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海康威視三季度業績說明會紀要

董秘介紹:

經營情況。國內穩定,海外政治對抗。歸屬淨利潤增長8.54%。前三季度歸屬淨利潤單季度增速分別為-15.41%、14.98%和17.31%。三季度經營狀況向好。國內業務預期穩中有進。美國營收負增長,土耳其受美國製裁業務會受影響。

實體清單的影響:存貨金額快速上升。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款項金額都有所增加。經營淨現金流降低較大,主要由於存貨產生的現金流支出。第四季度是公司回款高峰。公司很重視現金流,請大家放心。

美國供應商供貨:斷供問題不需要擔憂。“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讓商業的歸商業。”尋找替代方案。

預期全年增長5%-20%。

提問:

清泉資金

Q::分業務展望的區間指導?海外客戶溝通的細節?

A:EBG和SMBG三季度增長還不錯。PBG有需求壓抑的階段(公共服務事業群 PBG、企事業事業群 EBG、中小企業事業群 SMBG)。四季度和未來,有回暖。海外業務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大。美國業務負增長短期難改觀,土耳其也受美國製裁影響需求受限。每個國家都有些問題,國外出口進入平穩階段。

Q:智能化

A:2015年底開始在談。公司業務定位吻合智能化。2018年年報中充分闡述。技術儲備在安防之外也有,智能家居等。底層技術平臺有共通之處。16年開始創新業務發展較快。找到自己的發展節奏和信心。

廣發證券

Q:收入問題。PBG回暖的動力?激勵目標延遲或往下調?

A:PBG受宏觀經濟發展影響,大家體會比較一致,各方面需求壓抑。三季度看到需求回暖跡象。總體來說,中國產業進入週期性波動是正常的,宏觀之外,看海康的準備。AI CLOUD,建立城市大數據平臺。兩者結合對拉動是好的信號。對於激勵目標上,還沒有更多信息。有許多規則需要諮詢,包括國有控股股東的溝通、未來與資本市場、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暫時沒有結論。現在也不排除業績往下行的可能性。

Q:實體清單的問題。如安霸恢復供貨。實體清單影響到底有沒有量化的衡量?

A:按照美國出口管制規則,大部分美國供應商(美國身份,但物料不一定屬於美國原產)進行了梳理。第四季度沒有收入預期,因為美國實體清單限制對中國企業是一個大事。我們很難說10天的時間就消化掉這個問題。還需要與供應商和客戶交流。物料是重要的部分,穩定和持續的供應。心理層面上,很多公司還是會選擇觀望或靠邊站。可能接下來看到沒問題還會繼續做生意。對市場的影響還在觀望。未來半年到一年,如果海康能度過這個階段,那海康上了個新門檻。

東方證券

Q:三季度單季研發費用增速大,是否與預期一致?

A:研發費用中,更多是人員增長帶來的增長。這是出於資源配置的考量。現在海康比較從容,因為之前有大量物料替代、方案設計、預備方案准備。都需要投入比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年研發費用率8.99%,前些年沒有超過8%。

Q:後期研發費用是否還會繼續受實體清單影響?

A:接下來應該是比較穩定的狀態。

Q:信用減值衝回是否說明過去很謹慎,接下來客戶回款是否可以更寬鬆帶動收入增長。

A:壞賬計提準備後,實際壞賬率比較低,實際還可能收回。信用政策沒有大調整。未來會不會給客戶增加賬期?安防產業是一個帶賬期的銷售模式。前些年我們在賬期上一直嚴格控制,看客戶經營、資產、業務情況來判斷給客戶的信用額度。過去在宏觀不太好的情況下賬期會縮緊。市場改善時我們也會相應調整。

SMITH

Q:毛利率問題。毛利率會受到切換零部件、重新設計的影響。海外毛利率的影響?

