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對於李自成的評價,有個很有意味的現象。以清朝為界,之前幾乎是一邊倒的貶低之言,斥之為賊寇。清朝之後,李自成的形象則正面的多,是代表農民利益,是抗清鬥士。

清朝給李自成差評甚至妖魔化,都很正常。因為滿清入關打得就是“平闖逆,為大明覆仇”的旗號,此舉當然是為了籠絡明朝遺民們的人心。“大明是李自成顛覆的,我大清滅的是大順,是替天行道”。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相比之下,明朝官員馬世奇的評價應該公允的多。此人有廉潔好義之名,在北京城破時自縊而亡,是首位殉節官員。

崇禎帝曾召見臣下,問除寇之策,馬世奇言道:“除獻(張獻忠)易,除闖難。是因為民心畏懼張獻忠,都去依附了李闖。”接下來又說道:“也不都是真想歸附李闖,實是因為厭惡官軍。如果大明要收服民心,就必須命令督撫將領們,嚴格約束部屬。讓官軍不禍害百姓,百姓才不厭惡官軍,如此匪亂可以平息”。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馬世奇作為明臣,自然不會對李自成說什麼讚美之詞。他的言論透露出很重要的信息:明末兵禍已經超過匪亂,以至於百姓寧願去“投寇”,也不願幫助官軍。

這也反映出,明末的政局、國家機構已經到了十分混亂腐朽的地步。

李自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魅力”,能做到一呼百應,投奔者如雲?從他本人的經歷,應能較客觀的一窺端倪。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1606年,李自成出生在陝西米脂李繼遷寨。李繼遷是西夏李元昊的祖父,李自成這一脈又是從甘肅遷移而來。據此看,他和党項族李氏或有淵源。

李自成自幼父母雙亡,靠給有錢人家放羊度日,後來又去驛站找了份工作。不過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幹了沒多久,就因為部門精簡給優化了。不得已背了債,因為無力償還,被債主告到官府,差點沒被整死。獲救後,將債主殺死報仇。真是禍不單行,他婆姨又出軌了。一不做二不休,李自成殺妻後,隨侄子李過去了張掖當兵避禍。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李自成出身貧苦,沒有讀過書。膽大,有一股子狠勁,換句話說,殺心重。

之後因為東北邊事吃緊,甘肅明軍也被調往京師協防。途中因領兵參將剋扣軍餉,引起譁變。走投無路的李自成,這才加入農民軍隊伍。可見抱著“當兵吃糧”想法加入明軍的人,大有人在。這就能理解為何滿清入關後,出現大面積望風而降的狀況。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李自成本人,也並非“天生反骨”,是殘酷的現實,讓他選擇揭竿而起。

他對朝廷已經徹底絕望了:兵變後李自成參加王佐掛的農民軍,被招安後立即轉投不沾泥的隊伍,不沾泥戰敗降明後,這才投靠到高迎祥帳下。1634年,李自成部被圍困在陝西安康車箱峽險地,詐降又反。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收編了他的殘部。恰逢東北邊境局勢惡化,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被調往遼東,已經奄奄一息,被圍困於陝南山區的李自成部,方才得到喘息。隨後,趁著張獻忠復叛的良機,李部進入中原地區,終成氣候。

明敗於滿清,並非是滿清有多麼強大。從努爾哈赤起事,二十幾年間,活動範圍僅是限於山海關外。明朝覆亡,實是內外合力所致,滿清只是肘腋之患,內部的農民軍才是滅亡根源。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從李自成進入河南後,明朝內部的秩序已開始崩潰。農民軍的做法很簡單:開倉賑濟,提出均田免賦、不納糧的綱領。大批掙扎在生死邊緣的饑民們,一時間盡往闖軍,形成“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這般盛況。

李的做法並非多麼智慧高深,他本人當初的境遇,跟這些千百萬饑民毫無二致,只是順應了“要吃飯要活下去”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後來立朝稱“順”,或有順應民心之意。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在李自成軍消滅明朝各路主力,攻入北京後,他懵了。初時還能嚴明軍紀約束部眾,後來發展為酷刑勒索,劫掠民財,其行與惡匪無異。

這也充分暴露了李自成的侷限性:起事就是為了活下去,當這個目標達到後,已經失去了下一步的方向,能做的只是穿龍袍當皇帝。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就如同那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放羊娃:“你放羊是為啥?”答道:“吃飯、娶婆姨、生娃”。“那你娃以後幹什麼?”放羊娃咧嘴一笑:“讓娃放更多羊、娶婆姨、生娃”。

在打破這個思想禁錮之前,李自成只能和歷代農民起義者一樣,或者失敗,或被利用。

李自成是什麼樣的人?答案早已昭然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