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吳京,章子怡主演的電影《攀登者》上映近半個月了,電影中有一個多次被提起的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登山?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1960年,國民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為什麼要下那麼大的功夫,去登珠穆朗瑪峰呢?

01、未登珠峰,北坡主權難以劃定

峰珠穆朗瑪峰,是位於我國與尼泊爾交界處的世界第一高峰。珠峰的北坡位於我國境內,而南坡,則處於尼泊爾境內。

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尼泊爾劃定珠峰北坡的主權時,尼泊爾政府拒絕承認北坡屬於中國,他們認為:

中國人連登頂珠峰都做不到,憑什麼擁有珠峰北坡的主權。

尼泊爾政府之所以敢說這句話,是因為他們早在1953年的5月29日,就在英國登山隊的幫助下,從他們境內的南坡,登頂了珠峰。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在國際上並沒有什麼話語權。並且,當時登山運動在我國屬於一片空白的階段,對於怎樣登頂珠峰,也是毫無頭緒。

一時之間,珠峰北坡歸屬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但是在兩國僵持的這幾年裡,中國從來沒有放棄登頂珠峰的計劃。

從1955年第一次奔赴蘇聯學習登山技術,到後來中國組織登山訓練,獨立攀登太白山,一直到中國獨立攀登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攀登珠峰的計劃才被正式提上日程。

但是中國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消息,卻遭到了國外媒體"痴心妄想!"的評價。

從北坡登頂到底有多難呢?

位於尼泊爾境內的南坡相對平緩,而中國境內的北坡橫貫著世界上最長的冰坡,坡度也極為陡峭。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已經看過《攀登者》的朋友們,我想都會對電影裡冰雪萬里,狂風呼嘯而來的鏡頭感覺到心驚。那種大自然殘酷的壓迫感,哪怕是隔著屏幕,都能滲透到我們的心底。更何況是身處其境呢?

登山實力強勁的英國登山隊,在17年裡7次嘗試從北坡登頂,均以失敗告終。

吃夠了苦頭的英國登山隊,向世界宣揚珠峰的北坡,是一條"死亡之路"。

一個剛成立沒幾年的國家,竟然要從"死亡之路"登頂世界之巔,這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眼裡,大概是""蜉蝣也敢捍象"的可笑吧。

但是,中國人不愛打口舌之戰,從來的行事作風,都是用強有力的事實,把巴掌狠狠地甩在嘲笑者的臉上!

02、確定適應性行軍計劃,逐步適應高海拔向峰頂逼近

1960年2月,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正式成立,全隊共有214人。

當時的登山隊結合珠峰地形和以往經驗,制定了適應性行軍的方法:

分三次在海拔6400米,7000米,8100米的地方依次建立第3,4,6號營地,最後在海拔8500米的地方,建立突擊營地並實現一舉登頂。

第一次行軍是從海拔5120米的大本營出發,向1,2,3號營地運送物資。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每個人負重50斤,坡度緩,路程長,從海拔5120米到海拔5400米,僅280米的高度,就讓登山隊員艱難跋涉了6個多小時。

第二次行軍,登山隊遇見了珠峰的第一道難關:北坳。

北坳,位於海拔高度6600米到7000米左右的地方,是一道高度400多米,平均坡度40度的冰雪混合牆。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這裡經常發生雪崩,冰崩,一旦發生崩塌,成噸的冰雪將猛然墜落。

為了爭分奪秒地給大部隊開闢好道路,副隊長許競帶領偵察組,沒有地圖和嚮導,甚至都等不及好天氣週期的到來,就出發了。

期間,大本營的氣象站檢測到,24小時後,將迎來適合攀登的二等好天氣,但是此時登山隊所在的三號營地,唯一的電臺發生了故障,大本營無法將氣象信息傳達給登山隊。

一旦錯失了這次機會,下一次誰也不知道要到等多久

1960年那年,根據氣象站的監測,珠峰的天氣呈現風大雪多的特點,並不適合攀登珠峰。當時氣象站給登山隊的建議是:最好明天春天再來。

但是當年春天,在珠峰周圍活動著來自10個國家的12個登山隊,中國登山隊今年不登頂,那就要眼看著別的國家登頂了。

於是,登山隊只能抓緊氣象站預報的每一個短暫的好天氣週期,萬不可錯失哪怕一次機會!

緊急時刻,大本營的氣象臺當機立斷,派出兩名氣象員輕裝上陣,打算將氣象預報送達到三號營地。

從海拔5120米到6400米,這個正常情況下需要三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硬生生地被兩名氣象員壓縮到了24個小時。

一路上,他們甚至連害怕恐懼的情緒都沒來得及出現,一心只想著趕緊把消息送達。

在一路披荊斬棘,最後筋疲力盡之下,成功地在24個小時內送達了消息。

登山隊得以趁此機會,完成了第二次行軍。

中國登山隊想要登頂,光靠一線隊員在前方衝刺,是不可能成功的。從電影《攀登者》裡,我們也能看到,為了支持突擊隊的登頂,氣象站的工作人員和運輸隊的隊員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這種努力,不是揮揮汗水就可以的程度,而是滿懷家國大義,捨生忘死,以血肉之軀,為登頂珠峰鋪路的覺悟。

我們每個人,真的就像蜉蝣般渺小,但是一個接一個的"蜉蝣"爆發出巨大的生命力與勇氣,前赴後繼,視死如歸,蒼天亦可撼動,更何況是"象"呢?