A:進幾年國內毛利率穩定,略有提升,目前46%左右。與公司整個收入結構關係更大。一般來說自有產品的毛利率高,硬盤、工程業務毛利率低。公司有能力維持穩定毛利率。未來海外影響到底多大,還沒法判斷。我們主要看業務發展的健康情況。我們會關注毛利率,因為毛利率反應業務健康程度。現在不是太擔憂。

Q:費用與人員配置。接下來會不會有調整?

A:海康過去幾年,不只研發人員,營銷人員也在增長,匹配公司規模的增長。業務決策中心從杭州向省級業務中心遷移,人員擴展大。經過大的投入週期後,接下來人員投入平穩。會加大效率提升工作。人員優勝劣汰,保持團隊活力。

中金公司

Q:宏觀影響怎麼看?GDP增速放緩,政府PBG業務的影響?

A:PBG會有回暖的期待。但是確實宏觀企穩,但是各個行業的發展仍缺乏信心。過去海康的小單偏多,沒有依賴上億、千萬的訂單,而是零單、散單,所以更穩定。另外海康產品成千上萬,很豐富,構成海康相對穩健的業務的支撐。第三方面,前三季度,SMBG和EBG的發展更好些。EBG相關到社會民生、行業數字化改造,這裡面有很多商業機會。我們面對巨大的全球市場,不斷有不同業務週期的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把過去不能滿足的需求,現在來滿足。這是海康業務平穩發展的驅動力。

Q:供應鏈影響不大。現在有沒有特定區域的客戶受影響,比如北美客戶採購會有猶豫。美國銷售預期?

A:客戶層面,我們換位思考。納入實體清單,對全球客戶來說,我們大家都沒有經驗。之前的公司是中興和華為,我們學習如何應對供應商的影響。面向客戶的部分,我們需要向客戶解釋實體清單的影響,打消客戶疑慮。在這個過程中會損失客戶是毫無疑問的。可能事後看沒問題,但現在有些客戶不願意承擔風險,整體影響多大不好評估。相信長期來看影響不大,因為海康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減弱。我們產品性價比、核心研發能力沒有受到影響。美國市場給不出預期。希望中美貿易談判有比較好的結果,相應中國企業壓力會減少。否則有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受影響。

嘉實基金

Q:關於全球化,和我們想做軟硬一體化,現在有微調戰略嗎?

A:全球化會更加謹慎,不改變策略。符合各個國家要求前提下開展業務。美國生意繼續做。軟硬一體化,往下游走還是往上游走。在上游和下游之間,我們選擇下游。做解決方案、平臺、貼合客戶需求。這個選擇是正確的,更加了解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最近一年中美變化讓我們看到上游供應穩定很關鍵,因為過去沒有障礙。現在企業在策略上需要作出改變。可能五年前,海康規模體量往上游走,意義不大。現在創新業務儲備讓我們往底層技術做探索是值得的。我們現在加大投入節奏、基金等。上游方面我們會有投入。

Q:組織架構變革?

A:去年開始做大的架構調整,一年來,我們省級業務中心,原來做營銷,現在有研發的職責。銷售人員需要滿足客戶需求。省級業務中心和總部平臺的銜接存在過程,智能分割需要磨合。過去,有大量業務在總分之間配合。我們首席架構師在總部的時間很少,在基層瞭解研發需求。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

必勝投資

Q:人員增長問題。有沒有人員增長的安排?研發方面的梳理。哪些錢投到哪些領域?研發人員下沉到子公司情況?

A:人員增長每年都有計劃。根據三年戰略來規劃。過去三年,人員投入速度比較快,超過30%的速度。現在大投入的階段差不多了。在安防領域,人員卡得嚴。創新業務人員投入會根據業務需求做規劃,會比較多。研發費用,主要是在安防領域和創新業務。研發職責往下沉。

紅塵投資

Q:歐洲客戶預估影響?創新業務,螢石的影響?現金流?

