%簽約……

廈門島東部

正搭乘舊村整村改造的快車

上演華麗變身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湖里區正掀起東部舊村整村改造的熱潮,黨員幹部在一線抓落實、在一線促徵遷。(本報記者 何炳進 攝)

今年,湖里區七大片區將力爭完成全年土地房屋徵收240萬平方米,而金山街道承擔全區75%的土地房屋徵收重任。

“時間是趕出來的,事業是幹出來的。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用一個個項目狠抓落實換來的。”在金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濱看來,

徵地拆遷的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徵”得民心,才能“拆”出效率。

凌晨時分,高林—金林片區徵遷指揮部仍燈火通明,每個辦公室都坐滿人。指揮部的幹部們三人一組忙著跟被徵遷居民商談、簽約。如今在金山街道,主動拆遷、自我拆遷的良好勢頭勢不可擋,群眾實現從“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轉變。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這背後是為群眾謀幸福、增進民生福祉的誠心——湖里區拿出最好的地塊,用完善的公共配套和高質量的規劃設計建設安置房。目前僅金山片區內就有三個安置房項目同時動工、開建,與徵地拆遷同步推進。

這背後也是黨員幹部實幹擔當、勇往直前的決心——湖里區選派66名優秀幹部充實到金山街道徵遷一線,與街道、社區幹部擰成一股繩,不分晝夜奮戰在徵遷一線。在這裡,一批能幹事、會幹事、不出事的幹部脫穎而出,被予以重用。

加快再加快,提升再提升——當前,金山街道舊村徵遷工作全面開花、全面提速。“今年,我們將力爭再完成200萬平方米!”面對艱難繁重的徵遷工作,陳濱信心十足。

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

整治環境 整出“近悅遠來”好資源

上週日早晨8點多,同安北部的山區雲霧繚繞,從山下前往軍營村的山路兜兜轉轉,蓮花鎮人大主席陳水共早已驅車盤旋直上。“明天一整天的會,沒時間上去,所以今天一定要上去看一下。”陳水共是同安區鄉村振興軍營白交祠片區工作組的副組長,這條180多個彎的山路他一週要上下至少五次。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經過持續半年的打造,作為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的軍營村目前有多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眼下,上百棟經過裸房整治和平改坡改造的房子穿上了新裝,一批美麗庭院煥發新顏,村民們都說,軍營村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軍營村的很多民居都戴上了“紅帽子”。(蘇銀坂攝)

行百里半九十。陳水共認為,越是到最後,越不能鬆懈,“把村莊環境搞好,再依託軍營村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就可以讓‘近者悅,遠者來’,軍營村的鄉村旅遊無疑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陳水共告訴記者,區鎮黨委政府正按照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3月初現場調研同安鄉村振興工作時對鄉村旅遊的要求,引進廈門旅遊集團參與軍營村的鄉村旅遊建設,以期提高軍營村的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本月,雙方共同成立的軍營紅文化旅遊合作公司正式開始運作。

更多希望的種子,一同在這個春天播下。

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

產業升級 村民過上富裕好生活

週一上午,汀溪鎮黨委委員馬銘飄的身影出現在古坑村421縣道旁的一條小路上,協調路的擴寬問題。路的另一頭,是古坑村播下的新希望——這片由村民流轉出來的60畝土地,是古坑村滿枝紅花卉種植合作社的三角梅種植基地,三月底以來,這裡開始進苗擺花,規模已有一萬多盆。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以花為媒,興一個產業、亮一道風景、富一方百姓。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

以三角梅聞名的古坑村

按照區鎮黨委政府確立的方向

這兩年正探索發展的新路子

努力打造集產、銷、旅等

一二三產融合的三角梅村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轉型之路光明但曲折。如何讓村民參與進來?鎮村幹部把村民帶到外地去參觀,村民看到了前景。如何讓三角梅種起來?農業部門派來了專家,村民學到了技術。

如何讓土地流轉起來?“做了才知道,說服村民讓土地流轉,比徵地拆遷、生豬退養還難,因為沒有補償也沒有強制要求,全憑村民自願。”馬銘飄說,

去年春天,區鎮幹部沒日沒夜走村入戶,做村民思想工作,流轉出一塊近百畝的土地,從而讓古坑村引進龍頭企業打造了三角梅產業園,並在這個春節迎來了超過10萬人次的市民遊客。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汀溪鎮黨委委員馬銘飄(左一)和村民在古坑村的三角梅產業園探討產業發展。(本報記者 吳耀東 攝)

設想中,古坑村的三角梅種植規模將達到上千畝甚至更多,這需要流轉更多的土地。村主任葉開生說:“村民大多晚上才在家,入戶要晚上,最近一個多月,馬銘飄至少有二十天做村民思想工作做到了半夜一兩點,有他這樣實幹的幹部帶頭,我們有信心!”

有春耕春播,才有秋實秋收。迎著春光,同安區的許多幹部正奔走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中。

記者手記

一切立足於“幹”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本報記者 殷磊

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號召還是身體力行,成效大不一樣。具體到推進舊村改造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是如此。

每個村(居)的發展情況不同,發展模式各異,主導產業大相徑庭,甚至每個家庭的盈利模式,每個村民(居民)的從業渠道都各不相同。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就需要我們的基層幹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真正撲下身子深入一線,弘揚實幹精神,堅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

不論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帶領村民(居民)致富奔小康,還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村(居)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不論是塑造鄉村思想文化體系,打造文化鄉村,培育文明鄉風,還是加強村居管理水平,提升基層自治能力,都需要有一批業務精專的基層幹部,立足一個“幹”字,敢於擔當、攻堅克難,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近期在湖里區、同安區的採訪中,記者看到了一張張奮戰在舊村改造、鄉村振興一線的鮮活面龐,被他們的實幹精神所打動,也對舊村、鄉村的未來更有信心。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牽住重點項目牛鼻子,真抓實幹啃硬骨頭!廈門按下發展快進鍵

廈門一女子花15萬“賭石”,翡翠竟是P出來的?!全國50多人被騙600多萬……

央視關注!170年前遠在澳洲,“廈門牧羊人”經歷了什麼?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一切立足于“干”!厦门以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改”出发展新空间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郭筱淳 吳耀東 殷磊 葉舒揚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廈門日報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