在成功地完成了兩次行軍後,中國登山隊的隊員們,都信心滿滿地,準備向更高的目標進發。

就在此時,意外來臨,登山隊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第三次行軍,在路過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間的大風口時,因為突遇大風雪,且禦寒裝備攜帶不足,儘管在海拔8500米處建立突擊營地的任務完成了,但是許多一線登山隊員包括隊長史佔春在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有手腳凍傷的,有耳朵凍掉的,甚至是鼻子凍掉的。

中國登山隊實力驟減,還能不能在今年實現登頂,成了個未知數。

03、重振旗鼓,突擊頂峰!

在登山隊全體氣勢低迷的時候,一條消息讓他們炸了鍋:印度的登山隊,即將從南坡登頂。

一旦被他國登頂成功,我國珠峰北坡的主權劃定一事,定會另起波瀾。

絕不能讓珠峰北坡落於他國之手!

大家內心的鬥志被點燃,在開會討論後,登山隊決定重新組隊再博一次!

一線的主力隊員被凍傷,就從運輸隊和先遣隊的二線隊員裡選拔。

最後,副隊長許競,運動健將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5人組成了突擊小隊。

當時已是5月中旬,珠峰山區到了6月就會是大風雪肆虐的天氣。

這是當年最後一次的衝頂機會!

5月17日早晨,突擊小組帶著一面國旗和一座毛主席的半身像,從大本營出發。

在經過艱難跋涉,到達海拔8500米的最後一個補給站時,發現之前的壞天氣,將物資都吹走了,更要命的是,十瓶氧氣裡有兩瓶,已經空了。

因為氧氣瓶儲備的不足和副隊長許競的體力透支,第二天早上出發進擊頂峰的,只有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四人。

他們在行至海拔8680米處時,遇見了登頂珠峰的最後一道難關:第二臺階。

第二臺階位於海拔8680米-8700米處,這一塊近乎垂直的巖壁,幾乎找不到落腳點。

1924年,英國登山隊的馬洛裡與歐文,就是在第二臺階遇難的。

《攀登者》在電影開頭對1960年首登珠峰的回顧中,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原型就是屈銀華。

電影裡,我們看到曲松林赤腳在零下幾十度的冰天雪地裡,站在隊友的肩膀上,向上攀爬。

真實的歷史中,當四人到達第二臺階時,發現根本無法直接攀爬,於是屈銀華脫下沉重的高山靴,甚至怕打滑還脫去了襪子,在當時極寒的天氣下,站在劉連滿的肩膀上,花了一個多小時,在巖壁上打錐。

屈銀華和電影裡的曲松林一樣,因為雙腳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已經被凍壞,最後失去了腳趾。

屈銀華在打好錐之後,登上了第二臺階,陸續把其餘三人拉了上來。

至此,從北坡攀登珠峰,最艱難的一道關口,總算過了。

可這時,劉連滿卻倒下了。

已經體力透支的他沒走幾步就摔倒好幾次,在海拔8700米的地方,他再次摔倒,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

海拔8700米的地方,氧氣稀薄,溫度極低,將隊友留在這樣的地方,等於是放棄了他。

但是,還有一點點,還有一百多米的距離,他們就可以登頂了。

最後,幾個人在一起開了個小會議,決定留下一瓶氧氣和少許食物給劉連滿,其餘三人繼續登頂。

留下的劉連滿,看著隊友離去的身影,視線模糊,已經頭腦不清楚了,他撐著最後一口氣,寫下了遺書,將氧氣和食物放在一邊留給之後下山的隊友,自己靜靜地躺在地上,等待死亡。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繼續登頂的三人,在到達海拔8830米處的時候,氧氣已經用完了。

沒有氧氣,也要繼續前進,不知是身體的本能,還是不屈的意志力,直到走到無路可走,他們終於到達了山頂。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三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揮舞著他們帶來的五星紅旗,將白色毛主席半身像安置在了珠峰頂峰。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至此,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國家。

次年,中國與尼泊爾簽署了《中尼邊界條約》,正式劃定珠峰的北坡,屬於中國!

04、為國攀登,寸土不讓!

"人為什麼要登山呢?登山能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嗎?"

《攀登者》裡方五洲的回答,並不能讓人滿意,他的回答概括起來,就是:探索未知。但是其實在預告片中,這段劇情方五洲的回答是:

"幾億人民只能想著吃飯這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呢?"

《攀登者》裡沒細說的歷史真相:首登珠峰,比想象更加殘酷

1960年,正是國家最困難的時期,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大的心血,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來做登山這麼危險的事情呢?

因為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因為民族尊嚴不容踐踏!因為比吃飯更重要的,是骨氣!

先輩們處在那樣艱苦的灰色年代裡,拼死支撐著中華民族的頭顱,絕不低頭屈膝!

為國攀登,寸土不讓!

不管是1960年首登珠峰,還是1975年第二次攀登珠峰,為的,就是帶好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樹起中國人民絕不認輸的氣勢,為的是我泱泱大國,蒸蒸日上!

我們生在中華民族強大的今天,並不理解曾經的中國遭受過怎樣的質疑與嘲諷。先輩們在一片黑暗中摸索前進,無數人默默奉獻,甘為基石,就是希望推動中華民族前進的巨輪,希望它載著所有中華民族的兒女,安穩前進!


文|莉莉元

圖|網絡

作者: 莉莉元,一個想要頂天立地的姑娘。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贊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