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現在大多數的分析都是站在戰後的立場,說把美國拉進了二戰,導致最後失敗。

我想客觀的分析下當時日本的處境。雖然現在看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作死、是愚蠢,但就當時的戰爭形勢來看,我個人感覺日本偷襲珍珠港,在戰略層面是正確的。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先說如果不偷襲會怎樣吧

1、日本經濟已經撐不住了。日本侵華,當時打成了僵局,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3年了也沒實現,經濟瀕臨崩潰,購買石油、糧食等戰略物資的能力已近於枯竭,到1941年,按美國駐日大使的說法,日本可用於支付的外匯只相當於2萬德國馬克。

如果不去打下東南亞,那麼日本經濟上會被美國控死。打仗是需要錢的,在中國耗成了僵局,海軍晾著等生鏽也沒意思,對吧。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2、美國遲早會出來收拾殘局。美國呢?真的會一直中立嗎?肯定不會,美國一直打著中立的旗號明裡暗裡的支持盟國啊,比如說,拼命給蘇聯武器裝備、借給了英國50艘驅逐艦、對日本禁運石油、默許陳納德組織美國飛行員來中國參戰、破壞希特勒的核計劃。

所以說,美國的算盤是,先發著戰爭財,但如果盟軍撐不住了,就會像一戰一樣出來收拾殘局。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3、德國輸的更快。如果沒有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牽制,美國可以全力以赴支援蘇聯和英國,德國將會輸的更快。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4、盟軍可以直接從菲律賓發起反擊。等到德國完蛋了,盟軍可以直接從菲律賓發起攻擊,直接可以轟炸日本本土。

其實偷襲珍珠港是很科學、很客觀的

1、南下比北上好處多。德國當時在蘇聯高歌猛進,僅僅俘虜的蘇軍就有200萬。還沒有發生斯大林格勒戰役,所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打下蘇聯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說作為盟友的日本,應該採取積極地行動來策應,當時也就有了北上和南下之爭。北上打下西伯利亞有意思嗎?很明顯東南亞的資源豐富吧,要石油有石油,要糧食有糧食,要人口有人口。

2、打,才有一線生機。其實日本知道,論國力,日本打不過美國。但是不打,美國國力越來越強,日本資源即將耗盡,就是在等死。打還有一線生機,那打還是不打呢?肯定打啊。

3、拿下珍珠港,就有至少1年半的戰場優勢。日本做了精確地計算,只要消滅太平洋艦隊,美國至少1年半是沒辦法打過來的,尤其是航空母艦,從建造、到訓練、到飛行編隊接收、培養,到最後形成戰鬥力是至少需要1年時間的。在這段時間,足夠日本拿下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印尼等地,從而在美國捲土重來之前形成很好的戰略態勢。而且德國到時很有可能拿下蘇聯,軸心國就有實力和美國最終一戰。

偷襲珍珠港現在看是愚蠢,但在當時對日本來說是唯一出路

綜上,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戰略是正確的,只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2個關鍵失誤。一是三艘航母全都不在珍珠港,沒炸到,這下戰果可就大打折扣了;二是保守的南雲沒炸珍珠港的維修廠和油庫,給了美國迅速修復戰艦和完善軍港功能的機會。這兩個關鍵失誤引發了後來中途島戰役、瓜島戰役等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可以說,是老天爺讓日本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