A:歐洲,目前看影響不太大。需要過一段週期後才看得明白。關於螢石,海康威視被制裁,但是下屬子公司,如螢石業務沒有被制裁。接下來大規模採購做了準備,預期現金流會平穩了。

延鋒證券

Q:1,實體清單對國內相比競爭者的影響?會不會利好?2,EBG表現更好,往未來看,EBG重要性會有變化嗎?3,未來供應商的合作。政府會鼓勵更多用國內芯片,即使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

A:1. 我們的競爭力取決於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不會說因為我們進入實體清單,能力就提升。但可能有些同情分。中國企業比較理解中國企業被制裁的狀態。海康所處環境其他企業可以理解。希望中國或全球企業都來支持海康,但不能說這是個優勢。2. PBG業務很難說會回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看政府投入策略。3. 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像華為海思的合作,同時跟華為業務有競爭的關係。對於合作關係,現在不好下定論,企業主要出於商業考量。

CAPITAL

Q:有些海外客戶需要更多時間來理解實體清單,主要指哪些客戶?

A:各地客戶都有。大家對實體清單不瞭解,媒體報道不準確。我們第一時間跟全球客戶解釋。特別澄清,實體清單的限制,不是指我們跟美國的業務不能做了。現在更多看海康核心競爭力是否受到影響。

億鑫安資本:

Q:公司存貨有一定增加。為了應對實體清單,儲備可以用多久?儲備零部件用完,採用國產零部件是否提升了成本?2,PBG、EBG、SMBG業務佔比情況。

A:1.存貨儲備不是解決實體清單的問題,存貨是為了給我們一點時間。因為有些物料的替代需要時間。很難說存貨用完後怎麼辦,我們就用新方案。國產成本可能更低,有些方案重新設計,過去一顆芯片,現在可能兩顆芯片,需要考慮產品的穩定性、性價比等問題。過去一年就在調整物料,現在比較從容,現在需要調整的東西不多。另外澄清,美國供應商陸續恢復供貨。2. 19年年報希望按照三塊業務來呈現。業務佔比,PBG30%多、EBG40%不到、SMBG30%出頭。

派信基金

Q:存貨增加是因為原材料還是成本?A:原材料

興業證券

Q:1. EBG這塊不錯。哪些是比較好的?哪塊拉動力強?2. 稅收這塊。整體全年稅率10%,現在前三季度15%,第四季度不會少。今年稅率情況。

A:1. 都不錯。2. 所得稅先增後退。先按15%增收,5%在第三、四季度退。會計規則調整,固定資產少於500萬的,現在可以100%費用化,會減少我們徵稅的稅基。今年稅率會比去年高一點點。

金闔資本

Q:EBG的問題,哪塊貢獻大?

A:EBG30%多。像能源、文教衛、智能建築、工商企業。不好說哪個業務更好。其實都不錯。降本增效。對於企業來說,智能化項目能給我帶來多大收益,如果收益和投入和明確計算,那企業就容易做決策。所以這塊業務對企業的效益影響是直觀的。所以我們對這塊業務比較樂觀。

Q:碎片化業務,未來業務會不會不好擴展?

A:我不認為利潤率會受影響。高毛利高費用。

Q:海外業務佔比美國20%左右,歐洲30%,東南亞、拉丁美洲收入佔比?

A:歐洲業務20%多,全球各大區域,美國最不樂觀,負增長,巴西市場可能也不是太好,土耳其受衝擊。其他區都還過得去。

知常容投資

Q:看到海康推出很多攝像頭和傳感器結合的新產品。想問新產品市場接受程度和別人仿製難度?

A:海康創新走的比較前面。其中,攝像頭加雷達,過去十年,中國暴力犯罪下降比較很多。現在交通事故上,海康能做什麼。海康除光學感知技術,還有雷達技術。把雷達和攝像頭結合,放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可以比較遠距離對駕駛員進行提示,駕駛員可以減速。受到交通管理部門的好評,降低了事故率。海康還是希望社會更加安全和美好。

Q:在美國的業務,是不是說經銷商有疑慮,不敢經銷我們的商品?

A:現在通過解釋可以解釋得通。在美國的業務偏向中低端。不能跟聯邦政府做生意。主攻生意是中小業務,量大面廣,合作伙伴需要我們比較多的溝通,知道我們在美國做生意沒有受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