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鎩羽而歸—Nex3銷量失敗的背後

鎩羽而歸—Nex3銷量失敗的背後
鎩羽而歸—Nex3銷量失敗的背後

閒來無事,今天去看了看vivo Nex3(有4g和5g兩個版本)的兩個主要的線上平臺的銷售數據(發售超過一個月了),京東上的評價是7500+,淘寶上是賣了3300+,這樣的成績對於vivo今年的第一款衝擊高端(5000+價位)的產品來說,無疑是失敗的。可能會有人說,線下的賣不少呢,這裡我解釋一下,線下門店5000檔位的,消費者基本只認華為和蘋果,並且你認為一款機器在線上都賣成這樣了,在線下難道能翻幾十倍?

Nex3在配置方面是頂級的,855plus,ufs3.0,不湊數的64mp三攝,4500的大電池以及44w超級快充等等了。當然,最大的賣點莫過於那塊官方宣稱耗資2個億定製的瀑布屏了,(一加7pro那塊也就一個億),這也是全球首款瀑布屏,左右無邊的視覺衝擊,99.6%的屏佔比,正面全是屏的實際觀感,第一眼就讓你感到震撼,配合全新升級的邊框壓感按鍵,這是一種全新的交互體驗。

這麼大的投入和付出,目標就是為了重振Nex系列的名氣,想想也是,Nex一代頂著全球首款升降式結構的名氣,第一次做到了真正的全面屏,出道即巔峰,但緊隨的繼任者Nex雙屏版卻走上了彎路,差異化的ID設計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市場表現也就沒能延續Nex一代的口碑與銷量齊飛的佳績,讓vivo在高端市場一度沉默。到今年9月份,承擔著無數人期望的Nex3憑藉瀑布屏的設計霸氣迴歸,從堆料上來看,作為一款高端旗艦完全夠格,而4g版4998,5g版5698的起步也彰顯著vivo對這款產品的信心,要知道,這麼高的起售價,也只有在以前的x play系列上才有可能出現。

可惜這次還是鎩羽而歸,投入與回報差距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拿今年能在國內高端市場唯一可以跟華為對抗的國產品牌一加做個對比。

一加7pro首銷時一分鐘就破億了,截止目前,單單京東一個平臺的評價數就超過了30w(發售了5個月),而且這可是在4000檔,從來沒有一個國產品牌的機器可以在這個價位賣這麼好,有也就華為獨一家。並且在此之前,一加對大部分國人來說,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但一加就憑7pro一把站穩了高端機的腳跟,也打響了國內的名氣。其中最大的功臣,也是屏幕,是那塊跟三星一億元定製的2k+90hz的displayA+的曲屏,這應該是近幾年國產旗艦用過最好的屏幕了。當國內其他友商都還在拼相機的鏖戰中時,一加卻另闢蹊徑,以一塊好屏幕為突破口,成功突圍,成就一個逆襲神話。這一步棋,走得妙!(當然其他配置也是頂級)

並且,一加7pro發佈後帶來的影響可謂深遠,不僅開啟了90hz手機屏幕的新紀元,更是帶動了大批消費者購機時關注起手機屏幕素質的浪潮,尤其是線上。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Nex3,同樣是定製,並且vivo還花了兩億,不過,這兩億用在了屏幕形態的改變上,可以說,這是一次值得被銘記的嘗試,紀念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這樣的屏幕。但這塊屏幕,跟7pro相比,在發展上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是屏幕形態的極端,一個是屏幕素質的極端。

下面是我總結出的Nex3失敗的幾個原因(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儘管瀑布屏在觀感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但從實用價值上來說,並沒有多少提升,反而意外損壞的幾率要大得多。

2.5000檔的機器,竟然只是1080p屏幕,沒上2k(當然這個可能是技術原因,畢竟是新的屏幕形態),參考同類型屏幕的華為的mate30pro也是1080p,所以這裡不做評價。但6.89英寸的屏幕鑽石排列只有293ppi,竟然沒超過300的最低標準線,這對旗艦機而言就說不過去了。不過這個點普通消費者和商家宣傳肯定不會提及,普通消費者也幾乎看不出什麼。

3.瀑布屏作為一個營銷噱頭來說,足夠,但新鮮感過後,也就那樣,還真的不如90hz+2k來的舒服。

4.系統。我可以下個結論,vivo的系統是vivo現在最大的劣勢,我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這麼好的硬件,相比於自家進步明顯的colorOS,特別是6.0版本出來後,獲得一致好評,可以說系統這方面至少不再是OPPO的拉分項。但FuntouchOS就顯得有點默默無聞,跟vivo國內一線廠商的地位實在不相匹配,存在感著實有點低。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了買手機要看綜合體驗的時代,優化得當的軟件+性能強悍的硬件才是未來旗艦機的發展方向。

5.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影響力的差異了,通俗點來說就是消費者心裡覺得這個品牌的產品值不值那個價錢。華為現在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儼然就是民族品牌,國貨驕傲,從這一點來看華為已經具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而品牌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可以無形中為產品增加價值,也就是產生溢價,並且消費者大多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這樣的溢價,這也是華為最成功的地方(當然我也很佩服華為的創新,並且華為取得今天的品牌成績,自我的創新是最重要的支撐)。作為對比的vivo,顯然還沒到那個層次,而且在一些人眼中,還停留在高價低配,廠妹機的階段,品牌影響力的建設沒有跟優異的產品力一同成長,這是悲哀的,也是vivo值得反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